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无舌莺
书名:异物志 作者:苗疆公子 本章字数:3177字 发布时间:2025-09-18

晚清,光绪年间,江南水乡,嘉兴府。

嘉兴府最负盛名的,不是它的丝绸,也不是它的菱角,而是“揽月楼”里的一位歌姬——苏莺儿。她的歌喉,曾被文人墨客赞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曲清歌,能让躁动的画舫静默,能让思乡的游子落泪,能令最挑剔的耳朵沉醉。

然而,天妒红颜。半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急症”之后,苏莺儿再也唱不出半个音符。她并非完全失声,却能发出嘶哑难听的气音,如同砂纸摩擦,闻者心揪。名医请遍,汤药灌了无数,皆摇头叹息,查不出病因,只道是“痰迷心窍,伤了喉中经络”。

揽月楼失去了台柱,迅速门庭冷落。苏莺儿从众星捧月的云端,跌落尘埃,终日以纱覆面,躲在绣楼之上,对着窗外一池残荷默默垂泪。人们惋惜之余,也不免窃窃私语,猜测着她究竟得罪了哪路神仙,遭此横祸。

更奇的是,自苏莺儿哑后,揽月楼附近,每到深夜,尤其是月色朦胧之时,便能听到一种极其哀婉、清澈动听的黄莺啼鸣。那歌声婉转悠扬,缠绵悱恻,竟与苏莺儿鼎盛时期的歌喉有七八分神似!只是这莺啼声中,总带着一股化不开的悲凉与怨愤。

起初,人们还以为是巧合,感叹造化弄人,人哑了,鸟却唱得如她一般好。但很快,怪事接连发生。

凡是清晰听到这夜莺歌声的人,无论是更夫、赌徒晚归、还是倚窗失眠的邻里,翌日清晨,必定口不能言!并非永久失声,只是暂时性的,如同被人掐住了喉咙,无论如何努力,只能发出“嗬嗬”的气流声,短则一日,长则三五日,方能渐渐恢复。

一次是巧合,两次是意外,三次、四次之后,恐慌便如瘟疫般蔓延开来。

“是苏莺儿的怨气!化成了夜莺来报复了!” “定是她嫌我们当初捧她后又笑她,来堵我们的嘴了!” “那莺儿邪性!听不得!快!晚上都把窗户关严实了!”

揽月楼周遭,入夜便门窗紧闭,人人自危,生怕听到那索命的“无舌莺”的歌声。

这一日,城里来了一位年轻的琴师。他背着用布囊仔细包裹的古琴,风尘仆仆,眉宇间带着一丝散不去的忧郁。他听闻了苏莺儿的遭遇和无舌莺的传说,竟主动寻到了已然破败的揽月楼,求见那位昔日歌姬。

老鸨本欲驱赶,琴师却取出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上面刻着一个“苏”字。那是苏莺儿家传之物,早年赠予一位知音人。老鸨识得此物,这才叹息着引他上楼。

绣楼里,苏莺儿一身素缟,背对着门口,望着窗外,身形单薄如纸。听到脚步声,她缓缓回头,露出的半张脸依旧能看出昔日的绝色,只是那双曾经顾盼生辉的眸子,如今死寂如灰,充满了绝望与戒备。她指了指自己的喉咙,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不能说话。

琴师并未多言,只是默默放下琴囊,取出那具造型古雅、琴身呈现出温润青黑色、弦丝在微弱光线下隐隐反射出细密鳞光的七弦琴。他对着苏莺儿微微躬身,然后盘膝坐下,十指轻抚琴弦。

他没有弹奏任何已知的曲调,琴弦震动,发出的并非乐音,而是一种极低沉、极压抑的嗡嗡声,如同深潭暗流,又似鲛人夜泣。那声音并不悦耳,甚至有些令人不适,却仿佛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直抵人心最深处的哀伤。

苏莺儿起初面无表情,渐渐地,她的身体开始微微颤抖。那琴声,竟与她心中积压的无边怨愤与痛苦产生了共鸣!她死死攥着衣角,指节发白。

琴师闭着眼,全部心神都沉浸在琴弦的震动中。那低鸣的琴声渐渐变得急促、激烈,如同风雨大作,惊涛拍岸,仿佛在模拟一场无声的激烈抗争与挣扎!

就在琴声达到某个临界点时——

窗外夜色中,那哀婉的黄莺啼声,如期而至!歌声依旧动听,却带着明显的焦躁与不安,似乎被室内的琴声所干扰!

琴师猛然睁眼,手指在琴弦上一拂,琴声陡然一变,从之前的压抑汹涌化作了空灵、缥缈的几个单音,如同梵唱,又似叹息,带着一种安抚与引导的意味。

窗外的莺啼声,在这空灵琴音的应和下,竟也跟着发生了变化!那怨愤的调子渐渐平息,变得越来越悲伤,越来越凄楚,最终,竟化为了如同女子呜咽般的泣音!

紧接着,在苏莺儿和琴师震惊的目光中,一只通体羽毛金黄璀璨、唯有眼圈处带着一抹凄艳血红的黄莺,扑棱着翅膀,竟穿透了紧闭的窗棂(如同穿过虚影),飞入了绣楼之内!

