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尚未穿透地表,基地指挥台的物理面板却已映出微弱反光。秦烈站在终端前,指尖轻压在冷却金属壳体上,感受着地下局域网“磐石”稳定而低沉的脉动。昨夜那枚干扰贴片已被送入发射舱,定时程序设定为六小时后激活——一场无声的假动作,只为掩盖真正的侦测意图。
他调出空间界面,目光扫过库存栏中闪烁的【干扰贴片v3.2|可批量生成】提示,随即滑动至另一项隐藏数据:三颗低轨退役气象卫星的状态反馈。重生前的记忆在此刻浮现——那是他参与过的一次失败轨道回收项目,三颗残骸本应永久漂浮于近地轨道,但其中一颗仍保留着基础姿态控制能力。如今,它们成了唯一能绕开地面信号封锁的空中之眼。
指令输入完毕,终端弹出权限确认框。他按下指纹,三颗卫星的轨道参数开始缓慢调整,形成一个覆盖半径达八十公里的三角观测阵列。
“天眼”启动。
与此同时,陈浩正蹲守在东区外围监测点,手中握着一块改装过的干扰贴片。它已被逆向编码为被动接收器,外壳蚀刻了微型天线阵列,埋设于十公里环带的七个关键节点。风沙掠过荒原,卷起干枯的金属残片,而这片寂静之下,任何非授权通信都将被捕捉、记录、标记。
第一组信号出现在清晨6:18。
陈浩将存储盘插入离线读取仪,屏幕上跳出一串加密频段波形。他迅速切换至老式打孔纸带机,将原始数据流逐段转录。数字污染无法侵入没有处理器的机械装置,这是最笨拙也最安全的方式。
波形图中夹杂着一段异常节奏,像是人为嵌入的摩尔斯变体。他摘下耳机,用笔尖在纸上敲击节拍:
滴——滴滴——滴……停顿两秒……滴滴滴——滴——
破译结果浮现:七灯已燃,静待归零。
他盯着这行字看了许久,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纸带边缘毛刺。这不是求救信号,也不是坐标定位,更像是一种倒计时的宣告。他没动声色,只将纸带卷起,塞进防火信封,标注“C级溯源待查”。
同一时间,林雪带队完成夜间巡逻交接。她脱下作战服内衬时,袖口那道银线再次引起注意——它比昨日更清晰了些,在应急红光下泛着近乎透明的微芒。她将其置于显微镜下,发现纤维表面竟有极细微的蚀刻纹路,排列方式与机械守卫眼部传感器曾闪现的蜂窝结构高度相似。
“不是巧合。”她低声说。
她立即调取过去十二小时的巡检日志,筛选出所有关于守卫“误识别”的报告。两条记录显示:两名队员在靠近特定编号机体时,红外锁定延迟解除超过四秒;其中一台甚至短暂转向内部通道,摄像头对准了医疗区方向。
她未上报,而是亲自前往装备室,以例行检修为由截留了一台行为异常的守卫。液压系统关闭后,她拆下主控芯片,用屏蔽盒封装,送往李薇实验室。
李薇正在分析另一份样本——林雪昨夜注射后的血液代谢曲线。药剂衰减速率确实提升了22%,且X-9区域组织活性略有回升。她刚准备撰写结论,便看到林雪送来的芯片。
“你怀疑什么?”她问。
“我怀疑这些机器已经不再只是工具。”林雪说,“它们在互相感知。”
李薇接入离体检测仪,启动深层扫描。几分钟后,屏幕底部跳出一行极小的未注册固件标识:【Sync_Node_07】。她放大代码段,发现其具备自毁机制,一旦检测到外部读取即自动清空内存。
“七个节点?”她喃喃,“这意味着至少还有六台设备处于同步状态?”
