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酸胶”三个字像三根冰冷的针,扎在张小鱼的心头。不是为了致命,而是为了制造病痛和混乱?这背后的意图,比直接的毒杀更加诡谲难测。
是针对太后?让凤体欠安的太后雪上加霜,引发宫廷震动? 还是针对他张小鱼?只要太后用了这粥稍有不适,他这熬粥之人便是首罪,轻则杖责驱逐,重则掉脑袋! 亦或是……想一石二鸟?
无论哪种可能,都意味着慈宁宫这块他原本以为的“净土”,早已被无形的黑手渗透。而他,正站在风暴的最中心。
不能再被动等待了!对方一次失手,很可能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成功为止。他必须想办法破局。
直接揭发?毫无证据,那点哑酸胶早已被他销毁,空口无凭,只会被反咬一口,死得更快。 告知严嬷嬷或太医?他们本身就是重点怀疑对象,岂非自投罗网?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只来自长春宫的、绣着盛放玉兰的丝帕。容妃娘娘……她既然有办法将自己弄进慈宁宫,是否也有办法知道这里的暗流涌动?这哑酸胶之事,是否与她有关?或是与她敌对的一方有关?
冒险一搏的时刻又到了。但这次,他不能再像上次那样盲目地抛出诱饵。
他需要传递一个更明确、更紧急、且能引起对方高度重视的信号。
他再次动用了四喜。这次,他没有准备任何实物,只是让四喜想办法,将一个极其简短的口信,传递给长春宫后门那个曾收过点心的采买小太监。口信的内容只有一句看似没头没脑的话:
“风雨欲来,玉兰可安?”
这句话,既点出了危机的临近(风雨欲来),又暗指了对方传递信物的身份(玉兰),更是一种隐晦的求助和试探(可安?)。如果对方真是有心人,必然能听懂其中的警示意味。
口信送出后,便是更加焦灼的等待。张小鱼在慈宁宫当差时,更加小心翼翼,每一次称量、每一次加水、甚至每一次搅拌,都如同在刀尖跳舞,反复确认所有原料和器皿的异常。严嬷嬷和太医们的目光似乎也变得更加锐利,空气中的紧张感几乎凝成实质。
第二天,慈宁宫的气氛果然变得更加不同寻常。前来请安的妃嫔似乎比往日多了几位,连久未露面的长春宫容妃也来了。她们在正殿与太后说话,笑语晏晏,看似一片祥和,但张小鱼在小厨房都能隐约感觉到前殿那种微妙的、暗藏机锋的氛围。
午后,一位面生的、气质雍容的老嬷嬷在小太监的引领下,“偶然”路过小厨房门口,目光似是不经意地向内扫了一眼,恰好与正在忙碌的张小鱼对视了一瞬。
那嬷嬷的眼神平静无波,只是极快地、几不可查地眨了一下左眼,随即若无其事地移开目光,继续向前走去。
张小鱼的心脏猛地一跳!那个眨眼!是巧合?还是……约定的信号?!
他强压住几乎要脱口而出的惊呼,手下动作丝毫未乱,但内心却已掀起了狂澜。长春宫……果然收到了他的信号!并且给出了回应!
这意味着,容妃娘娘至少已经注意到了慈宁宫的异常,并且可能已经采取了某种他尚未知晓的行动!
风雨,果然要来了。只是不知这风,会吹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