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借风使船
次日清晨,陈军戳在公司落地窗前,望着楼下跟一锅煮沸的热干面似的车流。手里的清茶凉得跟武汉冬天的自来水似的,他愣是没察觉。昨夜跟李强、吴虹的谈话,像长江涨水似的在脑壳里翻涌 —— 武汉的梧桐树、写字楼里的旧工位,还有散伙那天各人眼底的不甘,忽然都跟洗了澡似的,清晰得晃眼。
“你在琢磨个啥?” 曲俊的声音从后头飘过来,带着刚开完早会的疲沓。这个穿定制西装的年轻伢,闯了十几年业就在海口商界冒了尖,这会儿正把领带扯得松垮垮,眼神瞟着陈军手里的笔记本 —— 上头密密麻麻记着昨晚的谈话要点,跟爬满了蚂蚁似的。
陈军转过身,指头敲着笔记本:“在想武汉的棋盘该咋落子。”
曲俊挑了挑眉,踱到一边给自己倒了杯茶:“你是说要东山再起?上回你提了一嘴,我还当你是随口扯扯。”
“不是扯谈。” 陈军拉过椅子坐下,“武汉那边有我们现成的人才网,严晓刚虽说回了老家,手里却攥着三个房地产客户,跟揣着三张好牌似的;王忠在海口混策划主管,对商业活动策划有新点子;还有李强和吴虹,都是能扛事的角色。”
曲俊眼睛亮得跟灯泡似的:“你想两边开战?海口这边刚从水里捞出来,才缓过口气刚起步,武汉那边又要重启,资金和人手都得绷紧了,跟拉满的橡皮筋似的。”
“不是双线,是梯度推进。” 陈军抽了张便签纸,画起简单的架构图,“武汉当基地,先搭起策划加执行的核心班子,专攻企业全案策划;海口当前沿哨,专心搞旅游文创和跨境电商策划。两地资源共享,但各有侧重,跟打配合拳似的。”
曲俊的手指突然定在杯口:“你是说,要把海口公司的部分业务扒到武汉去?”
“是升级,不是扒皮。” 陈军直视着他的眼睛,“你当初请我来,不就是看中我在海南商界的盘算,还有对中部市场的布局本事?现在武汉的商业环境比三年前熟多了,直播电商、元宇宙展厅这些新路子刚开个头,我们占着先机,跟赶早集似的。”
办公室里静了两分钟,跟没人似的。曲俊忽然笑了,举起杯子:“你总是这样,谋定了才动脚。说吧,要我放多少人跟你回武汉?”
“暂时不用人。” 陈军摇摇头,“我先回去搭架子,三个月内给你瞧盈利模型。但有个条件 ——” 他顿了顿,“海口公司的策划案,得允许武汉团队远程掺和竞标,我们要搞成南北联动的智囊团,跟玩二人转似的。”
曲俊点点头,摸出手机拨了个号码:“张秘书,把海口策划部近半年的竞标书整成电子档,发给陈副总。哎,接下来就看你的了,别掉链子。”
五天后,武汉天河机场。陈军拖着行李箱走出航站楼,扑面而来的湿热空气,让他想起公司黄那天,也是这样的梅雨季,潮得人心里发闷。出租车驶过长江二桥时,他望着江面上的货轮发呆 —— 那些在海口想好的计划,这会儿正在现实里一点点落地,跟播种似的。
第一站是汉街总部国际。中介领着他进电梯看地,瞅 15 楼的空办公室时,阳光正透过 270 度落地窗,洒在毛坯墙上,跟铺了层金似的。“这里能瞅见黄鹤楼。” 中介献殷勤地介绍,“前租客是家教育公司,现在租金比三年前降了两成,划算得很。”
陈军没搭话,摸出手机给李强发消息:【下午三点,在原武汉公司楼下附近的清茶馆碰面,把吴虹也带上。】消息刚发出去,手机就响了,是王忠发来的微信:【陈副总,听说你回武汉了?晚上老地方撸串,我做东!】
清茶馆里,李强和吴虹早到了:“陈副总,我们俩昨天跟现在的公司提了离职,月底就能办手续,跟解脱似的。”
“这么急?” 陈军挑了挑眉,“不怕新公司还没影就先失业,喝西北风去?”
李强挠了挠头:“跟您做事心里有底。再说了 ——”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个 U 盘,“我把海口公司的策划案例整了份合集,还有吴虹做的竞品分析,您瞧瞧。”
陈军接过 U 盘,忽然瞥见吴虹手腕上贴着创可贴:“你这… 咋弄的?”
