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行业有毒
书名:精神罪世界 作者:我精神很正常 本章字数:2609字 发布时间:2025-09-15

2000年初的青鸟市,夏日的海风吹过,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了丝丝凉意。李宗誉站在青鸟精神病防治中心的门前,指尖无意识地捏着衣角。三天前,他还是手握区域市场、业绩亮眼的医药公司项目经理,如今却成了揣着微薄遣散费、在人才市场屡屡碰壁的“35岁失业者”,连口袋里的简历,都被反复翻看揉得发皱。


往来的人群在他眼前流动,每一张脸都藏着故事:穿浅蓝外套的母亲,紧紧攥着患抑郁症女儿的手,病历本在掌心压出深深的折痕;戴旧毡帽的老人,跟在医生身后频频回头,目光黏在病房区紧闭的铁门上,满是不舍与担忧;还有路过的路人,大多加快脚步匆匆掠过,仿佛这扇门内的世界,是需要刻意避开的“异境”。可李宗誉越看越恍惚——这些人明明和街头巷尾的普通人别无二致,怎么会有这么多被“精神疾病”困住的人?“让我一个搞药品生产的外行,来管精神科门诊,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他低声自嘲,过往的顺遂与当下的窘迫,在心里拧成了一团解不开的乱麻。


谁能想到,12年前他从山东大学药学系毕业,他先进入药厂做技术员,摸清药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后来抓住机遇下海,跳槽到大型医药公司做项目经理,靠着对政策的敏锐判断和精准的宣传策略,他负责的市场销量一路飙升,眼看就要晋升区域总监,一场突如其来的“用药风波”却将一切击碎。外地市场有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本是个例,却被一家南方著名报纸用刺眼的标题夸大渲染,字眼间满是“假药害人”的诛心指控。负面新闻像野火般蔓延,全国经销商纷纷退货,公司市场一夜崩塌,无奈之下只能缩减机构,他所在的办事处首当其冲被撤销,只拿到三个月工资的遣散费,便被推上了失业的悬崖。


人才市场里的日子,比他想象中更艰难。35岁的年纪,卡在“经验丰富”与“精力不足”的尴尬地带,HR接过他的简历,看到“医药项目经理”的头衔时会眼前一亮,可听到“35岁”“原公司倒闭”,大多会客气地说句“等通知”,便没了下文。就在他快要放弃,甚至想回老家找份安稳工作时,一个穿着挺括西装、谈吐干练的男人拦住了他——是药厂代理老总孙忠峰,正为拓展精神科药品市场招兵买马。两人从医药行业趋势聊到市场运营技巧,从药品研发聊到客户维护,越聊越投机,孙忠峰当即拍板:“李经理,来我这干,还是当经理,薪水比你之前还高!”


“经理”二字,在2000年的就业市场里,无疑是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李宗誉心头一热,可当孙忠峰说出岗位内容时,他却瞬间愣住了:“经营精神科门诊?还得特意避开‘精神病’三个字?”孙忠峰笑着解释:“患者和家属都忌讳这词,叫‘精神科门诊’才好拉近距离。你放心,青鸟市的门诊已经运营成熟,销量稳定,你有大市场运营经验,来了肯定能上手。”


带着半信半疑,李宗誉跟着孙忠峰的得力手下——青鸟市场经理张海,来到青鸟市“取经”。走进孙忠峰旗下的“精神科门诊”,他才摸清了所谓“销量稳定”的秘密:门诊里确实坐着退休的正牌精神科专家,问诊时耐心听病情、细致问症状,流程和正规医院没两样,可不管患者是说“整夜睡不着”“总忍不住哭”,还是“控制不住想打人”,专家开的药永远只有一种——抗抑郁中药片剂“王氏清神”。


后来他才从门诊老员工口中,听到这“神药”背后的讽刺故事:药方是一位香港商人贡献的,可这位港商的妻子,最终还是没熬过抑郁症的折磨,从自家高楼一跃而下;而代理“王氏清神”全国销售的孙忠峰,父亲也因严重抑郁症自杀身亡——自家天天推广、号称“能治各类精神问题”的“神药”,连最亲的人都没能留住,这份荒诞与悲凉,像根细针,轻轻扎在李宗誉心里。


更让他颠覆认知的,是青鸟精神病防治中心里的“真实日常”。跟着张海参观时,他看到门诊科室的门都紧紧关着,隐约能听见医生温和的劝说声,可走到病房区,氛围骤然变得紧张——几道厚重的铁门层层把关,几个身材壮实的男护士站在门口,手臂肌肉紧绷,腰间别着加粗的束缚带,眼神警惕地扫视着每一个进出的人。“这是在防什么?”李宗誉忍不住问。


张海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新患者大多是家里实在管不住的躁狂者,有的会突然打人、砸东西,甚至自残,没点防护措施,医生护士都不安全。”他还提起,李宗誉的大学同学在精神病院药房工作时,曾亲眼见过男护士练“特殊技能”——怎么用最短时间把发病患者平稳地绑在约束床上,既不让患者伤到自己,也不让医护人员受牵连。“电视里演的都是医生护士温柔耐心的样子,可在这儿,先保住自己安全,才能谈治病救人。”张海的话,让李宗誉想起刚才在走廊里瞥见的场景:一个男护士正反复练习缠绕束缚带,指尖因用力而泛白,额角还挂着汗珠。


他不是不懂药——药学系的课程里,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药效原理、副作用应对占了大量学分,药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他都门儿清,可面对这些活生生的、被疾病折磨得失去理智的患者,面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暴力风险,他这个“纸上谈兵”的外行,心里满是没底。


可他没退路。35岁的男人,上有年迈的父母要赡养,下有刚上小学的女儿要抚养,妻子在家操持家务,全家的生计都压在他肩上。失业三天,只有孙忠峰肯抛来橄榄枝,还开出了比之前更高的薪水。“孙总说了,你能把大市场做得风生水起,精神科门诊这块小领域,对你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张海的话,像颗定心丸,让他压下了所有疑虑,轻轻点了头。


“明天是咱们门诊的特约专家义诊日,你去观摩一天,保准能摸清门道。”张海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笃定。李宗誉刚想问“义诊和平时坐诊有啥不一样”,张海却笑着摆了摆手:“这儿人多眼杂,不方便说,回咱们门诊我再跟你细讲。”


两人步行10分钟,就到了孙忠峰的“精神科门诊”——原来就是在一家临街大药房里,隔出一间十几平米的小房间,刷上白墙,摆上木质诊桌和两把椅子,墙上贴几张泛黄的“专家简介”和“王氏清神”的宣传海报,乍一看还真有几分正规科室的模样。“选在这儿,就是为了离防治中心近,方便截流患者——很多家属不想让病人住院,觉得丢人,咱们这儿不用排队、不用登记,来了就能看,生意自然好。”张海的话,毫不避讳地揭开了门诊选址的“小心思”。


李宗誉站在诊室中央,看着墙上“王氏清神——专治各类精神困扰”的宣传语,又想起那些在防治中心门口攥紧病历本、眼神无助的家属,心里忽然升起一种复杂的情绪:这里到底是给患者提供“便利”的港湾,还是借着“治病”的名义、靠着单一药品赚昧心钱的工具?明天的义诊,又会藏着怎样的市场套路?他不知道答案,只知道从接过孙忠峰聘书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轨迹,已经彻底拐向了这片陌生、荒诞,又充满未知的领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精神罪世界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