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钟馗捉鬼
书名:中国神话故事传说 作者:邪神风雨 本章字数:3161字 发布时间:2025-09-22

唐开元年间,长安城的秋夜总裹着一层化不开的阴雾。本该热闹的西市,近来一入夜就门可罗雀 —— 自打三个月前,城郊乱葬岗飘来一股黑风,城里就开始闹鬼:有商贩夜里收摊,被黑影勾走魂魄,第二天成了眼神空洞的行尸走肉;有孩童在巷口玩耍,转眼就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只沾着黑泥的布鞋;连金吾卫巡逻时,都能听见暗处传来 “噬魂、噬魂” 的低语,灯笼里的火光会突然变成惨绿色。

大理寺卿裴度急得满嘴燎泡,连着请了十几个道士作法,可符咒刚贴在墙上,就被黑风撕得粉碎,道士们还被吓得大病一场。这天夜里,裴度跪在太极宫前,额头磕得渗血:“陛下,再这样下去,长安就要成鬼城了!求陛下想想办法!”

皇宫深处,唐玄宗正对着一幅《钟馗捉鬼图》发呆 —— 那是去年吴道子为他画的,图中钟馗青面虬髯,身披红袍,一手持桃木剑,一手抓着小鬼的发髻,眼神锐利得像要刺破画纸。突然,画中的钟馗眼睛竟眨了一下,红袍无风自动,一道金光从画中射出,落在裴度面前,凝成一张黄纸符咒,上面写着 “明日午时,钟馗至”。

“是钟馗大神显灵了!” 裴度大喜过望,捧着符咒一路跑回大理寺,连夜让人在西市搭起祭坛,摆上桃木、朱砂、雄黄酒,只等钟馗下凡。

第二天午时,太阳正烈,长安街上挤满了百姓,都想看看这位传说中的捉鬼大神。突然,天空暗了下来,一朵乌云飘到祭坛上空,乌云里传来沉重的脚步声,接着,一个高大的身影落在祭坛上 —— 正是钟馗!他比画中更显威严,青面虽凶,眼神却透着正气,红袍上绣着 “斩邪” 二字,腰间挂着两块令牌,一块刻着 “天帝敕封”,一块刻着 “护世正神”,手里的桃木剑泛着淡淡的红光。

“裴大人,” 钟馗的声音像洪钟,震得周围的灯笼火光直跳,“那作祟的不是普通小鬼,是‘噬魂鬼’,修炼了三百年,靠吸食生魂增强法力,如今已快成气候。它的巢穴在城郊城隍庙,夜里会化作黑风入城,你们白天看不见它。”

裴度连忙问道:“大神可有办法除它?需不需要金吾卫相助?”

“不必。” 钟馗摇头,从袖中掏出一个巴掌大的小书童,那书童穿着青布长衫,眼睛滴溜溜转,竟是个半透明的小幽灵,“这是墨砚,生前是个秀才,被噬魂鬼吸了半魂,我救了他,他能感知阴邪之气,可帮我引路。”

墨砚对着裴度作揖,声音脆生生的:“裴大人放心,钟大人捉鬼可厉害啦!上次在洛阳,一只千年尸妖都被他一剑斩了!”

当天夜里,钟馗让裴度下令:“所有百姓闭门不出,在门口挂一盏红灯笼,灯笼里放一撮朱砂,可暂避阴邪。” 金吾卫们提着红灯笼在街头巡逻,灯笼的红光连成一片,像一条火龙,把阴雾逼得退到墙角。

钟馗带着墨砚,往城郊城隍庙走去。越靠近城隍庙,空气越冷,路边的野草都呈黑褐色,夜里的虫鸣全没了,只有风吹过破庙门的 “吱呀” 声,像鬼哭。墨砚突然停住脚步,指着城隍庙的屋顶:“钟大人,你看!”

只见屋顶上飘着一团黑风,风里裹着无数半透明的人影,正是被噬魂鬼吸食的生魂,它们在风里挣扎,发出微弱的哭喊。黑风察觉到有人来,突然化作一张巨大的鬼脸,獠牙有半尺长,眼睛是两个黑洞,对着钟馗嘶吼:“又是你这多管闲事的!三百年前你坏我好事,如今还敢来!”

“三百年前,你在陈州吸食百余名孩童的魂魄,被我打回原形,没想到你竟还敢出来作恶。” 钟馗握紧桃木剑,剑身上的红光更亮了,“今日我便替天行道,斩了你这邪祟!”

噬魂鬼大怒,黑风猛地朝钟馗扑过来,风里的生魂被它当作武器,朝着钟馗砸去。钟馗却不躲闪,从腰间取下 “斩邪令”,令牌一扔,在空中化作一道金光,金光里飞出无数小符咒,像雨点般落在生魂身上,生魂们瞬间被护住,飘到一旁,眼神渐渐清明。

“你竟敢伤我的‘食粮’!” 噬魂鬼更怒了,黑风里伸出一只漆黑的鬼爪,爪尖冒着绿火,朝着钟馗的胸口抓来。钟馗侧身躲过,桃木剑对着鬼爪狠狠一劈,“咔嚓” 一声,鬼爪被劈断,掉在地上化作一滩黑水,散发出刺鼻的臭味。

噬魂鬼吃了亏,转身就想逃,墨砚却突然喊道:“钟大人,它怕至阳之气!白天它不敢出来,夜里红灯笼的红光也能逼它!”

