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功司的乱局,来得比陆昭预想的还要快。
先是“年度考核册”被人篡改——几个被评为“优等”的实干官员,被改成了“末等”;接着是“基层官员举荐名单”丢失,导致十几个寒门子弟错失晋升机会;最后,有人匿名举报,说考功司“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还拿出了“证据”——几张伪造的银票,上面有陆昭的“签名”。
消息传到长安,朝野震动。杨国忠立刻在早朝上弹劾:“陛下!陆昭掌管考功司期间,玩忽职守,导致考核混乱,还涉嫌贪腐!此等官员,若不罢免,恐动摇吏治根基!”
李林甫的旧部纷纷附和,朝堂上要求罢免陆昭的声音越来越大。陆昭站在殿中,脸色平静:“陛下,考功司的事,臣愿意彻查。若是臣真的有错,甘愿受罚;若是有人故意搞鬼,臣定会找出幕后黑手!”
唐玄宗皱起眉。他知道陆昭的为人,但考功司的乱局确实严重,若是不处理,难以服众。“好,”皇帝说,“朕给你三天时间,若是查不出真相,就免去你考功司的职务。”
回到考功司,陆昭立刻召集手下的官员,开始彻查。可查了两天,一点线索都没有——篡改考核册的人没有留下指纹,丢失的举荐名单找不到踪迹,伪造的银票上的“签名”,与陆昭的笔迹有七分相似,难以分辨。
“肯定是李林甫的人干的,”张巡气得拍桌子,“考功司里有他的旧部,他们熟悉流程,知道怎么动手脚,还能不留痕迹!”
陆昭点头。他知道,李林甫在考功司经营多年,根基深厚,想要找出幕后黑手,难如登天。就在他陷入绝望时,裴光庭的家人送来消息——裴大人病重,想见他最后一面。
陆昭立刻赶到裴府。裴光庭躺在床上,气息微弱,见他来,伸出手:“陆昭,考功司的事,我知道了。别查了,李林甫的人在考功司布了天罗地网,你查不出来的。”
“可是大人,我不能就这样被罢免,”陆昭声音沙哑,“考功司是您和我一起建立的,是吏治改革的根基,我不能让它毁在我的手里。”
“我知道,”裴光庭咳嗽了两声,从怀里掏出一份奏折,“这是我给陛下的举荐信,我举荐你暂代吏部考功司事务,同时兼任御史中丞——只要你能稳住考功司,就能保住吏治改革的成果。”
他顿了顿,语气郑重:“李林甫和杨国忠想要的是权力,不是考功司。你只要答应他们,‘暂代’期间不提拔寒门子弟,不触动勋贵的利益,他们就不会再为难你。等你站稳脚跟,再慢慢清理考功司的蛀虫。”
陆昭接过奏折,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裴光庭这是在为他铺路——用“暂代”的身份,让他避开眼前的危机,同时保住考功司的根基。
“多谢大人,”陆昭躬身,“臣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裴光庭笑了,闭上眼睛:“好……好……大唐的吏治,就交给你了……”
当天晚上,裴光庭病逝的消息传遍长安。唐玄宗得知后,悲痛不已,下令追赠裴光庭为司空,谥号“忠献”。同时,他批准了裴光庭的举荐,任命陆昭暂代吏部考功司事务,继续负责考核改革。
杨国忠和李林甫得知后,气得咬牙切齿。他们没想到,裴光庭临死前,还为陆昭铺了这么一条路——“暂代”考功司事务,意味着陆昭保住了自己的根基,而他们,再也无法用考功司的事弹劾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