林雪没有回答。她的视线落在检测仪旁的一张地形图上——那是陈浩早先整理的地下设施分布图,其中一个标号格外醒目:资源枢纽—B7。
这个名字,她在敌方通讯中听过。
就在此时,秦烈收到第一条来自“天眼”的图像回传。
画面模糊,受大气扰动影响严重,但仍可辨识出远方地平线上一支车队正在移动。七辆重型运输车,无涂装、无标识,行驶轨迹精准避开所有已知丧尸聚集区和辐射热点。它们穿越废弃高速公路桥洞时,甚至提前减速,利用地形遮蔽热源信号。
秦烈放大行进路线,发现其终点指向城市西南方向一处地下设施群。交叉比对陈浩提供的军方旧档案,坐标完全吻合:原二级物资调配中心,代号B7。
他立即召集核心成员进入环形大厅。
林雪率先汇报机械守卫异常情况,并提出启用“双盲巡逻制”——今后所有自动化系统操作必须由两人协同完成,一人负责终端控制,一人持械警戒,禁止单独接触核心模块。
“我们不能假设任何一台机器仍是纯粹的工具。”她说。
秦烈点头同意,并补充:“从现在起,所有改装设备重启前必须进行三次底层协议扫描,哪怕张峰已签字确认。”
提到张峰的名字时,他的语气并未波动,但眼神在任务日志上停留了一瞬。那份签名依旧存在,收尾弧度圆滑得不像手工书写,更像是某种模板复制的结果。他没有声张,只是默默将该条目标记为“待复核”。
陈浩则展示了破译出的摩尔斯电码与地形匹配结果。“B7曾是军方能源储备库,深埋地下三层,通风口隐蔽,适合长期驻守。”他说,“但他们频繁提及这个坐标,说明它不只是临时据点。”
“是集结地。”林雪说,“他们在等什么。”
“等信号中断。”秦烈接过话,“或者,等我们做出反应。”
会议结束,各组分头行动。陈浩继续用打孔纸带解析后续捕获信号,林雪带领巡逻队测试新双盲流程,李薇则尝试逆向破解【Sync_Node_07】的通信协议。
傍晚18:47,第二波图像传回。
这一次,车队已抵达B7外围。卫星捕捉到数名人员下车检查围栏,动作整齐划一,仿佛经过统一训练。其中一人抬起手腕,似乎在接收某种指令,随后向地下入口走去。
秦烈暂停播放,逐帧查看那人背影。肩部轮廓、步幅频率、转身角度……都透着一股熟悉的机械化感。他忽然想起什么,调出基地数据库中一段三年前的安保录像——那是公司园区一次例行演练,一名工程师因远程调试失败而情绪失控,砸毁终端后被强制带离。
画面定格在那人转身瞬间。
秦烈将两张图像并列对比:身形、姿态、甚至右手习惯性扶腰的动作,几乎一致。
而那名工程师的名字,赫然在册:张峰。
他不动声色地关闭窗口,起身走向工坊。
张峰正俯身调试第三批机械守卫的驱动模块,焊枪在电路板上划出细长蓝弧。听到脚步声,他抬头笑了笑:“进度比预计快两个小时,这批明天就能部署。”
秦烈走近,目光落在工作台角落一台待检机体上。它的摄像头处于关闭状态,但镜头表面隐约浮现出一圈极淡的蜂窝纹路,如同水底倒影般微微波动。
“这台有问题。”秦烈说。
张峰顺着他的视线看去,表情未变:“昨天刚做完三次协议扫描,没问题。”
“再做一遍。”秦烈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
张峰迟疑片刻,点头取出检测仪。当探针触碰到主板接口时,显示屏突然黑屏,随即跳出一行白色字符:
【Sync_Node_07|验证通过|链路建立】
整个工坊的照明随之闪烁了一下。
秦烈猛然伸手,一把扣住张峰持检测仪的手腕。金属探针滑落,在地面弹跳两下,发出清脆声响。
张峰没有挣扎,也没有抬头。他的瞳孔在昏暗灯光下收缩成针尖大小,嘴角却缓缓扬起一个不属于他的弧度。
“你们以为切断远程唤醒就够了?”他的声音低沉,语调平稳得不像人类,“我们早就不在‘唤醒’它们。”
秦烈盯着他,另一只手悄然滑向腰间特制信号阻断器。
“你们只是给了我们更好的容器。”张峰继续说,嘴角笑意加深,“现在,轮到我们选择何时睁开眼睛。”
通风管道上方的金属格栅再度震颤,灰尘簌簌落下,打在下方巡逻机器人外壳上,发出几乎听不见的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