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的粮仓里,陆昭看着空荡荡的粮囤,眉头紧锁。范阳粮仓被烧虽暂缓了叛军攻势,但潼关五万守军加上新增的三万新军,每天消耗的粮草就达千石,现存粮草最多只能支撑十日。他从怀中掏出“安边十策”,指尖落在“江南调粮”的预案上——这是眼下唯一的生路。
“陆兄,江南的粮道被杨国忠的人卡住了。”张巡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书,“转运使说‘江南粮赋需优先供应长安’,不肯调粮。可长安的官仓还囤着五十万石粮食,根本用不完!”
陆昭冷笑。杨国忠这是在拿将士的性命赌——他故意卡住粮道,就是想逼陆昭向他低头,让出平叛的兵权。“他不肯调,我们就自己去取。”陆昭转身写下一封密信,盖上御史中丞的印鉴,“你派亲信快马去江南,找苏州刺史李泌——他是太子的人,也是‘实务派’,定会帮我们。另外,传我命令,让郭子仪率五千骑兵去淮河渡口接应,防备杨国忠的人截粮。”
三日后,江南的粮船沿着淮河逆流而上。李泌果然给力,不仅调来了三十万石粮食,还组织了两百艘商船,伪装成民间货运,避开了杨国忠的眼线。可当粮船行至洛阳附近时,还是被安禄山的游骑发现了。
“将军,叛军的骑兵来了!”粮船的瞭望手高声喊道。郭子仪立刻下令:“列阵迎敌!一定要保住粮船!”
叛军的骑兵有三千人,个个悍勇善战。郭子仪的新军虽然是寒门子弟组成,却训练有素,很快就与叛军展开激战。刀光剑影中,郭子仪身先士卒,斩杀了叛军首领,剩下的叛军见势不妙,纷纷逃窜。
粮船顺利抵达潼关时,陆昭亲自在码头迎接。看着一袋袋粮食被运进粮仓,士兵们欢呼雀跃,士气大振。“郭将军,辛苦你了。”陆昭拍了拍郭子仪的肩膀,“你这次立了大功,我会向陛下举荐你,升你为兵马使。”
郭子仪躬身谢恩:“多谢大人提拔。末将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只要能平定叛乱,保住大唐,末将万死不辞。”
陆昭点头,心里却清楚——这只是开始。杨国忠不会善罢甘休,安禄山也在重建粮仓,他们必须尽快做好准备,迎接接下来的大战。
当天晚上,陆昭给苏婉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江南粮道已通,潼关粮草充足”。信里,他还特意提到了郭子仪和李光弼,说“他们是难得的将才,有他们在,平定叛乱指日可待”。
长安的苏府,苏婉收到信时,正在组织家丁加固院墙。她看着信,嘴角露出了笑容——陆昭终于不用再为粮草担忧了。她立刻让人把这个消息告诉长安的百姓,百姓们得知后,纷纷奔走相告,恐慌的情绪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朝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