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很快降临。
学校组织科技小制作比赛,要求亲子合作。
我主动建议林哲抽空参与,哪怕只是露个面给孩子打打气也好。
然而让我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活动当天,他在电话里充满“歉意”地跟我说道:
“岚岚,我实在是脱不开身,有个很重要的客户突袭,我得在现场盯一下……”
“不过我以公司赞助的名义让小林过去帮忙了。”
小林?
哪个小林?
难道就是我这些天来一直调查的那个女孩吗?
“客户要紧,老公,那你先忙。”
我在电话这头,语气温良贤淑,眼神却锐利如刀。
我牵着有些失落的儿子小磊,目光开始在热闹的活动室里搜寻起林薇的身影来。
很快,我就锁定了那个光彩照人、穿着名牌连衣裙的年轻女人——陈薇。
她果然来了。
我端着一杯果汁,挂着温和得体的笑容,自然地坐到她对面。
“请问是陈薇小姐吗?刚才听老师说起有位热心的市场策划来帮忙,真是辛苦你了。”
林薇的警惕在我提及她公司职位时放松了些。
闲聊几句过后,我巧妙地抛出一个她无法拒绝的诱饵:
“我经常听我先生提到你,说你最近在跟一个大项目,我先生他很少这么称赞一个下属的。”
“他说你特别有想法。”
“哦,对了,我正好有个闺蜜老公是做高端服装定制的,客户群都是各个大企业家的太太们,消费力强,或许跟你们市场推广的方向能有些契合?”
那一刻,我看到林薇的眼睛瞬间亮了,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
她急于建立自己的商业人脉证明能力,这正是我撬开防备的缝隙。
我成了陈薇口中“有资源的、可以深度接触的张姐。
我耐心地倾听她对职场的“高见”,对她略显幼稚的创业设想表现出“浓厚兴趣”,甚至不动声色地、通过我闺蜜的“定制工作室”向她“透露”了一些所谓高端客户的“核心需求”。
而这些需求,恰恰指向老公林哲公司正在争取的一个关键项目的部分设计方向。
请君入瓮:收网的裂痕
时机渐渐成熟。
丈夫林哲公司倾尽全力争取一个关乎未来三年发展的超级大单,招标会定在周五上午。
周二,我精心准备了一场戏。
我邀请陈薇来我闺蜜新开的高档会所“体验”并“谈谈可能的合作”,而且我刻意将地点选在距离招标主会场不远的一家格调清幽、氛围私密的咖啡馆。
那天我特意选了一条剪裁极佳、气度沉稳的珍珠灰套装裙,与林薇亮眼的青春刻意形成一种阅历上的对照。
谈话间,我巧妙地暗示,招标关键人物之一的王总夫人(一个真实存在但我与之毫无交集的商业大佬太太),很喜欢定制首饰,而闺蜜的工作室恰好“承接”了为她生日设计珠宝的业务,设计概念“据说”融合了王总偏爱的某种传统工艺元素。
这是招标案中一个非常边缘的文化附加条款,而老公林哲公司的团队并未给予高度重视。
“哎呀,王总夫人品味真好,”
陈薇果然上钩,眼中闪着攫取的光芒,
“这种细节如果能加进我们的方案,在最终评审时绝对能打动人心!”
我微笑,优雅地搅拌着咖啡:
“是啊,细节决定成败。林总有你这样得力的助手,真是他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