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宴圆满结束的消息最终传来,御膳房里紧绷了数十个时辰的神经终于可以稍稍放松。劳累和困倦如同潮水般席卷了每一个人,尤其是点心局的众人,几乎站着都能睡着。
胡有为总管难得地开了恩,宣布今晚除必要值守人员外,其余人等可提前歇息。
众人如蒙大赦,纷纷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散去。张小鱼也感觉自己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每一块肌肉都在尖叫抗议。
但他并没有立刻回去休息。他找到了同样疲惫不堪却强撑着的刘师傅。
“师傅,”张小鱼的声音沙哑得厉害,“昨晚的事…”
刘师傅摆了摆手,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深深的疲惫:“罢了,过去了…总算是有惊无险。小鱼啊,这次多亏了你…要不是你临危不乱,带着大家撑过来,咱们点心局这次就全完了…”
“师傅,功劳是大家的。”张小鱼谦逊了一句,但神色依旧凝重,“可是,师傅,您不觉得昨晚的事太蹊跷了吗?看管的人只是离开一会儿,那么多点心就不翼而飞还被破坏了?这不像是一时兴起,倒像是…早有预谋。”
刘师傅的笑容僵在了脸上,眉头渐渐锁紧。他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是之前被巨大的危机压得无暇深思,现在经张小鱼一提,疑点顿时浮上心头。
“你的意思是…有人故意捣乱?”刘师傅的声音沉了下来。
“徒弟不敢妄下结论。”张小鱼谨慎地说,“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次我们侥幸补上了窟窿,万一还有下次呢?我们总不能每次都靠熬夜硬扛过去。”
刘师傅沉默了,脸色变幻不定。他在御膳房待了这么多年,各种明争暗斗见得多了。这次的事情,仔细想来,确实处处透着古怪。那个看管的小太监虽然失职,但似乎也没那么大的胆子敢监守自盗还破坏东西。那么,会是谁?目的又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让点心局出丑?还是…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瞥向了红案的方向。李师傅和他那几个徒弟,最近可是安静得有些反常。
“这件事,我心里有数了。”刘师傅最终缓缓说道,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你先回去好好休息。放心,这笔账,师傅记下了。以后咱们点心局的人,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尤其是你,”他看向张小鱼,“你最近风头盛,又得了长春宫的眼,难免招人嫉恨,自己更要处处小心!”
“是,徒弟明白。”张小鱼要的就是刘师傅的这份警惕。只要师傅心里有了提防,以后很多事情就好办得多。
拖着几乎散架的身体回到住处,同屋的太监早已鼾声如雷。张小鱼却躺在硬板铺上,久久无法入睡。
身体的极度疲惫和精神的过度紧张,反而让他的思维异常清晰。
昨晚的破坏事件,绝非偶然。其时机之准(宫宴前夜)、下手之狠(直接毁掉主打点心)、行动之利落(几乎没留下痕迹),都显示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行动。
目标是谁?是整个点心局?还是 specifically 针对他张小鱼?
如果是针对点心局,那么红案李师傅的嫌疑最大,动机是打压竞争对手。但如果是针对他个人…那情况就复杂了。可能是御膳房内部嫉妒他的人(比如李师傅的徒弟),也可能是…来自长春宫或者其他地方的势力,想通过搞垮他来达成某种目的?甚至…和之前暗中调查他的人有关?
他想起永和宫李太妃的警告——“长春宫的水很深”、“有些捷径是悬崖”。
难道这次事件,是容妃对手给他的一个警告?或者,是容妃本人为了进一步试探和控制他而使出的手段?
各种可能性在他脑中交织,形成一团巨大的、令人窒息的疑云。
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可怕的困境:敌人隐藏在暗处,动机不明,手段阴险。而他,看似因为宫宴应急有功,在御膳房地位有所提升,甚至得到了皇帝的一句口头夸奖,但实际上却更加暴露,也更加危险。
那句“陛下夸了句‘心思巧妙’”的消息,此刻听来,竟不知是福是祸。它或许能成为一时的护身符,但也可能引来更深的嫉妒和更恶毒的算计。
风波看似暂时平息,但张小鱼知道,水下的暗流只会更加汹涌。他就像一叶孤舟,被卷入了深宫权力斗争的漩涡边缘,随时可能倾覆。
他必须尽快强大起来,不仅要精进手艺,更要培养自己的眼线和人脉,至少要能提前感知到危险的气息。
可是,在这步步惊心的深宫之中,一个毫无根基的小太监,又能做些什么呢?
深深的无力感包裹着他,但与此同时,一股不肯屈服的韧劲也在心底滋生。
无论如何,必须活下去。
他闭上眼睛,强迫自己休息。未来的路注定艰难,他需要保存每一分体力,来应对未知的风浪。
夜深了,御膳房渐渐彻底沉寂下来。但许多人的心中,却因为这场未遂的破坏事件,投下了难以驱散的阴影。疑云,愈发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