“没事,收拾文件时划了下。” 吴虹低头搅着清茶,“对了陈副总,严晓刚昨天给我打电话,说老家的公司想拉他去当营销总监,但他想等您的信儿,跟等圣旨似的。”
正说着,玻璃门被推开,穿 POLO 衫的王忠带着风闯进来,手里拎着两大袋鸭脖:“陈副总,就知道你们在这儿!” 他重重拍了下李强的肩膀,“听说你小子在海口混得憋屈?早该跟哥混了,我现在那家公司啊 ——”
“打住。” 陈军笑着打断他,“先说说你那边的情况。你在海口做策划主管,该知道当地文旅公司的痛点吧?”
王忠撕开鸭脖包装,油汁滴在菜单上:“能不知道吗?那帮老板就知道搞沙滩派对,没见过真正的沉浸式策划!上个月我提案搞骑楼老街的剧本杀文旅项目,愣是被否了,说不如请网红直播带货实在。那想法真是… 跟没长脑子似的。”
陈军摸出笔记本,笔尖在 “文旅策划创新” 几个字下画了重点:“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武汉有黄鹤楼、昙华林,完全可以搞城市 IP 的深度开发。对了,你啥时候能回武汉?”
王忠突然哑巴了,低头啃鸭脖的动作慢下来:“陈副总,我… 其实在海口那家公司签了两年合同,违约金要赔三万,跟割肉似的。”
吴虹和李强同时抬起头。陈军却笑了,从西装内袋掏出支票本:“数字我来填,你把合同扫描给我,剩下的事不用管,包在我身上。”
王忠的手僵在半空,眼眶有点发红:“陈副总,当年公司散伙时,你把自己的遣散费分给我们,现在又…”
“别扯这些。” 陈军合上笔记本,“当年是我决策失误,让大家散了伙,心里一直过意不去。这次回来,就是要带你们打个翻身仗,把面子挣回来。” 他看向窗外的武汉广场,曾经的公司所在地此刻正闪着 LED 广告,“明天开始,我们干三件事:第一,租下汉街一套房子当办公室;第二,联系所有旧部,能回来的开双倍底薪,诚意满满;第三…” 他敲了敲李强带来的 U 盘,“研究海口竞品的软肋,我们的第一单,就从抢他们的客户开始,跟虎口夺食似的。”
凌晨一点,汉街某 24 小时书店。陈军对面坐着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西装革履却配着双运动鞋 —— 这是他特意从上海请来的老搭档,原奥美资深策划总监戴明远。
“你确定要搞‘城市记忆重构’系列策划?” 戴明远翻着策划案初稿,“现在市场更吃短平快的流量套路,这种需要文化积淀的长线项目,客户接受度能有多少?悬得很。”
陈军指着窗外的昙华林方向:“感觉到昙华林那些老洋房了吗?每个武汉人都知道它们在那儿,却没几个人晓得其中三栋曾是抗战时期的国际通讯社旧址。我们可以把这些故事变成沉浸式剧本杀、AR 导览、甚至主题民宿,让本地人重新认识自己的城市,让外地人揣着故事走,跟带了份特产似的。”
戴明远的手指在桌面上敲出节奏:“想法不错,但得有实景资源撑着。比如黄鹤楼公园,他们能允许你在景区里搞商业策划?怕是难。”
“所以第一步要拿下政府文旅项目。” 陈军翻开第二份文件,“我查过,武汉市今年有三个亿的文旅升级预算,重点打造‘长江文明之心’项目,其中昙华林 - 粮道街片区是核心改造区,跟块肥肉似的。”
戴明远突然放下文件,镜片后的目光亮得吓人:“你是说,先从政府招标下手,再反过来撬动企业客户?”
