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岔口的环岛事故刚处理完,还没等柯玥把笔插回口袋,对讲机里又传来新的呼叫,这次位置不远,就在西延线与建设路交叉的新灯控路口。报警人的语气里充满了火气和不耐烦。
赶到现场时,这个新路口已经堵了一小串车。景象有点拧巴:三条车道,功能分明——最左边是纯左转,中间是左转加直行,最右边是右转加直行。
此刻,一辆银灰色的日产轩逸(我们叫它“左转车”)正歪在靠近路口中心的位置,它的右前车头,结结实实地撞在了一辆白色长安SUV(我们叫它“中间车道车”)的左前车门上,撞得不轻,车门都凹进去了。
而在最右侧车道上,一辆黑色轿车(“直行车”)正老老实实停在停止线后等直行红灯。它后面堵着一辆急着想右转的面包车(“右转车”),面包车司机正拼命按着喇叭,脑袋探出车窗对着前面的黑色轿车大吼:“走啊!你让一下啊!你直行堵这儿我咋右转啊?!”
黑色轿车司机一脸莫名其妙,也探出头回怼:“我直行红灯我走什么走?你右转红灯又不是绿灯!催什么催!”
简直一团乱麻。
柯玥和王攻全立刻分工,王攻全先去疏导右侧车道因为喇叭大战而堵塞的车流,柯玥则直奔撞在一起的两辆车。
“怎么回事?”柯玥的声音自带降噪和镇静效果。
“中间车道车”司机是个女司机,吓得不轻,指着“左转车”:“他!他从左边那条道冲过来!拐弯拐得太小了!直接别到我道上来了!我正常左转,根本没反应过来!”
“左转车”司机是个年轻男人,脸色也很难看,争辩道:“我哪拐得小了?我就是正常左转!是你突然加速了!不然我车头怎么撞到你车门上?”
柯玥没理会他们的争吵,目光迅速扫过地面轮胎痕迹和两车最终位置。“左转车”在最左转车道,“中间车道车”在中间直行左转车道。两车都是左转,但来自不同车道。
“行车记录仪。”柯玥言简意赅。
两段记录仪画面还原了真相: “左转车”在最左侧纯左转车道等待,绿灯亮起后,它起步左转。但可能因为抢行或者判断失误,它的转弯半径过小,车头划出的弧线直接侵入了旁边中间车道的路径。 而“中间车道车”同样绿灯起步左转,行驶在它本应的、更靠外的左转轨迹上。“左转车”的车头就像一把刀子,斜插进来,直接怼在了“中间车道车”的驾驶座门板上。
责任清晰无比。
柯玥看向“左转车”司机:“你在最左侧左转车道。你的转弯轨迹,应该完全在你自己的车道对应的转弯空间内。你的转弯半径过小,侵占了相邻车道车辆的正常行驶路径,是导致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你负全部责任。”
“左转车”司机张了张嘴,看着记录仪里自己车辆明显的入侵轨迹,哑口无言,颓然地低下了头。
处理完这边,右侧车道的喇叭声还在持续。王攻全正在那跟面包车司机解释:“你别催了!人家直行是红灯!有停止线!怎么让你?你右转虽然是红灯,但按规定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是可以通行的,但你得等直行车走了有空隙了你才能转!你催他有什么用?”
面包车司机急赤白脸:“这灯设计就有问题!右转干嘛还弄个红灯?这不存心堵车吗?!”
柯玥走了过去,看了一眼信号灯周期,对面包车司机说:“这个路口右转方向有行人过街需求,设置右转红灯是为了保障行人安全。规则就是规则。直行车辆在红灯时停在停止线后,是他的权利和义务。你无权要求他为你违法让行。”
她指着地面:“你的路权基于‘安全通过’。现在不具备条件,你就必须等待。持续鸣笛催促,属于违法行为。”
面包车司机看着柯玥冷峻的脸,又看看旁边一脸“我就说吧”的黑色轿车司机,最终还是把话憋了回去,愤愤地缩回车里,不再按喇叭了。
很快,左转绿灯再次亮起,黑色轿车直行离开,面包车这才得以右转。
一场事故,一场争吵,皆因对车道功能、转弯轨迹和路权规则的漠视或误解而起。
柯玥看着恢复通勤的路口,心中并无轻松。卯林镇的交通,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每一个齿轮的微小错位,都会引发一连串的故障噪音。
而她,就是那个不断被叫来拧紧螺丝、校正齿轮的疲惫修理工。
夜色中,新路口的红绿灯单调地切换着颜色,照着下方依旧忙碌的车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