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深潜——“潘多拉”的阴影与能力的边界
“潘多拉基金会”。
这个名字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楚墨心中激起了层层叠叠的、冰冷的涟漪。一个研究“人类潜能和意识边界”的秘密组织,其触角可能早已悄无声息地伸向了他们。苏媛或许只是冰山一角,甚至可能只是一枚被利用的棋子。
敌暗我明,且对手可能拥有远超想象的技术和资源。这种认知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但同时也彻底激起了楚墨骨子里的好胜心和掌控欲。被动防御绝非他的风格。
“全面调查‘潘多拉基金会’。”楚墨对王特助下达指令,语气冷硬如铁,“动用一切可动用的资源,包括那些非公开的、灰色的信息渠道。我要知道它的架构、核心成员、资金来源、尤其是它过去十年内所有非公开的研究项目方向,越详细越好。注意,绝对保密,优先级最高。”
这道命令意味着将投入难以估量的人力、物力和人情,甚至可能触及某些危险的边界。但王特助没有任何犹豫,立刻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楚墨和叶苒的“能力训练”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不再仅仅是趣味性的感官校准,而是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实战演练”。
楚墨将公寓的一间客房改造成了简易的“屏蔽训练室”。房间里放置了多个不同频率的音箱(播放白噪音、特定频率声波)、不同气味散发装置(从花香到刺激性气味)、甚至还有不断闪烁不同图案和光线的屏幕。
训练内容极其严苛:叶苒需要坐在房间中央,努力维持与楚墨之间连接的清晰和稳定,同时尽力屏蔽或削弱这些外部感官轰炸通过连接传递过去的强度。而楚墨则在外间通过监控和数据反馈,实时评估效果,并给出冷酷无情的指令:
“屏蔽率不足30%。集中精神,想象一道墙,而不是一张网!” “左侧音频干扰过强。针对性加强左侧屏障!” “情绪波动影响屏蔽稳定性。控制你的呼吸节奏!”
叶苒常常被折磨得精疲力尽,头痛欲裂,甚至好几次因为过度集中精神而差点呕吐。但她从未抱怨或放弃。那天冰冷的“酸涩信号”和“潘多拉基金会”的阴影,让她清楚地意识到,这不再是游戏,而是关乎他们安全和自由的必要手段。
她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完全被外界干扰淹没,到后来逐渐能构建起脆弱但有效的“精神屏障”,将大部分杂乱信息过滤在外,只保留与楚墨之间清晰的核心连接。
而楚墨自己,也在进行着同样艰苦的训练。他训练的重点在于“精准捕捉”和“反向分析”。他需要像一台精密的雷达,从与叶苒共享的、有时是经过她过滤后的感知洪流中,精准捕捉任何一丝不和谐的、可能来自外部的“异常信号”,并尝试分析其模式和来源。
这个过程对他的精神负荷同样巨大,需要极端冷静的头脑和强大的分析能力。他常常在训练后脸色苍白,需要长时间的静坐才能恢复。
在一次极高强度的联合训练中,楚墨故意引入了一段极其微弱、经过特殊处理的、模拟之前那“酸涩信号”特征的电子脉冲音,混在大量的白噪音中。
叶苒全身贯注,努力维持着屏障。突然,她感觉到一道极其细微的、冰冷的“刺痛感”试图穿透她的防御!
“左边!有东西!”她几乎本能地在心中尖叫道,同时将所有的意志力集中向左前方倾泻而去!
与此同时,外间的楚墨猛地睁开了眼睛!
就在叶苒发出警告的同一微秒,他清晰地捕捉到了!不是通过耳朵,而是通过契约连接本身——一道极其短暂、扭曲的酸涩失真感,如同平静湖面被一颗看不见的石子打破了涟漪!
“捕捉到了!”楚墨的声音透过通话器传来,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强度等级0.7,持续时间0.3秒,带有明显的非生物调制特征!干得漂亮,叶苒!”
叶苒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但脸上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成功了!他们不仅能够防御,甚至能够预警和定位异常干扰的方向!
