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中愚纯的皇帝受到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辛辣的讽刺,令人捧腹大笑。火星村的招商引资项目——核电站就是妥妥的“皇帝的新装”。
火星村的“浮夸”由来已久。在“大跃进”年代,就放过“小麦亩产超万斤”的“卫星”,“闻名遐迩。”上世纪90年代起,“打工潮”风起云涌,火星村出了一位“巨富”,在北方一个省份经营煤炭、路桥、房地产、高效农业等,集团下属近百家公司,标准像登上了老家县志的扉页。此人的姓氏比较罕见,姓“吹”,是村长“大吹”的远房侄子。县乡大抓招商引资,大吹想“露一鼻子”,正赶上春节,大吹提着本地产名酒——“闷倒驴”找到回老家过年的侄子。二两酒下肚,贫穷乍富的小吹就“吹”上了:“老叔,要搞就搞大的,搞别人没有搞过的项目,才能一鸣惊人。我初步设想,在老家建座核电站。”看到老叔乍舌的表情,小吹学起了春晚小品《鞋钉》的台词:“只要有了钱,可以上买天下买地,中间买空气。”
大吹欢天喜地找乡长汇报,还洋洋得意:“我们火星村就要登火星了。”乡长大学毕业,还是理智的,建核电站需要充足的水源供应、较低的人口密度和稳定的地质结构等一系列条件,特别需要天量的资金和大批“高精尖”人才。于是,满腹孤疑地和大吹找到了小吹。两瓶“闷倒驴”喝完,大吹“憧憬”项目远景:“一旦项目落地,乡长就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拔份,”说不定能“连升三级”。”醉的晕乎乎的乡长脑子一热:“干,先把架子搭起来,需要多少土地,我协调落实。”不久,“火星村核电站”的大牌子就矗立起来。周边的乡村啧啧称赞中不无摄喻:“火星村又要大跃进了。”
第一年,小吹根本没有投资的迹象,大吹找来了。小吹说:“老叔,今年我集团准备进军美国股市,争取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明年再考虑核电站项目吧。”大吹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纳斯达克”等新名词依然让他信心不减。第二年,项目还是纹丝不动,大吹只得“二进宫”。小吹也显得焦急:“老叔,去年进军美国股市不成功,今年正在谋划到非洲开铜矿,明年一定考虑核电站项目。”为让老叔放心,小吹“誓言旦旦”,就是整天喝“恩希玛”(玉米粥,非洲常见食物),也要早日开发好铜矿,腾出手来,早点落实核电站项目。第三年,核电站还是“镜花水月”,大吹只得再次“北上”,但小吹因为争夺煤矿,涉及黑社会案件被判刑,正在监狱里喝“恩希玛”呢。
不久,“火星村核电站”的大牌子不见了,“皇帝的新装”确实一丝不挂,连荒草都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