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大明宫,气氛凝重。唐玄宗看着眼前的两份奏折,眉头紧锁——一份是陆昭的,请求“暂停安西战事,调安西军回防中原”;另一份是杨国忠的,说“安西是大唐的脸面,绝不能放弃,否则西域各国会嘲笑大唐”。
“陛下,”陆昭跪在地上,语气恳切,“安禄山的叛军有二十万,我们只有十万兵马,若是没有安西军的驰援,很难平定叛乱。安西虽然重要,但中原是大唐的根基,若是中原失守,安西就算保住了,也没有意义!”
杨国忠立刻反驳:“陛下,陆昭这是在危言耸听!安禄山只是一时猖獗,只要我们派哥舒翰将军出战,定能平定叛乱。安西军一旦撤回,吐蕃就会趁机入侵,到时候我们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哥舒翰将军身患重病,根本无法出战!”陆昭怒吼,“杨国忠,你明明知道,却还要让他出战,你是想让他像高仙芝和封常清一样,死在战场上吗?你为了权力,根本不在乎将士的死活,不在乎大唐的安危!”
唐玄宗揉了揉眉心,心里犹豫不决。他知道陆昭说得对,但他也不想放弃安西。就在这时,高力士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份急报:“陛下,安西传来消息,吐蕃已经入侵安西四镇,守将请求朝廷支援!”
杨国忠立刻说:“陛下,您看!我说的没错吧!若是我们撤回安西军,安西就保不住了!”
陆昭却冷笑:“陛下,这是杨国忠的阴谋!吐蕃之所以入侵安西,肯定是杨国忠暗中勾结的,他就是想让陛下放弃调回安西军,好让安禄山攻破潼关,然后带着陛下逃往蜀地!”
“你血口喷人!”杨国忠怒吼。
“是不是血口喷人,陛下一问便知!”陆昭说,“陛下可以派人去查杨国忠的亲信,看看他们有没有与吐蕃勾结的证据。另外,臣有一个办法,可以既保住安西,又能调回安西军——我们可以与回纥结盟,让回纥出兵帮助我们守卫安西,条件是我们平定叛乱后,将安西的部分粮草分给回纥。”
唐玄宗眼前一亮:“这个办法好!回纥与大唐向来友好,若是能与他们结盟,就能保住安西,还能调回安西军!”
他立刻下令:“传朕旨意,暂停安西战事,调安西军回防中原;另外,派使者去回纥,商议结盟之事。杨国忠,你负责筹备结盟的礼物,若是出了差错,朕唯你是问!”
杨国忠脸色苍白,却不敢违抗圣旨。他知道,陆昭这一次,又赢了。
陆昭松了口气,心里充满了喜悦。安西军是大唐最精锐的部队,只要他们回防中原,平定安禄山的叛乱,就指日可待了。
当天晚上,陆昭给苏婉写了一封信,告诉她“安西军即将回防中原,平定叛乱的希望越来越大”。信里,他还说:“等叛乱平定,我们就去万年县,买一座带院子的房子,种上你喜欢的腊梅,再也不管朝堂的事。”
苏婉收到信时,正在组织民间团练。她看着信,嘴角露出了笑容——她知道,陆昭很快就能回来,他们很快就能成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