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以逸待劳
书名:夢回天涯路-天涯旅客(風雲際會) 作者:诸葛风 本章字数:4502字 发布时间:2025-09-18









第四十四章.以逸待劳

 

凌晨一点,曲俊的键盘声在实验室格外清晰,跟敲在寂静的夜里。他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异常数据 —— 软件外包项目的测试用户里,竟有 37 个 IP 地址来自海口某栋废弃写字楼,那是他们曾经公司的所在地,跟幽灵回了老巢。鼠标双击 IP 详情,弹出的注册信息让他瞳孔骤缩:联系人姓名栏写着 "陈军",但电话号码却是他自己三年前的旧号,跟闹鬼似的。

"这不可能。" 曲俊摘下眼镜揉太阳穴,荧光屏在脸上投下青灰色阴影,跟抹了层灰。他调出学习系统的日志,发现这些异常数据在凌晨四点准时上传,数据格式与当年海口公司被泄露的用户资料完全一致。更诡异的是,每个数据包都附着段乱码,解码后竟是《楚辞・招魂》的片段:"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跟古人在喊魂似的。

手机在实验台上震动,是陈军发来的货运单照片。曲俊盯着 "HC-0721" 货柜号,忽然想起海口破产前最后一次会,财务总监曾提议采购台湾的广告系统,理由是 "性价比极高"—— 现在看来就是个坑。他打开税务申报系统,果然在新艺诚的报关单里找到相同货柜号,申报货物是 "化妆品",跟挂羊头卖狗肉没两样。

键盘声突然停止。曲俊望着窗外珞珈山上的路灯,像散落的星子缀在墨色里,跟撒了把碎钻。三年前的台风夜,也是这样的雨夜,他和陈军在办公室销毁机密文件,火苗跳动中,他看见窗外有个戴棒球帽的男人举着相机。此刻,那个男人的身影突然与新艺诚公司门口的监控截图重叠 —— 他穿的,正是照片里李建国同款的手工皮鞋,跟穿了同双鞋似的。

清晨五点,陈军站在胭脂路口,看老中医周先生用戥子称黄芪,药香混着雨后的潮气钻进鼻腔,跟钻进心里。老人抽屉里躺着半张货运单,和昨夜保成路老人给的一模一样,只是多了行小楷批注:"货柜夹层藏有境外服务器,型号与海口被扣批次相同。"—— 跟留了个证据似的。

手机震动,曲俊发来段音频:技术团队破解了异常数据的加密层,里面藏着段录音,是新艺诚财务总监李建国的声音:"把新世纪的广告款打进开曼账户时,记得备注 ' 武昌项目研发费 '..." 录音背景里,传来江汉关大楼的报时声,和陈军昨夜在保成路听见的分秒不差,跟掐着表录的。

上午九点,两人在汉街办公室碰头。白板上并列贴着三张图:新艺诚的结构、海口旧案时间线、货柜走私路线。曲俊用红笔在 "721" 货柜号和 "武昌项目研发费" 之间画了条粗线,陈军则在周先生的批注旁写下:"1997 年汉口刑事案件,主犯绰号 ' 桥爷 ',善用货柜夹层藏私,跟个老狐狸似的。"

"还记得海口公司最后那笔订单吗?" 曲俊突然翻开泛黄的笔记本,"对方指定要我们用新艺诚的广告渠道,现在看来,那是他们洗钱流程的一环,老子当时怎么就没看出来!" 陈军的手指停在 "独立第三方审计" 条款上,忽然想起在新艺诚看见的行政助理纹身 —— 半朵莲花,正是 "桥爷" 当年的帮派标志,跟盖了章似的。

陈军站在武昌中华路码头,望着江面上往来的渡轮,西装内袋里的手机震动得发烫,跟揣了个小马达。轮渡汽笛响起时,他终于接起电话,李世强的秘书用带点广东腔的普通话确认着地址:"江汉路步行街 19 号世纪大厦,28 楼新艺诚科技......"

