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傅倒台后的御膳房,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红案那边换了新的管事,为人还算本分,两边井水不犯河水。点心局在刘师傅和张小鱼的打理下,运转顺畅,偶尔还能推出一两样不功不过的新品,颇得好评。
张小鱼的生活似乎也规律起来:每日在御膳房当值,每隔五日去永和宫为太妃熬粥,偶尔应对一下长春宫通过王公公传来的、不算太过分的“点餐”要求。他谨记李太妃的告诫,行事越发低调谨慎,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钻研厨艺和经营人脉上。
他利用职务之便,开始有系统地整理和学习御膳房的各种食谱和烹饪技巧,不仅限于点心,也包括一些简单的菜肴。他深知,手艺才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他继续偷偷学习认字,进步虽然缓慢,但已经能磕磕绊绊地看懂一些简单的文书和菜单了。
他的信息网络也逐渐有了雏形。通过钱老头,他搭上了一个在宫内负责信件物品传递的老信差(这类人往往消息灵通),一个在藏书楼做清扫工作的老太监(虽然不识字,但能听到一些学士们的议论),甚至还有一个在侍卫营厨房帮工的小伙夫(能听到一些宫廷警卫换防的零碎信息)。
这些信息大多琐碎无用,但张小鱼像捡拾麦穗一样,仔细地收集、分类、储存。他相信,总有一天,这些零碎的信息会拼凑出有用的图画。
他还做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暗中开始攒钱。除了必要的开销,他将大部分的赏赐和俸银都悄悄存了起来,换成小巧易藏的金银锞子。他有一种模糊的预感,在这深宫之中,钱或许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未来某个时刻,这些金银可能会派上大用场。
然而,平静的海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长春宫容妃娘娘虽然暂时没有新的“刁难”,但王公公偶尔投来的审视目光,总让张小鱼觉得如芒在背。他总觉得,容妃不会就此满足,她似乎在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
永和宫那边,李太妃的身体似乎越发虚弱了,太医去的次数增多,药方的调整也越来越频繁。张小鱼熬粥时能感觉到,太妃的精神大不如前,有时甚至不会召见他,只是让崔嬷嬷将粥端进去。这让他隐隐有些不安,李太妃是他目前最重要的“保护伞”之一,万一…
此外,宫内似乎总有一些关于政局、关于皇帝子嗣、关于后宫嫔妃之间微妙关系的流言蜚语在悄悄传播。张小鱼虽然告诫自己远离这些是非,但那些话语还是不可避免地飘进他的耳朵里。
他像一只敏锐的蜘蛛,静静地待在网中央,感受着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最细微的震动,默默编织着自己的网,积蓄着力量,等待着未知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