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驶离镜湖核心,前方的水域逐渐开阔,水色由碧蓝转为深湛。远处,巍峨的群山轮廓渐渐清晰,峰顶积雪皑皑,在阳光下闪烁着圣洁的光芒。更为奇特的是,在山峦之间,蒸腾起无边无际的云海,如同巨大的白色绒毯,铺满了天际,翻滚涌动,气象万千。云雾之中,偶尔有仙鹤长鸣,身影翩跹,更添几分缥缈仙气。
“那里便是云海仙山的外围了。”净尘望着远方,眼中充满向往与敬畏,“据寺中典籍记载,仙山并非一座固定的山峰,而是隐藏在这片浩瀚云海之中的一片秘境福地,外围有天然迷阵与云障守护,非有缘人或持特定信物者难以寻得其门而入。”
张小鱼和柳子墨闻言,神色都凝重起来。经历了镜湖迷阵的凶险,他们深知这类天然屏障的厉害。
果然,随着小舟不断靠近,周围的雾气再次变得浓郁起来,但与镜湖那凝滞的浓雾不同,这里的云雾是流动的,变幻莫测。时而云开雾散,露出一角青峰;时而浓云汇聚,将前路彻底封锁。风向也变得极不稳定,忽东忽西,让小舟难以把握方向。
“小心,我们已进入云海迷障。”柳子墨提醒道,他尝试着感知气流和云流的细微变化,但这里的能量场似乎更加混乱和强大。
张小鱼努力划桨,却发现徒劳无功。小舟仿佛陷入了一个巨大的云涡,被无形的力量推着打转,根本无法自主前行。更糟糕的是,周围的能见度急剧下降,即使近在咫尺,也看不清同伴的脸。
“这样下去不行!”张小鱼喊道,“我们必须找到规律!”
净尘盘膝坐下,努力回忆着典籍中的零星记载:“记载中说,云海迷障并非死阵,其变化依循天地呼吸、日月升降之理。需静心感应云气流向与光线的微妙变化,寻其脉动,顺势而为,或可觅得一线路径。”
柳子墨闻言,闭目凝神,将自身灵觉提升到极致,细心体会着周围每一丝云雾的流动,每一缕光线的明暗变化。张小鱼也静下心来,不再盲目划桨,而是用现代人的观察力,试图从这混沌中找出某种模式或频率。
时间一点点过去,小舟依旧在云涡中打转。就在众人有些焦躁之际,柳子墨忽然睁开眼,指着一个方向:“那边!云雾流动的节奏稍有不同,似乎有一个极短暂的间隙!”
张小鱼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凝神观察片刻,果然发现那一处的云流似乎比别处稍显稀薄,且以一种独特的韵律微微波动。
“试试看!”张小鱼奋力朝那个方向划去。
小舟艰难地切入那片波动的云流,果然感觉阻力小了许多。他们顺着这微弱的指引,在浓云密雾中小心翼翼地穿行。时而需要急速转向避开突然凝聚的云墙,时而需要耐心等待下一次流动间隙的出现。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如同在雷区中行走。柳子墨全力感知指引方向,张小鱼负责操控小舟,净尘则不断诵经稳定大家的心神。
不知过了多久,前方浓密的云雾忽然剧烈翻滚起来,仿佛有什么东西要从中冲出。三人立刻紧张戒备。
只见云雾散开,一艘样式古朴、通体由某种泛着青光的木头制成的小舟缓缓驶出。舟上站着一位身着宽大葛袍、须发皆白、面色红润的老者。老者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篙,目光清澈而深邃,正惊讶地打量着他们这三个不速之客。
“咦?竟有人能自行穿过这外围的‘千幻云涡’?”老者的声音洪亮而带着好奇,他目光扫过三人,尤其在柳子墨手中的长剑和净尘的光头上停留了一下,“看几位小友,并非我云海秘境之人,是如何到此的?”
张小鱼三人见对方似乎并无恶意,且气度不凡,连忙行礼。柳子墨上前一步,恭敬答道:“晚辈三人乃中原人士,因故欲寻访云海仙山,机缘巧合之下得入此地,误闯前辈清修之地,还望海涵。”
“寻访仙山?”老者抚须一笑,“仙山缥缈,缘者得见。老夫乃秘境接引使者,道号‘云樵’。你们既能穿过千幻云涡,便算与秘境有缘。不过,秘境规矩,外人需经‘问心路’考验,方可真正踏入仙山之地。尔等可愿一试?”
问心路?三人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坚定。
“晚辈愿意一试!”三人齐声道。
“好!”云樵老者赞赏地点点头,“随我来吧。”
说罢,他竹篙轻轻一点水面,他那艘青色小舟便调转船头,引着张小鱼他们的小舟,向着云雾最深处驶去。周围的云海仿佛有灵性般自动向两侧分开,露出一条蜿蜒向上的、由白玉般石头铺就的阶梯,直通上方一座若隐若现的巨大山门。阶梯两旁云遮雾绕,看不到尽头,也看不清两侧景象,只有阶梯本身散发着淡淡的微光。
“此便是问心路。”云樵老者指着阶梯道,“踏上去,便会直面内心种种。能否通过,全看你们自己。老夫在山门处等候。”说完,他的小舟和身影便缓缓融入云雾中,消失不见。
望着这条神秘而漫长的阶梯,三人都深吸一口气。他们知道,这将是比之前任何一场战斗都更加艰难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