渡轮劈开浑浊的江水,阳光在他镜片上投下细碎光斑,跟撒了把金粉。三年前离开汉口时,他还住在循礼门的老小区,每天穿过江汉路去青岛路的外贸公司上班。那时江汉路的霓虹总在午夜闪烁,夜市摊位飘来的油香混着轮渡的铁锈味,构成他对这座城市最初的记忆。如今西装革履地站在观光轮渡上,玻璃幕墙后的写字楼群让他有些恍惚 —— 那个在夜市蹲守砍价的年轻人,和此刻要去谈千万级合作的陈副总,中间隔着的不只是长江水,还有几年的风霜。

下了轮渡转乘地铁,二号线的空调打得太冷,跟冰窖似的。陈军摸着西装口袋里的名片,新艺诚科技的烫金 logo 在掌心硌出纹路,跟刻了个印。李世强这个名字他早有耳闻,在齿轮修复行业摸爬二十年,从深圳总部空降到武汉分公司,三个月内让濒临破产的厂子起死回生 —— 听着像神话。但最近半年,同行恶意压价、甲方拖欠账款、政府补贴收紧,像三把钝刀在割企业的主动脉,跟被围殴似的。

世纪大厦的旋转门吞进热风,前台小妹的工牌在胸前晃出弧线:"陈副总吗?李总在 2808 等您。" 电梯上升时,陈军注意到楼层索引牌上,新艺诚隔壁是家叫 "星途会展" 的公司,玻璃门上贴着褪色的圣诞装饰,跟过气的美人。看来这栋写字楼里,大多是在商海浮沉的中小微企业,跟在浪里挣扎的鱼。

2808 的木门虚掩着,烟草味混着打印机油墨味涌出来,跟混合了的怪味。推开门时,穿藏青色衬衫的中年男人正对着电脑屏幕皱眉,听见响动立刻起身,右手夹着的黄鹤楼烟还在燃着:"陈副总大驾光临,怠慢了。" 烟灰簌簌落在米色地毯上,他慌忙用鞋底碾灭,露出歉意的笑,跟个做错事的伢。

这是陈军第一次见到李世强。传闻中雷厉风行的总经理,此刻衬衫领口有些发皱,领带歪在锁骨处,眼底泛着青黑,跟熬了几个通宵。办公室不大,靠窗摆着大班台,墙面上挂着齿轮结构的金属浮雕,角落堆着几个印着 "深圳总公司" 的纸箱,看样子搬来不久,跟刚落脚的。

"坐,坐。" 李世强绕过桌子,从真皮沙发上扯下件皱巴巴的西装外套,露出沙发上印着的齿轮图案靠垫。陈军注意到办公桌上摆着个老式搪瓷杯,杯沿磕掉块瓷,里面的浓茶沉在杯底,跟放了几天的。

"来根黄鹤楼?" 李世强摸出烟盒,弹出一支递过来。陈军接过时,发现烟盒已经被捏得有些变形,过滤嘴上印着 "天赐淡雅香" 的字样。打火机咔嗒点亮,两人同时吸入烟雾,尼古丁在胸腔里打了个转,陈军的目光落在办公桌左上角的相框上 —— 照片里,李世强搂着个穿校服的女孩,背后是深圳湾的灯火,跟幸福的样板。

"龙总监跟我说,陈副总是从海南杀回武汉的生力军啊。" 李世强靠回椅背,手指摩挲着茶杯,"我们这行看着冷门,齿轮修复嘛,机床、汽车、重工哪个离得开?可现在市场乱套了,上个月接的武钢项目,合同签了三个月,钱到现在没影儿。更气人的是,签完合同第二天,人家说有更低价的供应商......" 他突然冷笑一声,"低价?那些小作坊用翻新齿轮当新品,质检能过吗?可架不住人家有关系啊,这世道!"

陈军吐出口烟,目光扫过墙上的齿轮浮雕:"李总应该知道,我们世纪文化在海南做的是文化传媒,但回到武汉后,曲总特意组建了企业咨询部。" 他顿了顿,镜片后的眼睛闪过微光,"您现在的问题,表面看是应收账款和业务流失,本质是供应链信任危机。齿轮修复属于技术密集型,但市场认知度低,甲方宁愿多花钱买新齿轮,也不信旧件能修复到原厂标准 —— 跟武汉人说的 '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似的。"

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位穿黑色职业装的女人抱着文件夹进来,高跟鞋在地板上敲出急促的节奏,跟打鼓似的:"李总,财务部说东莞那边的款又拖了......" 她抬头看见陈军,声音骤然放软,"抱歉,我不知道有客人。"

"噢,这是世纪文化的陈副总,这是我们策划总监龙馨。" 李世强介绍时,龙馨已经伸出手,指尖冰凉:"陈副总大名如雷贯耳,在海南时就听说您帮椰岛集团做过跨境电商策划。" 她的耳环晃出细碎银光,陈军注意到她手腕内侧有个齿轮形状的纹身,跟个标记。

"龙总监客气了。" 陈军微笑着让座,龙馨却没坐下,而是走到窗边推开半扇窗,黄昏的风卷着楼下夜市的喧闹涌进来。她转头时,发丝被吹得扬起:"陈副总刚才说供应链信任危机,其实我们还有库存积压的问题。" 她抽出文件夹里的报表,"去年进的德国进口耐磨涂层材料,现在库存还剩 70%,保质期还有半年,跟块烫手山芋。"

报表上的数字在落地灯下泛着青光,跟发了霉。陈军接过报表时,注意到龙馨指甲修剪得很整齐,没有涂指甲油。他快速浏览数据,突然问:"这些涂层材料,除了齿轮修复,能不能用在其他机械部件上?比如…… 汽车发动机的活塞环?"

