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和苏明带着队伍,日夜兼程地朝着潼关赶去。苏明的伤口还在流血,每颠簸一下,就疼得钻心。王二的家人中,有个小女孩,只有五岁,一路上不停地哭,喊着“要妈妈”。苏明把她抱在怀里,用自己的披风裹住她,轻声安慰:“别怕,我们很快就会到安全的地方了。”
这天晚上,他们在一座破庙里休息。张巡煮了一锅热粥,分给大家。苏明喝着粥,看着身边的士兵们,心里充满了感激——他们为了救他,冒着生命危险,潜入范阳,现在又要跟着他,穿越叛军的封锁线,回到潼关。
“张兄,多谢你。”苏明说,“若是没有你,我早就死在范阳的地牢里了。”
张巡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是兄弟,说这些干什么。陆兄还在潼关等着我们,婉妹也在长安等着你的消息。我们一定要平安回去。”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马蹄声。张巡立刻站起来,拔出佩剑:“不好,是叛军的追兵!”
士兵们纷纷拿起武器,准备战斗。可没想到,来的是陆昭派来的援军——郭子仪率领的五千骑兵,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
“苏明大人,张巡大人,”郭子仪翻身下马,躬身道,“陆大人担心你们遇到危险,特意派我来接应。安禄山因为粮仓被烧,已经暂缓进攻潼关,我们可以安全地回到潼关了。”
苏明和张巡松了口气。他们跟着郭子仪,朝着潼关疾驰而去。
回到潼关的那天,阳光格外明媚。陆昭站在城楼上,看到苏明的身影,立刻跑下去,抱住他:“苏兄,你终于回来了!婉妹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很高兴。”
苏明笑了笑,却因为伤口疼痛,皱起了眉头。陆昭连忙让人带他去医治,又安排王二和他的家人去长安,交给苏婉照顾。
当天晚上,陆昭写了一份奏折,派人送往长安,向唐玄宗禀报“烧毁范阳粮仓,暂缓叛军进攻”的消息。奏折里,他特意提到了王二的功劳,请求陛下赦免他的过错,并任命他为长安的粮官。
长安的苏府,苏婉收到消息时,正在绣嫁衣。她手里的针掉在地上,眼泪掉了下来——这一次,是喜悦的泪水。她立刻让人准备酒菜,等着哥哥和陆昭回来。
而此时的范阳,安禄山正在对着被烧毁的粮仓怒吼。他看着空荡荡的粮囤,心里充满了愤怒和不安——没有粮草,他的二十万大军,撑不了多久。他下令:“立刻从平卢、河东调粮,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在一个月内,重建粮仓!”
可他不知道,陆昭已经利用这段时间,加强了潼关的防务。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新军已经练成,江南的粮草也源源不断地运往潼关。大唐的曙光,终于在黑暗中,露出了一丝光亮。
潼关的城楼上,陆昭看着远处的星空,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这场叛乱,还没有结束。但他们已经赢得了时间,赢得了机会。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平定叛乱,保住大唐的江山。
苏婉的信,被风吹得轻轻飘动。上面写着:“陆兄,哥哥平安回来,我很开心。等你回来,我们就成亲。长安的腊梅,已经开了。”
陆昭握紧信,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知道,无论前路多么凶险,他都必须活着回去——因为有一个人,在长安,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