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掌握敌人动向
书名:末世开挂,基建称王 作者:爱吃故城熏肉的 本章字数:2760字 发布时间:2025-09-15

通风管道上方的金属格栅仍在轻微震颤,尘粒如细沙般滑落,打在机器人外壳上发出几乎不可闻的轻响。工坊内,焊枪冷却后的焦味尚未散尽,空气里弥漫着金属与绝缘漆混合的刺鼻气息。秦烈的手腕依旧扣着张峰的前臂,力道未松,另一只手已将信号阻断器激活,一圈肉眼难辨的波动自装置中心扩散开来,像无形的水波吞噬了空间中所有潜在的数据流。


屏蔽场成型的瞬间,检测仪屏幕上的白色字符骤然消失,照明恢复稳定。


张峰嘴角那抹非人的笑意缓缓褪去,瞳孔重新聚焦,呼吸节奏也回归正常。他眨了眨眼,像是刚从一场短暂的昏厥中醒来,声音微弱:“……怎么回事?我刚才……好像断片了。”


秦烈没有回答。他盯着对方的眼睛,确认那层机械化的空洞感确实已经退去,才低声按下通讯钮:“林雪,B区工坊,三级隔离响应。不要惊动其他人。”


三分钟后,脚步声由远及近。林雪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作战服肩甲反射着应急灯的冷光,手中握着一支便携式神经抑制枪。她扫了一眼仍被控制的张峰,又看向工作台上那台摄像头残留蜂窝纹路的守卫,眉头微蹙。


“他不是单独行动。”秦烈低声道,“他的意识被某种链式信号短暂接管——就在刚才,他说‘我们早就不在唤醒它们’。”


林雪眼神一凝,立即将抑制枪对准张峰后颈,同时示意两名随行队员将其转移至隔离舱。那人没有反抗,任由束缚带缠上四肢,只是在舱门关闭前,喃喃了一句:“……我记得我在调试驱动模块……但有另一个声音,在替我思考。”


秦烈转身取出空间中的老式示波器——这是重生前实验室淘汰的设备,无任何无线模块,纯粹依靠模拟电路运行。陈浩紧随而至,手套还未摘下,指尖还沾着纸带机边缘的毛刺。


“最后一次脉冲信号持续了两秒十七毫秒,”秦烈说,“记录它。”


陈浩点头,接入检测仪残余输出端口。屏幕上,绿色波形缓缓爬升,最终定格为一段不规则震荡。他逐帧放大,标记出其中三次高频突跃。


“频率是18.7赫兹,”他低声分析,“和B7外围热源心跳完全一致——这不是通信频段,是能源同步信号。”


“也就是说,”秦烈接话,“张峰体内的‘同步节点’,本质上是个接收终端,靠B7的主电源维持链路活性。”


陈浩沉默片刻,忽然指着波形末尾一处异常起伏:“这里……不是机器生成的规律信号。它的振幅变化符合生物神经元放电特征,接近α脑电波区间。”


两人对视一眼。无需多言,一个可怕的推测已然成形:敌方的技术并非纯AI操控,而是基于活体神经网络构建的意识投影系统。


“他们用真人做载体?”林雪声音冷峻。


“或者,”秦烈缓缓道,“把人改造成载体。”


工坊陷入短暂寂静。远处,一台待检守卫的液压关节发出轻微泄压声,如同叹息。


 


情报室内,陈浩独自坐在离线终端前。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纸质地图——B7设施原始结构图,边缘卷曲,墨迹因年代久远而微微晕染。他在第七供电舱位置画了个红圈,旁边标注:“明灯七号”。


根据军方档案记载,B7原设计配备七座独立应急供电舱,分别命名为“明灯一至七”,每座可支撑整个基地48小时运转。但在灾变前三个月的一次内部审计中,第七舱被秘密改造为高密度数据存储中心,功能变更未录入电子日志。


他翻出档案复印件,在页脚处发现一行铅笔批注,字迹潦草却清晰:


“第七灯非备用,乃诱饵。”


这句话没有署名,也没有日期,像是某人在撤离前仓促留下的警告。


陈浩将批注拍照存档,随即调取卫星回传的最新热成像图。七辆运输车正分别停靠于各供电舱接入点,电缆如藤蔓般延伸入地下。能量读数显示,除第七舱外,其余六座均已进入预充能状态。


“他们在激活所有节点,”他自语,“但第七个……是空壳?还是陷阱?”


