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涟漪再起——来自远方的讯号
平静的日子像细腻的沙粒,在指尖悄然流淌了数月。楚墨和叶苒逐渐适应了这种全新的“共生”模式,甚至开始享受起这种独一无二的默契带来的便利与温情。然而,命运的织网似乎从未停止编织,平静的水面下,暗流再次开始涌动。
一个普通的周二下午,楚墨正在审阅一份冗长的并购案评估报告。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办公桌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带。一切如常,直到——
一股极其微弱、却异常尖锐的酸涩感,如同一根冰冷的细针,猝不及防地刺入他的味蕾!
这感觉转瞬即逝,几乎像是错觉,但却让楚墨瞬间绷紧了神经。
这不是叶苒的味道。
叶苒的情绪和味觉体验,通过转化后的契约传递过来,总是带着一种温暖的、活生生的底色,即使是不愉快的味道,也蕴含着属于她的情绪纹理。而刚才那一瞬间的感觉,却冰冷、单调、带着一种非人的机械感,更像是一种……信号?或者说……干扰?
他立刻拿起手机,拨通了叶苒的电话。
“喂?”叶苒那边背景音有些嘈杂,似乎正在超市里,“怎么啦?我这个点没吃奇怪的东西啊?”她下意识以为又是味觉预警。
“刚才有没有感觉到什么异常?”楚墨的声音透着罕见的严肃。
“异常?”叶苒愣了一下,仔细回味,“没有啊……哦,刚才路过水果区的时候好像隐约有点柠檬水的酸味,很淡很淡,一闪就过了,我还以为是旁边促销员在试喝呢。怎么了?”
时间点对得上,但感受截然不同。叶苒感觉到的是周围环境的正常反射,而楚墨接收到的,却是经过契约通道“过滤”后的、某种更本质的东西。
“没什么。”楚墨没有过多解释,以免她担心,“可能是我这边咖啡太浓了。你继续忙。”
挂断电话,楚墨的眼神彻底冷了下来。他绝不相信那是巧合或错觉。这种异常的、冰冷的感知侵入,让他立刻联想到了那个消失已久的名字——苏媛。
是她吗?她并没有放弃,而是采用了更隐蔽、更技术性的手段在进行探测?还是……出现了其他同样对“感知契约”感兴趣的存在?
他立刻行动起来。
“王特助,”他按下内部通话键,声音冷冽,“立刻启动最高级别的网络安全筛查,重点检测所有与我个人设备及常用网络相关的、是否存在异常的数据扫描或低频信号渗透。范围扩大到生物信号感应领域。”
“另外,”他补充道,目光锐利,“重新激活对苏媛(Yuan Su)及其所有已知关联方的动态监控。我要知道她最近三个月所有的公开及非公开活动轨迹,尤其是与任何科研机构、尤其是涉及神经科学或感知超常现象研究的机构的接触记录。”
命令被迅速执行。楚墨坐在办公室里,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那道冰冷的酸涩感如同一个邪恶的印记,留在了他的感知里,提醒他安宁的短暂和危险的无处不在。
接下来的几天,风平浪静。网络安全筛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对苏媛的监控也显示她最近一直在大学里教书,出席了几场常规的学术会议,没有任何可疑动向。
仿佛那真的只是一次偶然的意外。
但楚墨的直觉却在疯狂预警。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通过契约传递过来的、属于叶苒的感知。他像一名警惕的哨兵,仔细甄别着每一丝味道和情绪,试图捕捉任何可能存在的、细微的异常。
他的紧张情绪,不可避免地通过连接传递给了叶苒。她虽然不清楚具体原因,但能感受到他精神的高度紧绷和那种如临大敌的戒备。
“是不是……有什么麻烦?”一次晚餐时,她终于忍不住问出口,眼中带着担忧。
楚墨沉默了片刻,决定不再完全隐瞒她。他将那天异常的感知和自己的怀疑简单告诉了她。
叶苒的脸色微微发白,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手臂:“……又是她?还是……别人?”那种被当做猎物的感觉再次浮现,让她感到一阵寒意。
“不确定。”楚墨坦诚道,“但我们必须假设最坏的情况。从今天起,我们需要更系统地掌握对这种连接的控制。不仅仅是感知,或许……还包括防御。”
“防御?”叶苒不解。
“既然外部信号可能试图侵入,”楚墨的眼神变得深邃而锐利,“那我们就要学会建立‘防火墙’。学会主动屏蔽非你发出的外部感知干扰,甚至……反向干扰它。”
这个想法很大胆,甚至有些骇人听闻。将无形的感知连接当作某种可以操控的能量场来对待。
但叶苒只是犹豫了片刻,便坚定地点了点头:“好!我该怎么做?”
