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王珙果然弹劾了陆昭。
金銮殿上,王珙手持弹劾疏,高声道:“陛下!吏部御史陆昭,在考核中越权行事,私自核查勋贵子弟政绩,绕过吏部流程直接上报,此乃藐视朝廷制度!请陛下严惩!”
李林甫立刻附和:“陛下,王侍郎所言极是。陆昭此举,是对吏部权威的挑战,若是不严惩,以后官员们都会效仿,考核制度将形同虚设!”
唐玄宗皱起眉,看向裴光庭:“裴爱卿,此事你怎么看?”
裴光庭躬身:“陛下,陆昭核查政绩和上报流程,都曾向臣报备,并非私自行事。至于考核等级,是按‘分层考核法’的细则评定,并无不妥。”
“报备?有文书吗?”李林甫追问,“若是口说无凭,谁知道是不是裴尚书为了包庇下属,故意隐瞒?”
就在这时,陆昭站了出来:“陛下,臣有证据,可证清白。”
他从怀里掏出三张纸,双手捧上:“第一张,是臣向裴尚书报备的文书副本,有苏明县丞作证,他当时在场;第二张,是臣派去核查粮草损耗的人写下的证词,详细记录了损耗的时间、地点和数量;第三张,是考核流程的规定,上面明确写着‘若遇重大疏漏,可直接上报陛下’——李岫损耗三成粮草,关乎军饷,当属重大疏漏,臣上报陛下,符合规定。”
唐玄宗接过纸张,仔细看了起来。第一张文书上,虽然没有裴光庭的签字,但苏明的证词详细记录了报备的时间和内容;第二张证词里,核查人的记录细致到“每艘粮船的损耗数量”,还有当地百姓的签名;第三张流程规定,是裴光庭当初下发的,上面确实有“重大疏漏可直接上报”的条款。
“王珙,”唐玄宗语气沉了下来,“你说陆昭越权,可这些证据都显示,他是按规矩办事。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王珙脸色苍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李林甫见状,连忙上前:“陛下,就算陆昭报备了,可他派去的核查人,是他的亲信,证词未必可信;苏明是地方县丞,也未必能作证。”
陆昭立刻反驳:“陛下,核查人是长安县的小吏,与臣无亲无故;苏明县丞是朝廷命官,岂会说谎?若是陛下不信,可传他们上殿对质。”
唐玄宗点了点头:“传苏明和核查人上殿。”
很快,苏明和核查人就来到了金銮殿。两人的证词与陆昭提供的证据一致,尤其是核查人,还带来了粮船的损耗清单和当地官员的签字——铁证如山,王珙的弹劾不攻自破。
退朝后,陆昭刚走出大明宫,就见苏婉在门口等着他。她手里拿着一个食盒,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会没事的。这是我做的枣泥糕,给你压压惊。”
陆昭接过食盒,心里暖暖的。他看着苏婉,认真地说:“苏姑娘,这次多亏了你和苏大人。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我。”
苏婉脸颊微红,点了点头,转身跑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