他打开打孔纸带记录的摩尔斯电码原始序列,重新解析节奏间隔。这一次,他尝试以“能源启动顺序”为坐标轴进行映射,发现“滴——滴滴——滴”对应第一、四、七号舱,“滴滴滴——滴——”则指向第三与第五。


破译结果浮现:


七灯已燃,静待归零。


“归零……不是毁灭指令。”他猛然醒悟,“是系统初始化完成的标志。”


他立即撰写报告,附上时间推演模型:若当前充能速率不变,B7将在72小时后完成全系统启动,届时不仅能长期驻守,还可通过地下光纤网反向渗透周边幸存者据点。


他按下加密发送键,却发现终端提示“离线模式不可外发”。这才想起,所有无线信道仍处于封锁状态。


他起身,将文件刻录至物理存储卡,准备亲自送往指挥大厅。


经过走廊时,他注意到墙上一块监测屏正在轮播巡逻画面。其中一台返厂检修的R-09型守卫,摄像头虽已断电,却在某一帧中极短暂地闪烁了三次——每次间隔七秒,精准得如同节拍器。


他停下脚步,回放录像。画面没有任何异常说明,系统自动将其归类为“低优先级待查”。


他记下了编号,继续前行。


 


环形大厅中央,林雪站在战术投影台前,手指划过虚拟地形图,标记出十二个关键布防点。


“从现在起,所有自动化单位执行‘冷替换’流程。”她宣布,“前线守卫由新机体轮换,旧机返厂后必须经历三重断电检测,主控芯片强制拆解。”


一名技术员举手:“如果它们在返程途中被远程激活怎么办?”


“那就不用它们自己走回来。”林雪答,“每台返厂机体由两名持械人员押送,全程切断动力源,仅保留基础定位信标。”


李薇站在角落,手中拿着一台掌心大小的扫描仪,外壳由生物感应纤维编织而成。“我已经优化了协议检测程序,可以在不唤醒主控芯片的情况下读取底层固件标识,效率提升六倍。”


“还不够。”秦烈走进大厅,声音沉稳,“我们必须确保每一台机器,每一个接口,都不再是潜在的‘容器’。”


他转向林雪:“双人验证机制即刻生效。今后任何涉及核心系统的操作,必须一人输入指令,一人持械监督,双方签字确认。”


林雪点头,随即下令启动全面排查。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秦烈留下陈浩,低声问:“第七灯的事,你怎么看?”


“我认为那是诱饵。”陈浩说,“但他们明知我们知道这点,还特意点亮它——说明他们希望我们相信它是假的。”


“所以,它可能是真的。”


“或者,”陈浩补充,“他们想让我们以为它既是真又是假,从而不敢轻易出手。”


秦烈沉默片刻,目光落在桌角一份刚送来的检修清单上。某台编号R-09的守卫被标记为“关机状态异常”,备注栏写着:“摄像头间歇性微闪,原因待查。”


他拿起笔,在旁边写下两个字:隔离。


然后合上文件夹。


就在这时,张峰所在的隔离舱监控画面突然跳转到主屏。生命体征曲线平稳,脑波频率正常。但下一秒,显示屏右下角弹出一条系统提示:


【Sync_Node_07|链路重试|目标:本地终端】


秦烈猛地站起身。


陈浩迅速接入防火墙日志,发现一条隐藏进程正试图通过维修总线向外发送加密数据包,来源IP指向张峰的个人终端——那台设备早在三天前就被登记报废。


“他没连网。”陈浩声音绷紧,“但系统在模仿他的操作习惯自动运行。”


秦烈快步走向隔离区。透过观察窗,他看见张峰正安静地坐在床边,双手交叠,目光低垂。看似毫无异样。


可当秦烈靠近时,那人忽然抬头,嘴角微扬,说出一句平静到令人窒息的话:


“你们切断的是信号,可我们从来不需要信号。”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