副局长办公室的空气总是带着点茶叶和烟丝混合的味儿。齐小康站在桌前,看着副局长手指划过他刚交上去的那份问题清单,眉头拧着。
“这么多困难?”副局长抬起头,把清单扔回桌上,“哪个试点工作没困难?要的就是克服困难嘛!你列一堆问题,解决方案呢?”
“副局长,问题不摸清,方案就是空中楼阁。”齐小康尽量让语气显得诚恳,“电梯加装和市场改造不一样,每家每户利益直接相关,硬推肯定不行。我想先集中精力攻一个点,选一个条件相对成熟、群众基础好的楼栋,做成样板。有了成功案例,后面推广阻力会小很多。”
副局长靠在椅背上,手指敲着扶手:“你想怎么攻?”
“需要您协调两件事。”齐小康抓住机会,“第一,请住建、规划、财政这几个部门派专人,和我们督导组组成一个临时工作专班,集中办公,遇到问题现场协调,别再层层上报扯皮。第二,试点楼的专项维修资金申请,能不能开个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加快审批速度。”
副局长沉吟着,没立刻答应。“专班……牵扯部门太多。绿色通道……也不是我说了算。”
“只要您出面牵头,各部门总会给点面子。资金审批,我们可以把材料做扎实,尽量符合流程,只求优先处理。”齐小康看着他,“副局长,这事要是成了,是全区乃至全市的亮点。”
最后这句话似乎起了作用。副局长坐直了些:“你先选点。选好了,拿出个详细计划,我去协调。”
从办公室出来,齐小康后背一层薄汗。话递出去了,能不能成,还得看。
他没回自己办公室,直接又下了楼,骑车去了昨天那个有吴工程师的小区。熟门熟路找到那栋楼,刚好看见吴工程师提着菜篮子回来。
“吴工!”他喊了一声。
吴工程师回头看见他,有点意外:“齐干部?你又来了?”
“找您再聊聊电梯的事。”齐小康推着车走过去,“区里可能推试点,我想就以咱们这栋楼为样板,您看行不行?”
吴工程师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皱眉:“好事是好事……但难啊。一楼老李家,工作做不通。还有钱,每家摊下来也不少。”
“咱们一步步来。”齐小康说,“先摸个底,看看咱们楼里到底有多少家真心同意,多少家反对,多少家观望。您人头熟,能不能帮我组织一下,晚上咱们开个小会?”
吴工程师琢磨了一下,点点头:“行!我晚上就去敲敲门!”
晚上,齐小康提前到了小区。吴工程师效率很高,竟然真叫来了十来户人家,挤在楼下一个小凉亭里。大多是老人,也有几个中年模样的。
齐小康没讲大道理,就把政策文件里的补贴标准、分摊原则、大概的申请流程说了说,然后主要听大家说。
抱怨的居多:一楼的嫌挡光吵吵,三楼的觉得用处不大不想出钱,五楼六楼的急着装但担心钱太多。七嘴八舌,吵吵嚷嚷。
齐小康拿着本子,一条条记。吴工程师在一旁帮着解释,偶尔呵斥两句“别光顾自己那点小算盘”。
会开得乱哄哄,但至少把问题都摊开了。散会后,有几户明确表示支持,愿意跟着跑手续。反对的依旧反对,观望的还在观望。
“慢慢磨吧。”吴工程师送他出来,叹了口气,“老李家那边,我再去找他喝顿酒试试。”
“辛苦您了。”齐小康道谢,“资金和审批的事,我正在想办法,尽量减轻大家负担。”
接下来几天,他就在单位、小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来回跑。专班的事副局长那边还没信,他只能自己先硬着头皮去磨。
跑住建局技术科,咨询这栋老楼的结构适不适合加装,哪种方案对底层影响最小。跑财政局,打听专项维修资金申请的详细要求和可能的口子。跑街道和社区,软硬兼施,让他们派人一起去做住户工作。
电话比以前更多,更杂。有试点楼的住户直接打到他手机上问进展,有反对的住户打来骂街,有其他小区的人听说后也来咨询能不能给自己楼装。
他设了个新笔记本,专门记录电梯的事,一页页很快写满。充电宝时刻揣着,手机电量永远耗得飞快。
副局长终于回复了,专班可以建,但各部门只派个科员级别的人过来,每周碰一次头。绿色通道没明确说,只让他先把申请材料准备起来。
聊胜于无。齐小康立刻拉了个微信群,把各个部门派来的“专员”都拽进去,群名就叫“电梯试点攻坚专班”。第一次线上会议,他主持,把问题清单和初步设想发了出去。
回应寥寥,大多是说“按程序走”、“需要研究”。
他也不气馁,该跑继续跑,该催继续催。吴工程师那边有点进展,说动了几户观望的,但一楼老李家还是油盐不进。
这天下午,他又在住建局和人磨技术方案,手机在兜里震个不停。他走到走廊角落接起,是信访办转来的紧急投诉:试点楼那边,一户反对的业主把施工勘察人员给拦住了,吵了起来,围了一堆人。
他脑袋嗡了一声,赶紧道歉,挂电话往小区赶。
到的时候,人已经散了。吴工程师和社区主任站在楼下,脸色不好看。
“就是老李家那个女婿,混不吝的,说我们勘察吵着他家孩子睡觉了,差点动手。”社区主任抱怨,“齐干部,这样不行啊,万一真打起来……”
齐小康看着地上被踢翻的石灰粉标记,心里一阵烦躁。他拿出手机,在“攻坚专班”群里发了一条语音:“各位领导,试点楼现场发生阻挠施工勘察事件,影响很坏。能否请住建、城管、公安部门的同志明天上午一起到现场开个协调会?@所有人”
发完,他又直接给副局长秘书打了个电话,简单汇报了情况,强调了事情闹大的风险。
第二天上午,协调会居然真开起来了。来了几个部门的人,虽然级别不高,但制服一穿,场面镇住了。老李家女婿也没再撒泼。
会上扯皮依旧,但至少形成了一个纪要:由社区牵头,再次组织业主协商;勘察工作先暂停。
送走各部门的人,齐小康和吴工程师站在楼门口。
“难。”吴工程师摇头,“光靠磨嘴皮子,难。”
齐小康没说话。他看着那栋灰扑扑的旧楼,阳光照在一楼那户的窗户上,明晃晃的。
他想起副局长桌上那份年度评优的通知。
也许,得换个思路。光磨这一栋楼太慢,得让上面真的重视起来,把试点变成亮点,变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他拿出手机,给林小雨发了条信息:「有没有相熟的本地媒体记者?跑民生线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