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校长致辞】
一月的第一周,周一。大礼堂穹顶新装了智能灯阵,光斑像一群听话的白鸽,扑啦啦落在舞台中央。台下坐着高一全体学生,穿着整齐的校服,稚气未消,目光被辉煌攫住,发出低低的惊叹。
姜寻坐在倒数第五排,脊背笔直,手里攥着节目单,纸页被空调吹得轻轻颤抖。她并不在意外面的光,只在意侧幕——那里立着一道瘦高的剪影,袖口第二颗纽扣偶尔反射,像一颗遥远的星。
沈予是学生代表,也是校长之子,却拒绝登台致辞,只愿站在侧幕做“音控志愿者”。这个细节,被导演组解读为“低调”,只有姜寻知道,那是他与父亲之间尚未言明的裂缝。
灯光暗下,全场安静。校长沈文修缓步登台,藏青西装,银灰领带,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诸位同学,期末汇演马上到来,期望大家的良好表现……”
掌声雷动,像潮水拍向堤岸。姜寻却仰起头,目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校服,落在侧幕——沈予微微侧身,灯光将他的轮廓剪成一道锋利的白线,与台上的父亲平行,却相隔甚远。
那是她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他们之间的距离,不是跑道两圈,而是主席台到普通队列之间,那道无法丈量的鸿沟。
校长的讲话进入尾声,声音忽然柔和:
“……希望你们学会独立,而非依赖光环;学会奔跑,而非停在原地。”
最后一句话,他目光扫向侧幕,像一枚无形的飞镖,精准地落在沈予身上。
沈予垂下眼,睫毛在灯下投出细碎的阴影,像一排拒绝开放的栅栏。
姜寻的心,被那目光的弧线轻轻勒紧。她忽然明白:独立与奔跑,是沈父对儿子的期许,也是一道必须跨过的沟壑。
掌声再次响起,校长鞠躬下台,灯光追随他的背影,消失在侧幕阴影里。
沈予转身,走向音响控制台,背影被黑暗吞没一半。
姜寻坐在人群里,仰起的脖颈微微发酸,却舍不得低下。
她想起暴雨夜他递来的外套,想起终点线前他托住她手肘的温度,想起活结纽扣在她锁骨上轻轻晃动——
那些画面,被台上的灯光照得发亮,却又被人群的距离拉得模糊。
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沈予站在光里,却并不属于光;而她,站在人群里,连靠近光的资格都没有。
致辞结束,学生退场。姜寻故意磨蹭,等人群散尽,才拐向后台——她想归还那颗纽扣。
侧幕后方,校长正与导演组交谈,声音压得极低,却仍能听见“独立”“责任”等字眼。
沈予站在音响台后,低头调音,指尖在旋钮上微微发白。
姜寻走近,把纽扣递给他:“你的,还你。”
沈予没接,只抬眼看她,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留着吧,我还有很多。”
“可我不想留。”她固执地伸着手,“留着我喘不过气。”
沈予沉默片刻,终于接过,却在转身时,手指无意识地摩挲那颗纽扣,像摩挲某个尚未命名的开始。
后台灯架下,沈予把纽扣举到光里,背面刻着极细的字母:S.Y. & J.X.,被新磨的划痕覆盖,像一条被重新划定的界线。
他忽然把线头咬断,重新穿进自己袖口,却只缝了两针,留下长长的线尾——
像一条尚未收口的钓线,钓着她这颗不明不白的鱼。
姜寻站在阴影里,看他把纽扣缝好,又轻轻扯了扯,确认牢固,却仍留余地。
她心跳失速,却假装镇定:“缝好了,就别再掉。”
沈予回头,目光穿过灯影,落在她脸上:“掉不掉,由你决定。”
一句话,像把主动权递到她掌心,也像把心跳的开关,交到她指尖。
散场的人群渐渐远去,礼堂大门缓缓合上,灯一盏盏熄灭。
姜寻站在台阶下,仰头看后台——沈予站在最后一盏灯下,袖口线头在风里轻轻摇晃,像一条看不见的钓线,钓着她这颗即将脱钩的鱼。
她忽然想起校长致辞的最后一句话:
“学会奔跑,而非停在原地。”
她深吸一口气,抬脚奔向后台——
却在最后一级台阶停住——
灯灭了,沈予的背影消失在黑暗里,只剩那颗纽扣,在远处红灯下偶尔闪一下,像一颗尚未命名的星。
姜寻站在黑暗与光的交界处,心跳声大得仿佛整栋礼堂都能听见——
奔跑,是奔向光,还是奔向黑暗?
而那条被留长的线尾,是终点,还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