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谋事在人
金夫的心中涌起一股担忧;曲俊的公司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简直举步维艰,跟在刀尖上跳舞似的。他放下报纸,走到窗前,再次望向夜幕下的城市。远处的高楼大厦灯火通明,仿佛是一个个巨大的灯塔,照亮了城市的夜空,却照不亮曲俊公司的前路。他知道,陈军作为公司的重要成员,肯定也注意到了这些情况,但目前却毫无破局之策。这种无力感像一团乌云,笼罩在金夫的心头,闷得人喘不过气。
犹豫了片刻,金夫掏出手机,拨通了陈军的电话。电话那头很快传来了陈军的声音,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跟刚跑完马拉松似的。"陈军,你看今天的报纸了吗?" 金夫开门见山地问道。"看了,情况确实不妙。" 陈军的声音低沉,"从报纸上透露出的信息看市场竞争太激烈了,那些大公司的攻势太猛了,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和他们竞争,跟鸡蛋碰石头似的。" 金夫能感受到陈军话语中的无奈,他知道,陈军肯定已经为公司的事情绞尽脑汁,头发都快愁白了。
"政府应该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吧,毕竟不能看着国内企业被海外公司挤垮。" 金夫试图安慰陈军,同时也是在安慰自己,这话听着像自我催眠。"扶持政策?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陈军苦笑道,"现在公司的资金链已经很紧张了,如果再接不到业务,恐怕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到时候只能喝西北风。" 听到这里,金夫的心中一紧,他知道陈军说的都是事实,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沉默了片刻,陈军接着说道:"我想回趟武汉,先把那边的事情理顺一些。或许在武汉能找到一些机会,缓解一下公司的压力,死马当活马医呗。" 金夫明白,陈军这也是无奈之举。武汉是他们的老家,那里有他们的人脉和资源,或许真的能找到转机,就像迷路的人总能在老家找到方向。"也好,回去看看吧,说不定能有新的发现。" 金夫说道,"不过你也要注意休息,别太劳累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挂断电话后,金夫再次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曲俊的公司现在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跟走钢丝似的。陈军回武汉或许是一个机会,但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像摸着石头过河。他希望,这次武汉之行能给公司带来一丝转机,让他们能够挺过这艰难的时刻,迎来柳暗花明。
夜色越来越深,海口的街头依然热闹非凡,跟不夜城似的。金夫望着窗外的景象,心中既有对城市发展的感慨,也有对朋友公司的担忧。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知道,他们必须要坚持下去,在这商海浮沉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就像航船在大海中寻找灯塔。
金夫靠在沙发上,闭上了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与曲俊、陈军、徐劲松一起度过的时光。当时他们四个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好得能穿一条裤子。那时候,他们都怀揣着梦想,渴望今后能在社会上闯出一番天地。曲俊性格豪爽,充满干劲,总是说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干出一番大事业;陈军是在曲俊稍后认识的好友,为人则心思细腻,善于分析,是智囊般的存在,缺了他就像炒菜少了盐;徐劲松则才华横溢,喜欢写作,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官场有了一席之地,成了他们当中的 "官老爷"。
…… 曲俊果然通过拼搏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海口创办了公司。金夫作为报社记者,虽然先于他们来到了海口,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也见证了曲俊公司的成长。起初,公司的发展还算顺利,接到了一些业务,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跟刚学走路的娃娃慢慢站稳了似的。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跟被堵住的水管似的。
金夫想起有一次,曲俊喝得醉醺醺地来找他,拍着他的肩膀说:"兄弟,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海口这么有潜力,我们一定能在这里干出一番事情,让那些瞧不起我们的人刮目相看。" 那时候的曲俊,眼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跟打了鸡血似的。而现在,金夫从陈军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一丝迷茫和无奈。他知道,曲俊肯定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只是不愿意在朋友面前表露出来,死要面子活受罪。
不知不觉,天已经蒙蒙亮了,跟打翻了的牛奶似的,白了一片。金夫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东方渐渐泛起的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到来,海口又将迎来新的繁华。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但金夫心中依然充满了希望。他相信,政府会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帮助国内企业渡过难关;他相信,曲俊和陈军一定能找到破局之策,让公司重新振作起来,跟打不死的小强似的;他相信,他们的梦想不会轻易破灭,就像种子总会破土而出。
或许,现在的困境只是暂时的;就像黎明前的黑暗,虽然漫长而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迎来曙光。金夫深吸一口气,感受着清晨清新的空气,心中的阴霾渐渐散去,跟被风吹走的乌云似的。他决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曲俊的公司,无论是通过自己的记者身份获取信息,还是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他都愿意为朋友出一份力,两肋插刀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