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宫管事太监离去的冷意尚未从脊背上消散,张小鱼的大脑却已飞速运转起来。容妃的突然“垂青”,像一颗石子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池塘,激起了新的涟漪,也让他看到了险中求存的另一丝可能。
绝不能被动地成为任何一方的棋子!必须主动把水搅浑,让所有人都站到明处来,他这条小鱼才有在缝隙中呼吸的机会。
如何借容妃的“势”?直接投靠无异于与虎谋皮,他这点分量,容妃随手就能捏死。必须用一种更巧妙、更间接的方式。
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那套初具规模的“配送网络”上。这网络能传递美食,自然也能传递……别的什么东西。
第二天,张小鱼刻意调整了“配送”路线和顺序。在给与长春宫交好的某位低位才人送新出的蜜饯时,他故意让手下的小太监“无意”中透露:御膳房那个叫小栗子的,近来可是个大忙人,不光永和宫离不开他熬粥,连钟粹宫的徐公公都对他青眼有加,赏了不少东西呢。
话语似羡慕,似闲聊,轻飘飘地传出,却像长了翅膀一样,精准地朝着长春宫的方向飞去。
同时,在另一条线,给一位与钟粹宫有旧的小主送点心时,送点心的小太监又会“随口”抱怨:栗子哥最近可真难找,永和宫的差事重不说,好像长春宫那边也点了名要他琢磨新菜式,忙得脚不沾地。
几句看似无心的闲话,经过不同人的嘴,在不同的宫殿角落里悄然散播开来。它们像几股细微的暗流,悄无声息地汇入深宫的信息汪洋中,短期内或许看不出什么,却足以在某些人心中埋下猜疑的种子。
容妃若是听到,会怎么想?一个同时被失势太妃、低调贤妃(通过徐公公)看中的小太监,究竟有什么特别?徐公公的“青眼”又意味着什么?会不会钟粹宫那边在暗中谋划什么?
徐公公若是听闻,又会作何想?自己刚刚“敲打”并试图掌控的棋子,怎么转眼又和风头正劲的容妃扯上了关系?是这小子翅膀硬了想另攀高枝,还是容妃察觉到了什么,故意横插一脚?
张小鱼要的就是这份猜疑。他不需要真正得到谁的庇护,他只需要让这些高高在上的人物们互相猜忌、互相牵制。水越浑,他这才有机会喘息,有机会观察,甚至有机会火中取栗。
做完这一切,他依旧每天雷打不动地去永和宫当差。李太妃的病情在那一丝“虎狼之药”的刺激下,竟然真的稳住了,甚至有了极其微弱的起色,虽然依旧虚弱,但低烧退了,咳嗽也减轻了些许。太医归功于药力终于化开,只有张小鱼自己知道那碗粥里隐藏的秘密。他更加小心地控制着那微乎其微的剂量,每一次下手都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
他的“外卖”事业也并未停歇,反而因为各方若有若无的“关注”而更加隐秘和高效。他像一只警惕的蜘蛛,不断编织和完善着自己的信息网络,同时感受着从四面八方传来的、细微的震动。
他感觉到,宫中的气氛似乎变得更加微妙和紧张了。几次遇到徐公公,对方看他的眼神依旧平淡,但那平淡之下,似乎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计算。长春宫那边再没有直接来人,但偶尔会有陌生的视线在他忙碌时扫过。
风暴正在酝酿。张小鱼知道,他投下的石子,已经开始泛起涟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