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擦亮,御膳房后巷的烟囱却先一步醒来。一股带着甜香的热雾,卷着晨风,扑在张小鱼的脸上。他站在灶台前,眼圈发黑,手里却稳稳握着一把铁铲。铲尖贴着锅底,像骑手压着弯道,一寸不让。
锅里是一滩赤红的糖稀,随着他腕子轻抖,糖色由深转浅,浮起一层金黄的泡沫,像落日最后一抹光。张小鱼深吸一口气,把早就蒸好的糯米团子顺着锅边滑下去。团子一遇热糖,发出“滋啦”一声脆响,像暗夜里突然亮起的火星,也像是他自己——被逼到绝境,反而炸开了花。
“糖壳要脆,内芯要软,一口下去先惊后喜。”他低声念叨,像在给自己壮胆。话音未落,旁边的小柱子已经端着竹盘小跑过来,鼻尖上挂着汗珠:“哥,外头传话来,今日早膳添一道‘祥瑞点心’,太后点名要你亲手做。”
张小鱼手一抖,差点把团子翻破。太后极少直接点人,除非——有人故意推他一把。他抬眼望向窗外,天色青灰,像一面还没擦亮的铜镜,映出他微微颤抖的影子。
推他的人,也许是容妃,也许是王太监,也许是那位至今不露声色的皇帝。无论是谁,这一道点心,都将是他的第一道考题。
“那就做火凤凰。”张小鱼忽然弯起嘴角,眼里闪过一丝顽意,“告诉传话的人,火凤凰需用七味果木烟熏,辰时三刻准时出笼,让太后凤仪稍待。”
小柱子愣住:“火凤凰?咱菜谱里没这道啊!”
“菜谱里没有,我心里有。”张小鱼把最后一个团子裹好糖壳,抬手在灶膛里添了一把荔枝壳。火苗“哄”地窜起,映得他半边脸通红,像戴上赤铜面具。
辰时一刻,御膳房正厅已聚满人。王太监背着手,眼角斜挑,像等着看笑话;张大师傅抱着膀子,冷哼一声:“故弄玄虚。”更远处,几个慈宁宫来的嬷嬷并排站着,面无表情,手里却各拎一只鎏金食盒,仿佛随时会宣判生死。
张小鱼不慌不忙,把七只糯米团子排在青瓷盘里,团子表面糖壳凝成一层透亮的琥珀。接着,他取来一只小巧的铜炉,炉内早以樱桃木、荔枝壳、龙眼枝、橘皮、桂花枝、松果、甘蔗皮七物垫底,火点微熏,一缕淡青色的烟袅袅升起,带着果甜、花香、松脂甘冽,像一条柔软的丝带,轻轻缠住每个人的鼻尖。
铜炉顶端,架着一只用细竹篾编成的镂空凤笼。张小鱼把七只团子送进笼里,合上盖子,只留一道缝隙。烟气顺着缝隙钻进去,像一只看不见的手,给团子披上朦胧的纱衣。时间一点点过去,香气越来越浓,却不过分张扬,像一首低吟浅唱的小曲,在众人心口绕梁。
辰时三刻,钟声远远自乾清宫传来。张小鱼掀笼,七只团子已褪尽糖壳的硬光,表面呈现出一种温润的赤金色,仿佛浴火后的鎏金羽毛。最奇的是,每只团子顶端竟绽开一道细细的裂缝,裂缝里透出点点橘红,像凤凰展翼时抖落的火屑。
“火凤凰,献太后。”张小鱼双手捧盘,声音不高,却足够让厅里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王太监眯起眼,似想挑出刺来,可鼻端的香气却不听话地往肺里钻,硬生生把他嘴边的话压了回去。
慈宁宫的嬷嬷们交换了一个眼神,为首的那位上前一步,揭开食盒内衬,示意张小鱼将点心装入。就在此刻,异变陡生——一缕阳光穿过窗棂,恰好落在盘心,七只团子上的裂缝同时绽开,橘红火屑竟真的跳出一粒细小的火星,在空中一闪而逝,像凤凰振翅,只给人间留下一声清啼。
厅里瞬间安静得能听见火苗噼啪。张小鱼垂着眼,仿佛什么都没发生,可背脊已经湿透。他知道,这一手“火凤凰”赌的不是味道,而是人心——人心皆爱看奇迹,尤其在这深宫里,奇迹往往比证据更有分量。
嬷嬷们走了,食盒稳稳合上。王太监紧跟两步,终究没敢开口。张大师傅盯着空盘,喉结滚动,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小柱子凑到张小鱼耳边,声音发颤:“哥,你刚才那一手,像神仙。”
张小鱼低笑:“神仙不敢当,只是被逼出来的烟火匠。”
烟火匠,也是匠。匠人最懂火候,也最懂人心。张小鱼抬头望向宫墙之外的天,日光已盛,像一把无形的刀,劈开了连日来的阴霾。他忽然明白,自己这条小命,或许就系在接下来的一道道烟火里——火凤凰已飞出,接下来,就看谁能先接住这束光。
他拍了拍手上的糖屑,转身往灶膛里再添一把柴。火焰舔着锅底,映得他眼底一片亮堂。那里没有恐惧,只有跃跃欲试的锋芒。
接下来的日子,张小鱼的生活并未因此轻松半分。容妃的阴影如影随形,宫中的流言蜚语更是愈演愈烈。有人在背后议论,说他这次不过是运气好,下次定然不会有这般机缘。也有人暗中观察,试图找出他与太后之间的关联,以便进一步打击他。
然而,张小鱼并未因此停下脚步。他知道,自己必须在这宫中站稳脚跟,方能为自己寻得一线生机。于是,他更加努力地钻研厨艺,将现代的烹饪技巧与古代的食材巧妙结合,创造出一道道新颖别致的菜肴。同时,他也在暗中观察宫中的权力格局,寻找可以借助的力量。
一日,张小鱼在御膳房忙碌时,忽听小柱子来报,说是内务府的赵总管派人来传话,让他晚上去一趟内务府。张小鱼心中一紧,不知这赵总管有何意图。但他知道,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他进一步了解宫中权力结构的机会。
夜幕降临,张小鱼按照约定来到内务府。赵总管早已在厅中等候,见到张小鱼,他微微一笑,说道:“张小鱼,你最近的风头很劲啊。”
张小鱼连忙躬身行礼,恭敬地说道:“总管大人过奖了,小的只是运气好,碰巧做了道火凤凰,得蒙太后赏识。”
赵总管摆了摆手,示意张小鱼不必谦虚:“运气固然重要,但若没有真才实学,又岂能在宫中立足?我听闻你做的菜肴别具一格,今日特地请你来,是想请你为我办件事。”