于是,他们的“感官实验”进入了全新的、更深入的阶段。楚墨开始引导叶苒进行精神集中的训练,不是去接收,而是去屏蔽和过滤。他们尝试在嘈杂的环境中,努力维持彼此之间连接的清晰和稳定,排除外界杂味的干扰。
过程比想象中更困难。这需要极强的精神控制力和对自身感知的精细把握。叶苒常常练得头晕眼花,效果甚微。
然而,几天后的一次意外,却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那天,叶苒路过一家正在装修的店铺,电钻切割金属的尖锐噪音猝不及防地响起,刺激得她头皮发麻。
几乎同时,楚墨那边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令人烦躁的“金属刮擦味”和刺耳的“噪音感”(通过味觉通道扭曲表达)。
叶苒被吵得心烦意乱,下意识地在心里大喊:“吵死了!关掉!”
就在那一瞬间——
那股通过连接传递过去的“金属噪音味”骤然减弱了!虽然并未完全消失,但强度明显降低了至少一半!
两人同时愣住了。
电话立刻接通。
“刚才……你做了什么?”楚墨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讶。
“我……我就是觉得太吵了,在心里想让它关掉……”叶苒也懵了。
短暂的沉默后,楚墨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带着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看来,‘防御’和‘控制’,并非不可能。我们的意志力,可以影响连接的通道本身。”
这个发现意义重大!
他们不再只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可以主动施加影响的掌控者!
尽管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步,但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他们开始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尝试用意志力去调节连接的通透度,甚至尝试在脑海中构建“屏障”,虽然效果起伏不定,但方向已然明确。
就在他们沉浸于这种新发现的探索时,王特助那边终于传来了一条耐人寻味的消息。
“楚总,关于苏媛教授,我们发现一个情况。”王特助的语气有些谨慎,“她最近确实没有异常动向。但是,我们追溯她过去的学术记录时发现,大约五年前,她曾经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欧洲一个非常私密且门槛极高的跨学科研究机构——‘潘多拉基金会’待过三个月。这个基金会公开的研究方向是前沿物理学和哲学,但内部传闻,他们似乎也秘密资助一些……非主流的、涉及人类潜能和意识边界的研究项目。”
潘多拉基金会?
楚墨的瞳孔微微收缩。这个名字,他隐约在一些顶级的、讳莫如深的圈子里听说过。据说其背景深不可测,研究项目往往游走在伦理和科学的边缘。
苏媛……潘多拉基金会……五年前……
时间线似乎能对上她那篇关于“跨模态感知”的论文。
难道,她的背后,站着的不是某个商业对手,而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那个冰冷的信号,是基金会的手段?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们面临的,将不再是苏媛个人的学术好奇,而可能是一个拥有巨大资源和未知技术的组织的窥探。
危机并未解除,只是换了一种更隐蔽、更强大的形式。
楚墨走到落地窗前,看着脚下繁华而渺小的城市,目光变得无比深沉。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叶苒的电话。
“晚上练习继续。”他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强度加倍。我们需要更快地掌握控制权。”
电话那头的叶苒似乎感受到了什么,没有多问,只是认真地回答:“好。”
电话挂断。
楚墨独自站在窗前,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遥远的未知威胁,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
但他不再像最初那样感到被动和愤怒。
拥有了初步的掌控力,明确了潜在的敌人,剩下的,便是武装自己,迎接挑战。
他和叶苒之间的羁绊,是他们最大的软肋,却也可能是他们最强大的武器。
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而这一次,他们将主动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