钟馗眼睛一亮,从袖中掏出一张黄纸,用桃木剑蘸着朱砂,飞快地画了一道 “阳炎符”,口中念道:“天地玄宗,万炁本根,阳炎焚邪,斩尽妖氛!” 符咒一扔,在空中化作一团烈火,火焰是金红色的,像小太阳一样,把周围的阴雾瞬间烧得干干净净。

噬魂鬼被火焰逼得现了原形 —— 是一只三尺高的黑毛怪物,脑袋像狼,身子像人,背上长着一对残破的翅膀,手里拿着一根白骨杖,杖上串着十几个小小的魂珠,正是它吸食的生魂精华。“我跟你拼了!” 噬魂鬼举起白骨杖,对着钟馗掷过去,杖上的魂珠发出绿光,在空中连成一道鬼链,要把钟馗缠住。

钟馗却不慌不忙,将腰间的 “天帝敕封” 令牌扔到空中,令牌变大,挡住了鬼链,同时,他纵身跃起,桃木剑对着噬魂鬼的头顶劈下去。“不要!” 噬魂鬼尖叫着,想化作黑风逃跑,可阳炎符的火焰已经围了过来,把它困在中间,它的黑毛被火焰烧得 “滋滋” 响,冒出黑烟。

“你残害生灵,作恶多端,今日必死无疑!” 钟馗的声音带着威严,桃木剑狠狠劈在噬魂鬼的头顶,一道金光从剑刃涌出,钻进噬魂鬼的身体里。噬魂鬼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身体渐渐融化,化作一滩黑水,只有那根白骨杖还留在原地,杖上的魂珠掉在地上,化作一个个半透明的人影,正是被吸食的生魂。

“多谢钟大人救命!” 生魂们对着钟馗磕头,墨砚跑过去,把自己的半魂与其他生魂聚在一起,钟馗则掏出一张 “还魂符”,符咒烧尽后,生魂们的身影渐渐变得实在,朝着长安城的方向飘去 —— 它们要回到自己的身体里,醒来后,长安的百姓就能恢复正常了。

城隍庙的阴雾散了,月光重新照在破庙上,野草竟慢慢变回了绿色。墨砚看着钟馗,眼里满是崇拜:“钟大人,你又救了一城人!”

钟馗收起桃木剑和令牌,脸上的凶相柔和了几分:“我生前虽未及第,却也知道‘为生民立命’的道理。天帝封我为护世正神,就是要我斩尽天下邪祟,护佑人间太平。”

原来,钟馗生前是唐初的秀才,才华横溢,却因相貌丑陋,在殿试时被考官嫌弃,又看不惯考官收受贿赂,愤而撞柱而死。天帝感其正直,封他为 “护世正神”,专司捉鬼斩邪,还赐了他桃木剑、斩邪令,让他能自由出入阴阳两界。

第二天清晨,长安的百姓醒来,发现亲人都恢复了正常,孩子也回到了身边,金吾卫巡逻时,再也听不见 “噬魂” 的低语,灯笼里的火光也变回了暖黄色。西市重新热闹起来,商贩们在摊位前挂起钟馗的画像,孩子们拿着小桃木剑玩耍,嘴里喊着 “斩邪、斩邪”。

裴度带着文武百官,捧着黄金、绸缎来到祭坛,想感谢钟馗,却只看见祭坛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是钟馗的字迹:“吾非为名利而来,唯愿人间无邪祟,百姓皆安康。若有恶鬼作祟,吾自会再来。” 纸条旁,还放着一枚小小的桃木符,上面刻着 “平安” 二字。

唐玄宗得知后,下旨让吴道子再画百幅《钟馗捉鬼图》,赐给各州府,让百姓张贴,以驱邪避祸。从此,钟馗捉鬼的故事传遍了大唐,甚至传到了海外,每逢除夕、端午,百姓们都会挂钟馗画像,摆上桃木、朱砂,祈求平安。

墨砚后来也修成了正果,天帝封他为 “引魂童子”,跟着钟馗一起,走遍天下捉鬼。有人说,在夜里赶路时,若遇到阴雾,只要喊一声 “钟馗大人救我”,就会看见一道红光闪过,阴雾散去,有时还能看见一个青面红袍的身影,和一个小小的书童,在月光下渐行渐远。

还有人说,钟馗的桃木剑上,总沾着一点朱砂红,那是他斩邪时溅上的血,也是他护佑人间的决心;他的红袍上,“斩邪” 二字会在夜里发光,像两颗星星,照亮走夜路的人。而那些被他救过的生魂,会化作人间的清风,在他捉鬼时,帮他吹散阴雾,指引方向。

这便是钟馗捉鬼的神话传说。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正义,从不怕邪祟的凶恶,也不为名利的诱惑;真正的守护,是哪怕生前失意,死后也要为苍生斩尽黑暗,护得人间太平。就像钟馗,青面虽凶,心却比谁都柔软;红袍虽艳,染的却是斩邪的正气。每当我们看见钟馗的画像,就该记得,这世间总有正义的力量,在默默守护着我们,让邪祟不敢作祟,让人间充满光明。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中国神话故事传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