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雨回得很快:「有个师姐在晚报跑社区新闻,需要吗?」
「需要。帮我约一下,就说有个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的难点典型,可能有点新闻价值。」齐小康回复完,把手机塞回口袋。
吴工程师还在一旁叹气:“要不……先缓缓?等大家气消了再说?”
“不能缓。”齐小康看着一楼那扇紧闭的防盗门,“一缓就彻底黄了。吴工,您再帮我详细了解一下,老李家到底最介意什么?是真怕挡光吵嚷,还是有什么别的难处?或者就是纯粹心里不痛快,想拿一把?”
“还能有啥?就是觉得电梯对他家没好处,还净添麻烦呗!”吴工程师抱怨。
“光没好处……”齐小康重复了一句,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有点好处呢?”
“啥好处?总不能给他家单独发钱吧?”
“政策允许范围内,能不能有点补偿?或者……别的变通办法?”齐小康像是问吴工程师,又像是问自己。
他摸出手机,又给住建局那个技术科的朋友发了条信息,询问其他地方有没有对低层住户进行补偿的成功先例。
对方回了个苦笑的表情:「有是有,但都是个案,闹得厉害才给点甜头。你们这还没开工呢,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别的楼怎么办?」
道理是这个道理。齐小康收起手机,对吴工程师说:“您先帮着了解情况,我再想想办法。”
回到办公室,已经快下班了。桌上又堆了新文件。他泡了碗面,一边吃一边翻看。有信访转来的新投诉,有其他科室会签的文件,还有一份……组织部发来的青年干部调研座谈会通知,他的名字也在参会名单里。
青年干部座谈会?他愣了一下。这种会, usually 是务虚居多,听听领导讲话,表表决心。
他捏着那份通知,看了又看。脑子里那个念头又冒了出来。
第二天,他准时去参加座谈会。会议室里坐了不少年轻面孔,大多有些拘谨。领导讲话果然高屋建瓴,鼓励年轻人勇于担当,在改革一线攻坚克难。
轮到自由发言时,前面几个都说得四平八稳。齐小康吸了口气,举了手。
他没提具体哪个小区,只拿了电梯加装试点遇到的普遍性难题举例:低层住户权益保障、资金分摊合理性、审批流程繁琐、多头管理协调难……他把调研到的问题,用数据和自己亲眼所见的例子,条理清晰地摆了出来。
“政策初衷是好的,但在落地‘最后一公里’上,卡点太多。很多问题不是基层不想解决,是缺乏有效抓手和协同机制。比如低层补偿,没有明确依据,基层想协调都找不到支点。比如审批,部门之间标准不一,互相等靠,拖黄了多少好事?”他语气平静,但每个字都落在实处。
会场很安静。几个领导低头记录着。
他最后说:“我觉得,改革进入深水区,光靠基层‘磨’和‘碰’是不够的,更需要上级部门俯下身来,一起把政策工具箱打磨得更精准、更有效。有时候,一个明确的实施细则,比一沓口号更管用。”
发言结束,他坐下,手心有点汗。旁边一个同样来自基层的年轻干部偷偷对他竖了下大拇指。
散会后,组织部的一个副部长特意走过来,跟他握了握手:“小康同志是吧?发言很有见地,情况摸得也透。这些问题,部里会重视起来研究。”
“谢谢领导。”齐小康微微欠身。
走出会议室,他感觉胸中那口闷气散了些。不管有用没用,至少话递上去了。
下午,他接到林小雨师姐的电话,一个语速很快的女记者。他约她到小区现场看了,也没避讳困难,把业主争吵、勘察被阻的情况都说了。
“这事挺典型,民生热点,又有冲突点,应该能做个稿子。”记者很有兴趣,“不过见报可能需要点时间,要走流程。”
“理解。客观报道就行。”齐小康说。
刚送走记者,吴工程师电话来了,语气有点兴奋:“小齐干部!打听出来了!老李家那个女婿,不是嫌挡光,主要是怕以后电梯井道检修什么的,占他家门口那块地方!那地方他平时停电动车的!”
“就为这?”齐小康有点意外。
“还有,他老丈人有点迷信,觉得门口动土不吉利。”吴工程师压低声音,“我看,要是能保证不占他地方,再找个由头安抚一下老爷子,说不定有戏!”
“地方肯定不能占,规划有红线。”齐小康脑子飞快转着,“安抚……吴工,您认识什么……懂点的老人吗?说道说道?”
“哎呦,这可不兴搞封建迷信……”吴工程师犹豫。
“不是迷信,就是请人帮忙劝劝,说说电梯的好处,消除顾虑。”齐小康换了个说法,“社区工作嘛,多种方式方法。”
“那……我试试吧。”吴工程师将信将疑。
挂了电话,齐小康又琢磨起停车位的事。他跑去找小区物业经理,软磨硬泡,最后在小区一个角落协调出了一个临时电动车位,虽然远了点,但答应先给老李家女婿用着。
几天后,晚报果然登了一篇报道,标题是《老旧小区“电梯梦”卡在哪儿?》,点了几个小区名字,也提到了协调难、低层补偿缺失等普遍问题。篇幅不大,但位置挺显眼。
齐小康把报纸拍照,发在了“攻坚专班”群里,没说话。
过了一会儿,住建局那个科员私聊他:「齐科,报道我们领导看见了,问怎么回事呢。你们试点楼具体什么困难?要不要局里派人再去看看?」
副局长也打来电话,语气严肃了不少:“报道怎么回事?怎么还闹上报纸了?影响多不好!”
“记者自己来调研的,客观报道。”齐小康解释,“副局长,问题确实存在,现在试点楼那边有点进展,但还需要支持。特别是低层补偿,能不能给点政策口子?哪怕一点点也行,我们好做工作。”
副局长沉默了几秒:“……我想想办法。你们先把局面稳住,别再惹出负面新闻!”
周末,齐小康又去了小区。吴工程师拉着一个看起来挺斯文的老先生,正跟一楼的李老爷子在楼下石凳上说话。老李家女婿不在。
齐小康没靠近,远远看着。过了一会儿,吴工程师走过来,脸上带笑:“有点门儿!那位老先生是退休教师,会说话,从方便邻里、积德行善角度劝,老爷子脸色缓和多了。再加上那个新车位,他女婿好像也没那么大气了。”
“同意签字了?”
“那还没……但松口了,说再想想。”
想想就是进步。齐小康稍微松了口气。
周一一早,他接到副局长电话,语气透着点高兴:“小康!你上次座谈会发言,组织部很重视!刚开过协调会,决定就你们这个电梯试点,搞个‘一事一议’的绿色通道!住建、规划、财政、街道成立联合工作组,现场办公!低层补偿问题,允许你们在总额度内,酌情考虑一点象征性补偿,从项目管理费里出!赶紧准备材料!”
放下电话,齐小康愣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他用力握了一下拳头。
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