“对。” 陈军抽了张关系图,“严晓刚的表哥在文旅局产业科,能拿到第一手招标文件,跟有了内部消息似的;王忠在海口攒下的活动策划经验,正好用来搞线下沉浸式体验设计;李强和吴虹负责线上传播,尤其是抖音和 B 站的年轻化运营,跟玩新媒体似的。”
戴明远忽然笑了:“你这是要打一场立体战啊。不过有个关键问题 —— 启动资金从哪儿来?总不能空手套白狼吧。”
“曲俊答应注资两百万,占武汉公司三成股份。” 陈军敲了敲手机,“剩下的七成,我打算拿出四成搞员工持股,这里面也有你的份。”
戴明远挑了挑眉:“我还没答应加入呢。”
“你会答应的。” 陈军指了指策划案最后一页,“你离开奥美时说过,想搞真正有文化价值的项目。现在机会来了,我们不光要赚钱,还要在武汉留下点啥,跟刻上记号似的。”
窗外飘起了细雨,书店里只剩零星几个读者,跟打瞌睡似的。戴明远望着策划案上 “让城市成为活着的史书” 那句话,忽然伸出手:“算我一个。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三个月内看不到项目落地,我就回上海,不陪你耗了。”
陈军握住他的手,掌心传来的温度让他想起三年前公司成立那天,也是这样的深夜长谈。不同的是,这次他身后站着更多能尿到一个壶里的人,而窗外的武汉,正以从没见过的姿态,等着他们重新扬帆起航。
当陈军在武汉忙得脚不沾地时,海口某写字楼里,一场暗流正在涌动,跟要下雨似的。曲俊的竞争对手,环海策划的总经理林少雄,正盯着助理送来的文件冷笑,跟瞅着猎物似的。
“陈军回武汉重组团队,还挖走了王忠?” 林少雄敲了敲文件上的离职名单,“有意思,他以为靠几个旧部就能东山再起?怕是做梦。”
助理小心翼翼地说:“听说他们正在对接武汉市文旅局的项目,可能会掺和‘长江文明之心’的招标,跟我们抢食吃。”
“文旅局?” 林少雄忽然坐直身子,“这个项目我们盯了半年,上个月刚和局里的张处长吃过饭,关系都铺好了。通知下去,把策划部的精锐全调回来,重点攻这个项目。另外 ——” 他撇了撇嘴,“给严晓刚老家的公司打电话,出价翻倍挖他,就说环海准备在武汉开分公司,让他当总监,给他画个大饼。”
助理刚要走,又被叫住:“还有那个陈军,派人盯着他在武汉的动向,尤其是和曲俊的那些弯弯绕绕。曲俊这小子最近在搞跨境电商策划,说不定陈军会把海口的资源往武汉导,我们得提前布局,不能让他们占了便宜。”
同一时间,武汉汉街办公室里,李强正对着电脑皱眉头,跟见了鬼似的。招聘网站上,原本投来的简历突然少了一半,刷新页面时,弹出条弹窗广告:【环海策划武汉分公司高薪诚聘策划总监,薪资面议】
“陈副总,不对劲啊。” 李强招呼陈军过来看,“昨天还有三十份简历,今天只剩七份,而且全是应届生,跟被人截胡了似的。”
陈军盯着广告上的公司地址 —— 正是他们昨天刚看过的隔壁写字楼,跟故意作对似的。他摸出手机给戴明远打电话:“薪哥,你认识环海的人吗?他们好像在针对我们,没安好心。”
电话那头传来键盘敲击声:“环海?海口的老牌策划公司,和曲俊有过几次竞标冲突,积怨不少。他们在武汉开分公司?没听说啊。” 忽然,戴明远的声音沉下来,“等等,他们的招聘信息里,特别注明‘拒绝曾任职于曲俊系公司的员工’,这是定向狙击,明摆着的。”
陈军的手指捏紧手机,目光扫过正在整理资料的吴虹和王忠。三年前公司散伙时的场景突然冒出来 —— 那时也是竞争对手趁火打劫,挖走了大半骨干,跟秃鹫似的。历史不能重演,这次他必须先下手为强。
“李强,把我们整理的海口竞品分析发邮件给所有投简历的人,重点标注环海策划的三个失败案例,让他们看看清楚。” 陈军转身走向会议室,“吴虹,联系本地高校的创业孵化基地,我们开一场校园宣讲会,主打‘参与城市级文旅项目’的卖点,吸引点新鲜血液。王忠,你明天去趟文旅局,就说我们准备了三套沉浸式体验方案,想当面汇报,表表诚意。”
夜幕降临,陈军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看着那环海策划的招聘广告在霓虹中闪烁,跟挑衅似的。手机震动,曲俊发来消息:【听说有人在搞小动作?需要我在海口放些烟雾弹吗?帮你搅搅局。】
陈军笑了笑,回复:【不用,武汉的战场,我们自己来守,不用外人插手。】指尖划过屏幕,打开相册里三年前公司团建的照片,那时的李强还没留胡子,吴虹扎着马尾,王忠举着啤酒瓶傻笑,一个个青涩得很。现在,照片里的人又聚在了一起,而窗外的武汉这座城,正等着他们写下新的故事,跟翻开一本新书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