张小鱼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大人请讲,只要小的能力所及,必定全力以赴。”
赵总管点了点头,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单,放在桌上:“这份名单上的人,都是近期在宫中表现突出的太监和宫女。我欲设一宴,招待他们,以示激励。你负责为这场宴会准备菜肴,要让人耳目一新。”
张小鱼接过名单,心中稍定。这看似是个普通的差事,但在这宫中,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暗藏玄机。他暗自思忖,赵总管为何要选中他来办这件事?难道是因为他在太后面前露了脸,赵总管想借此拉拢他?还是说,赵总管想通过这场宴会,试探他的忠诚?
尽管心中疑虑重重,但张小鱼面上仍是一副欣然领命的模样:“多谢大人信任,小的定当竭尽所能,为这场宴会准备最精美的菜肴。”
赵总管满意地点了点头:“好,那便辛苦你了。记住,后日酉时前,一切要准备妥当。”
张小鱼退出内务府,回到御膳房,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他深知,这次宴会绝非表面那般简单。赵总管在宫中权势滔天,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张小鱼,不过是这场权力游戏中的一颗棋子。
然而,张小鱼并未因此而退缩。相反,他决定将计就计,利用这次机会,为自己谋得更多的筹码。他开始仔细研究那份名单,分析上面每个人的背景和喜好。同时,他也在暗中联络自己的小团队,准备在宴会上大展身手。
接下来的几日,张小鱼忙得不可开交。他四处搜罗食材,亲自监工制作,每一项工作都亲力亲为。他将现代的烹饪理念融入其中,创造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同时,他还巧妙地在菜肴中加入了一些象征吉祥的元素,以讨得众人的欢心。
终于,宴会之日来临。内务府的大厅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张小鱼带着自己的团队,将一道道精心准备的菜肴端上餐桌。众人一见,无不惊叹。那菜肴不仅卖相极佳,味道更是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宴会进行到一半,赵总管站起身来,举杯对众人说道:“今日之宴,承蒙张小鱼倾心准备,才得以如此成功。希望大家都能以他为榜样,为宫中尽心尽力。”
众人纷纷响应,向张小鱼投来赞赏的目光。张小鱼心中明白,这不过是赵总管的一番做作,但表面上仍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小的多谢大人抬爱,这不过是分内之事,不足挂齿。”
宴会结束后,赵总管将张小鱼单独留下,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张小鱼,你果然不负所托。今日之事,我会记在心里。”
张小鱼心中一动,知道这或许是他向上攀爬的一个契机。他连忙躬身道:“多谢大人栽培,小的定当再接再厉,不负大人期望。”
赵总管点了点头,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递给张小鱼:“这是给你的赏赐,拿去好好享用吧。”
张小鱼接过锦囊,心中暗喜。他深知,这锦囊中定然装着不少银两,足够他在宫中立足一段时间。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他知道,赵总管之所以对他如此看重,不过是因为他还有利用价值。一旦失去了价值,他便会沦为弃子。
因此,张小鱼在感激之余,也在暗中打起了主意。他决定利用赵总管的赏赐,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同时,他也在寻找机会,寻找一个能够真正庇护他的靠山。
宴会的成功,让张小鱼在宫中的声名大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来自御膳房的小太监,他的才华和机智成为了众人谈论的焦点。而张小鱼,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他开始接触到宫中的核心权力圈,虽然只是边缘人物,但已足以让他感受到权力的复杂与残酷。他小心翼翼地在这场权力的漩涡中周旋,试图找到自己的位置。
与此同时,张小鱼也在暗中为自己谋划退路。他知道,宫中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旦形势有变,他必须有能力全身而退。因此,他在宫外悄悄购置了一处房产,并将一部分赏赐转移到那里,以备不时之需。
在这个过程中,张小鱼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宫中生存,不仅要有机智和才华,更要有远见和谋略。只有这样,才能在这片充满阴谋与斗争的土地上,寻得一线生机。
而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