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考核法推行半年后,裴光庭拿着一份明黄色的圣旨,走进了陆昭的官舍。
“陛下有旨,命你负责‘官员履历核查’专项任务。”裴光庭把圣旨放在桌上,语气凝重,“近来有御史弹劾,说不少勋贵子弟靠虚报资历混入官场,甚至有人连任职年限都敢造假——陛下震怒,要你三个月内查清楚。”
陆昭接过圣旨,指尖触到“勋贵子弟”四字,心里立刻明白——这又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勋贵们连考核评级都敢动手脚,履历造假更是家常便饭,稍有不慎,就会再次引火烧身。
“大人,勋贵们肯定会百般阻挠,”陆昭忧心道,“而且履历核查需要调阅吏部存档,若是他们提前篡改档案,咱们根本查不出来。”
“这点陛下也想到了,”裴光庭递过一枚鎏金印章,“这是‘内府调档令’,凭此令可直接调阅内府存档的原始履历——内府由太子监管,李林甫的人插不了手。”
陆昭接过印章,心里松了口气。有了原始档案,就能戳穿勋贵子弟的造假把戏。
可刚启动核查,陆昭就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他派去调档的小吏,刚到内府门口就被拦了下来——守门的校尉说“没有李林甫的手令,任何人不得调阅档案”,显然是提前得了吩咐。
“看来他们早就防着这一手了。”陆昭对着张巡苦笑。
张巡皱眉:“内府校尉是禁军的人,归龙武军管辖,而龙武军将军是李林甫的亲信。硬闯肯定不行,得想个办法。”
两人正一筹莫展时,苏婉提着食盒走了进来。她见两人脸色凝重,忍不住问道:“陆兄,张御史,你们遇到麻烦了?”
陆昭把调档被拦的事说了一遍。苏婉想了想,眼睛一亮:“我有办法!家父认识内府的掌印太监,他是太子身边的人,肯定愿意帮忙。我今晚就去拜访他,让他通融一下。”
陆昭愣了愣:“这太冒险了,若是被李林甫的人发现……”
“放心吧,”苏婉语气坚定,“核查履历是陛下的旨意,太子也支持整顿吏治,掌印太监不会拒绝的。”
当天晚上,苏婉果然带着内府的调档凭证回来了。陆昭拿着凭证,连夜带人去了内府,顺利调来了所有勋贵子弟的原始履历。
翻开档案的那一刻,陆昭倒吸一口凉气——仅前五十份履历里,就有十多人虚报资历:有人把“候补官员”写成“实职任职三年”,有人把“捐官的虚职”改成“科举出身的实职”,甚至还有人把“流放归来的罪臣之子”伪造成“名门之后”。
“这些人,真是胆大包天。”陆昭攥紧了档案,心里却有了一丝不安——勋贵们敢如此明目张胆,背后肯定有更大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