这次成功的合作像一剂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两人。他们开始尝试更复杂的配合。例如,由叶苒主动放开部分屏障作为“诱饵”,引诱潜在的微弱信号进入,再由楚墨进行精准捕捉和分析;或者尝试在极短时间内同步彼此的意志,对某个特定方向的干扰源进行短暂的、强力的“精神反冲”。
这些尝试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但却让他们对自身能力的理解和运用以惊人的速度提升。那道连接不再是模糊的感知通道,而逐渐变成了他们可以如臂指使的、无形的延伸器官。
就在他们沉浸于能力提升的同时,王特助那边关于“潘多拉基金会”的调查,也终于取得了一些零碎的、却令人心惊的进展。
这个基金会比想象中更加隐秘和强大。它的资金来源成谜,与多个跨国财团和神秘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公开的研究成果斐然,但在非公开领域,确实有大量传闻指向其对“超感官知觉(ESP)”、“意识上传”、“集体潜意识接口”等极端前沿甚至科幻领域的探索。
更重要的是,一份通过极其特殊渠道获取的、无法验证真伪的内部备忘录片段显示,基金会旗下曾有一个代号为“回声计划(Project Echo)”的小组,其研究重点正是“外部意识对特定感知连接体的远程探测与映射”,但该计划在数年前因“不可控的伦理风险及不可复现性”而被无限期搁置。
“回声计划”……“远程探测”……“感知连接体”……
每一个词汇都像一把冰冷的钥匙,精准地插入了楚墨和叶苒正在面对的谜团之中。
苏媛那篇关于“跨模态感知”的论文,是否就是“回声计划”的副产品?那个冰冷的信号,是否是基金会并未完全放弃该计划,甚至取得了某种技术突破的证明?他们现在是否已经成为了“回声计划”新的“映射”目标?
线索似乎逐渐串联起来,指向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可能性。
“我们需要更多信息。”楚墨看着屏幕上那些支离破碎的情报,眼神冰冷,“尤其是关于这个‘回声计划’的细节,以及它所谓的‘伦理风险’和‘不可复现性’到底指的是什么。”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解开这些谜团的关键,或许不仅能让他们了解对手,甚至可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自身契约的本质和潜力。
然而,就在楚墨准备部署更深层次的调查时,一个意外的事件打乱了他的计划。
叶苒在一次常规直播中,介绍一种来自亚马逊雨林的、极其稀有的香料“忘忧椒”时,突然感受到一股极其强烈、不同于以往的眩晕感和方向错乱感!
仿佛她的精神感知被猛地扔进了一个高速旋转的滚筒,完全失去了方向!
几乎同时,外间正在开视频会议的楚墨,猛地感到一阵天旋地转的恶心,口中泛起一股难以形容的、空间扭曲般的怪异味道!他甚至无法维持坐姿,不得不猛地扶住桌子才没有失态!
这不是攻击! 更像是一种……强烈的干扰?或者说……某种强大的、无意识散发的感知信号,意外地覆盖并干扰了他们的连接通道!
信号来源……似乎就在本市?!
楚墨强忍着不适,立刻切断了视频会议,拨通叶苒的电话。
“叶苒!你怎么样?刚才发生了什么?”
“……不知道……”叶苒的声音虚弱而困惑,带着明显的后怕,“就是突然……好像整个房间都在转……好像……好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撞’了一下精神感知……”
两人迅速核对了一下时间点和感受,确认了这是同一次事件,并且干扰源并非针对他们,更像是一种无差别的、强大的能量散发。
楚墨立刻让王特助排查当时本市是否有什么特殊事件发生——大型实验?地质变动?甚至天文现象?
反馈很快回来:一切正常。
唯一的异常是,当时本市几个主要的天文爱好者和无线电监测论坛上,有人发帖称在同一时间点,捕捉到了一段极其短暂却异常强烈的、无法识别来源的低频电磁脉冲信号,信号源大致定位在……城东的植物园附近?
植物园?低频脉冲?强烈的精神干扰?
楚墨的眉头紧紧锁起。
事情,似乎正在朝着更加离奇和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潘多拉基金会”的阴影尚未散去,新的、未知的谜团又已出现。
他们的世界,正在因为这条转化的契约,而卷入越来越深的漩涡。
楚墨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眼中闪烁着警惕与探究的光芒。
看来,下一个目的地,是植物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