它落在琴案之上,不再啼鸣,只是昂着头,对着苏莺儿,那双血红的鸟眼中,竟滚下大颗大颗晶莹的、如同血珠般的眼泪!

血泪滴落在琴案上,发出“嗒、嗒”的轻响。

随着血泪涌出,那黄莺的身形开始变得模糊、透明。在它完全消散之前,它的形体竟猛地拉伸、变化,最终凝聚成一个极其短暂、却清晰无比的半透明女子虚影——柳眉杏眼,苍白的面容上带着极致的痛苦与不甘,正是苏莺儿本人的模样!

那虚影抬起手,指尖颤抖地,死死地指向楼下某个方向——那是揽月楼厨房的位置!

随即,虚影与黄莺一同彻底消散,只在琴案上留下几点渐渐干涸的血泪痕迹。

苏莺儿目睹这一切,如遭雷击,浑身巨震!她猛地用手捂住自己的脖子,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激动无比的气音,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以及滔天的愤怒!

她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那无舌莺,就是她不甘的怨气所化!它夜夜悲歌,并非要毒哑旁人,而是在倾诉自己的冤屈!而那能令人暂时失语的能力,不过是它怨念力量无意识的散发!

琴师以一曲无声之契,并非普通琴音,而是以那具特殊材质的古琴,共鸣了她的怨气,最终引导无舌莺现出本源,指出了冤屈的源头!

当下,苏莺儿再也顾不得许多,拉起琴师,跌跌撞撞冲下楼,直扑厨房。

厨房里,一个正在熬制宵夜的中年胖厨娘见到他们突然闯入,脸色骤变,尤其是看到苏莺儿那双几乎要喷出火来的眼睛,手中的勺子“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莺…莺姑娘…”

“是她!” 苏莺儿嘶哑着,用尽全身力气挤出气音,手指死死指着那厨娘,“半年前…那碗…冰糖…雪梨羹!”

琴师目光锐利,一步上前,逼视厨娘:“事已至此,还需狡辩么?”

厨娘面对苏莺儿的指认和琴师的气势,心理防线瞬间崩溃,瘫软在地,涕泪横流地嚎哭起来:“是我…是我鬼迷心窍…是张姨娘!是她给了我五十两银子…让我在雪梨羹里下了…下了‘哑喉草’的粉末…她说…她说只要你不能再唱…她侄女就能顶了你的位置…成为揽月楼新的头牌…我…我错了啊莺姑娘…”

真相大白!原来并非急症,而是嫉恨下的毒手!

苏莺儿听着厨娘的哭诉,身子晃了晃,脸上血色尽褪,最终却化作一声长长的、如同解脱般的叹息,两行清泪终于从死寂的眼中滑落。

冤屈得雪,真凶显露(张姨娘及其侄女随后被扭送官府法办),那困扰揽月楼许久的“无舌莺”之夜啼,也自此彻底消失。

苏莺儿的嗓子,经此一事,虽未能完全恢复往日的天籁,却也能勉强说出沙哑的话语。她对琴师感激不尽,欲重金酬谢。

琴师却只是摇了摇头,默默收起古琴。在包裹古琴时,苏莺儿眼尖地看到,那七根琴弦光泽特异,绝非寻常丝弦,其上隐有细微的纹路,竟似某种蛟类的筋络。

他背上琴,临走前,对苏莺儿轻声说:“姑娘保重。能发声,便是福分。”

说罢,转身离去,身影融入江南的蒙蒙烟雨之中。

而苏莺儿腕间,不知何时,多了一道极细极细的、如同琴弦勒过的淡红色痕印,微微凸起,仿佛一道永恒的印记,提醒着她那场无声的冤屈与最后的救赎。

---

妖谱诠释:

· 妖物:无舌莺(鸟妖·怨念显化)

· 出处: 怨气化鸟见于《搜神记》“韩凭妻”化鸳鸯,《尔雅》亦有“怨鸟”之称。本章取歌姬怨念化莺之设定,融“鸣声致哑”之异能,塑造因冤屈而化形、以歌声诉怨复仇的妖鸟形象。

· 本相: 绝世歌姬遭人毒哑,滔天冤屈与不甘怨念无法宣泄,竟脱离残躯,吸收月华与夜露,融合对自身歌喉的执念,化形为歌声极似其生前的黄莺妖。其鸣声非为害人,实为悲愤诉求之本能使然,然怨念力量自带“剥夺言语”之特性,致使闻者暂时失语。其性悲怨交织,唯遇能共鸣其心者,方能显化本源,指引冤屈。

· 理念:无声之冤化莺啼,弦外之音解心牢。 无舌莺之异,源于极端冤屈与才华被毁的双重打击。其报复并非主动害人,而是怨念无意识的扩散。琴师以特殊蛟筋琴(能共鸣心神、牵引气机)奏“无声之曲”,并非以声破声,而是以更高层次的意念共鸣,理解并引导其怨气,最终使真相大白。揭示唯有理解与共鸣,才能真正化解深切的痛苦与冤屈。真凶伏法,怨气得申,妖物自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异物志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