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燃到第三夜,陆昭终于把所有卷宗整理完毕。
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看着桌上分类清晰的册子——每一本都标好了“部门”“品级”,每个官员的信息都列得一目了然,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标注,还附上了“疑问说明”。这不仅完成了李嵩的要求,甚至比考功司往年的整理结果还要细致。
天刚蒙蒙亮,李嵩就走进了考功司。他看见陆昭把册子放在桌上,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你真的三天就做完了?”李嵩拿起册子翻看,越看越惊讶——他本想借这活把陆昭难住,没想到反而让他露了一手。
“下官幸不辱命。”陆昭站在一旁,语气平静。
李嵩心里又惊又怒,却找不到发作的理由。他狠狠瞪了陆昭一眼,把册子扔回桌上:“算你有点本事。但别以为这样就能在考功司立足,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陆昭没说话,躬身退了下去。刚回到位置,就看见陈默走了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辛苦了。裴尚书听说你三天就整理完了考绩册,很是惊讶,让你今日午时去他书房一趟。”
陆昭愣了愣,随即心里一喜。裴光庭召见他,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
午时,陆昭准时来到裴光庭的书房。裴尚书身穿紫色官袍,正坐在桌后看书,见他进来,放下书卷:“陆昭,你整理的考绩册,我看了。不错,条理清晰,心思缜密,比考功司的老主事做得还好。”
“多谢尚书大人夸奖,下官只是做了分内之事。”陆昭躬身道。
“分内之事?”裴光庭笑了,“李嵩给你的那些册子,是考功司积了一年的烂摊子,之前派了三个人都没整理完,你却用三天就做完了——这可不是‘分内之事’,是能力。”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李林甫的人刁难你,我知道。但在吏部,靠的是能力,不是靠山。你若是有本事,我就敢用你。”
陆昭心里一暖,抬头看向裴光庭:“多谢大人信任,下官定不会让您失望。”
裴光庭点了点头:“你刚到长安,先在考功司熟悉一下业务。往后有什么事,可以直接来找我。”
走出书房,陆昭的心情格外轻松。他知道,自己在长安的第一步,算是站稳了。虽然未来还有很多挑战——李林甫的打压、同僚的排挤、未知的暗流,但他已经有了立足的资本。
回到考功司,陆昭看见赵成和孙博正用怨毒的眼神盯着他,却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嘲讽他——裴光庭召见他的事,已经传遍了吏部,他们知道,陆昭再也不是那个可以随意拿捏的“地方小吏”了。
陆昭没理会他们,拿起桌上的册子,开始做下一步的工作。他看着窗外的长安街景,心里忽然想起了万年县的银杏叶,想起了苏瑾的笑容,想起了那些为他请愿的百姓。
他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那个简单的万年县了。从踏入吏部的那天起,他就卷入了大唐的权力棋局——而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活下去,更是要在这棋局中,成为执棋者。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吏部的红墙上,映着陆昭坚定的背影。长安的新征程,才刚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