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陈默的手指还在手机屏幕上机械地滑动。社交软件的红点像永不熄灭的火种,点燃他对虚拟世界的依赖。他盯着满屏的点赞与评论,嘴角挂着若有似无的笑——这些数字构建的认同感,是他在现实里从未拥有的。
陈默沉迷社交媒体已近三年。最初是为逃离职场的窒息,后来渐渐演变成依赖。他关注的博主们说着相似的话,推送的内容像复制粘贴的模板:精致的网红餐厅打卡、千篇一律的“躺平”鸡汤、永远正能量的“奋斗人设”。算法精准捕捉他的喜好,将他困在越织越厚的信息茧房里,现实中的他,与同事交流时词不达意,和父母通话只会“嗯啊”应付,甚至下楼取快递,都要在心里预演三遍流程。
这天清晨,陈默被手机的震动惊醒。解锁屏幕的瞬间,他的血液仿佛凝固——常用的社交账号登录界面,赫然显示“该账号已注销”。他以为是系统故障,换了三个平台尝试登录,得到的都是同样冰冷的提示。更诡异的是,手机里所有社交软件的图标,像被施了魔法般消失不见,屏幕干干净净,只剩系统自带的基础应用。
恐慌瞬间攥紧他的心脏。陈默冲出出租屋,想找邻居借手机登录账号申诉,可平日里点头之交的邻居,看他的眼神像在看疯子。“你说的那些软件?我手机里从来没装过啊。”邻居的话像把钝刀,一下下割着他的理智。他跑到楼下便利店,攥着店员的胳膊哀求:“帮我看看,我的账号是不是真没了?”店员一脸茫然地翻开手机,所有社交软件的界面,在陈默眼里清晰可见,可在店员的屏幕上,那些软件竟不存在,只有一片空白。
陈默这才惊觉,自己被困在了“信息茧房”的具象化空间里。那些被算法投喂的虚假美好、被点赞数堆砌的虚幻认同,像一层厚厚的茧,将他与现实彻底隔绝。他试图和路人交流,可每当提到社交平台的内容,对方就会露出困惑的神情,仿佛他说的是另一个世界的语言。
夜幕降临,恐怖开始显形。陈默的出租屋自动亮起灯,墙上的投影突然变成他点赞过的所有动态——网红的笑脸扭曲成鬼脸,“躺平”的文案渗出黑血,那些点赞的小手图标,化作无数双苍白的手,从墙里伸出来,抓向他的身体。“你逃不掉的,这是你要的世界……”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每个字都带着算法的冰冷与机械。
他疯狂逃窜,却发现自己无论走到哪,都离不开社交平台构建的茧房场景。街边的广告牌,循环播放他收藏过的博主视频,视频里的博主张开嘴,吐出的不是话语,而是密密麻麻的点赞符号,追着他满街跑。便利店的玻璃门,映出他三年来的点赞记录,每一个赞都变成一个小小的墓碑,上面刻着“真实自我之墓”。
在茧房的最深处,陈默看到了“算法之核”——一个巨大的黑色球体,表面漂浮着他所有的浏览记录。球体中央,坐着他自己的虚影,正机械地滑动着不存在的手机屏幕,脸上挂着永远不会消失的、被点赞数麻痹的笑。那些伸出的触手,将虚影与球体牢牢绑定,每根触手上,都串着一个点赞、一条评论,像无数个吸血的水蛭,吸干了他对现实的感知。
“你以为躲在茧房里,就能逃避现实的失败?”算法之核发出嘲讽的声音,“这些点赞、关注,不过是你给自己织的裹尸布。现在,你永远属于这里了……” 陈默终于崩溃大哭,他伸手去抓虚影,却发现自己的身体也在透明化,即将与这虚假的茧房彻底融合。那些曾经追捧的点赞数,此刻变成了锁魂的铁链,将他永远困在这由算法构建的恐怖监狱,成为茧房里又一个被吞噬的灵魂,而现实世界,再也没有人记得,曾经有个叫陈默的人,因沉迷虚拟认同,丢失了真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