李世强和龙馨对视一眼,后者眼中闪过惊讶:"理论上可以,但我们没有汽车行业的客户资源,跟守着金矿没锄头。"

"巧了。" 陈军放下报表,指尖敲了敲自己的太阳穴,"世纪文化刚帮武汉经开区的汽车零部件协会做过调研。他们现在头疼的,是新能源汽车降价潮导致零部件库存高企,尤其是传统燃油车的活塞环,积压量够绕三环线三圈 —— 跟堆成了山。" 他望向李世强,"如果我们能牵线,让你们的涂层材料成为活塞环的升级方案 —— 旧活塞环喷涂你们的材料,性能媲美新品,价格只有三成……"

"但甲方凭什么相信我们的技术?" 李世强打断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齿轮修复和活塞环,隔行如隔山,人家不认啊。"

龙馨突然开口:"上个月我们给武重集团做的齿轮修复项目,检测报告显示耐磨度提升 40%,这个数据如果能转化成汽车行业的标准……" 她看向陈军,"你们咨询部是不是有认证机构的资源?"

陈军点头,烟蒂在烟灰缸里明明灭灭:"更重要的是,现在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的不是单个产品,而是库存消化方案。" 他身体前倾,西装领口露出精致的袖扣,"世纪文化可以帮你们设计 ' 旧件翻新 + 认证检测 + 供应链金融 ' 的打包方案,甲方用库存抵款,我们引入资产管理公司做兜底……"

…… 谈了好一会儿,办公室的时钟指向九点;楼下江汉路的霓虹正浓,跟打翻了的调色盘。李世强又点燃一支黄鹤楼,这次烟灰准确地弹进烟灰缸:"陈副总,实不相瞒,我刚接了总部的电话,再拿不下新业务,分公司可能要撤编。" 他望向窗外的万家灯火,声音低沉,"二十年前我在深圳华强北摆地摊卖电子元件,好不容易熬到管理层,不想在武汉栽跟头,老子不甘心!"

龙馨突然走到办公桌前,翻开笔记本:"李总,陈副总提到的供应链金融,我上周刚研究过相关政策,汉阳区政府有个新旧动能转换补贴……" 她的笔在纸上快速划过,"如果我们能绑定三家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就能申请专项补贴,补贴款可以用来垫资采购原材料……"

陈军看着眼前这对搭档,突然想起曲俊在汉街办公室说的话:"武汉是座码头城市,能成事儿的,都是懂得借势的人。" 他掏出手机,翻出曲俊的短信:"汉街 18 层的灯,永远为懂码头规矩的人亮着。"

"这样吧。" 陈军合上报表,"明天我带我们咨询部的技术总监来,先做个材料兼容性测试。同时,龙总监可以整理份行业白皮书大纲,我们负责对接汽车协会和认证机构。" 他站起身,西装褶皱在灯光下舒展,"至于应收账款......" 他看向李世强,"我认识位做商账管理的律师,专攻工程欠款,收费按追回金额的 15%,前期不收费,跟先干活后付钱。"

李世强大笑,笑声惊飞了窗外的麻雀:"陈副总这是要给我们送全套解决方案啊。" 他起身握住陈军的手,掌心的老茧硌得人发疼,"不瞒你说,下午还在跟龙总监吵架,说她尽想些虚头巴脑的合作。现在看来……" 他看向龙馨,后者正低头整理文件,耳尖微微发红,"码头上来的人,就是不一样,懂行!"

离开世纪大厦时,江汉路的夜市正热闹,跟炸开了锅。陈军站在霓虹灯下,摸出手机给曲俊发消息:"汉口的烟,比武昌的烈,跟汉口人的脾气似的。" 地铁口的风掀起他的西装下摆,远处渡轮的汽笛再次响起,混着夜市的叫卖声,像首古老的城市夜曲。

手机震动,曲俊回复:"别忘了,我们的根在武昌。汉街 18 层的灯,等着照见新故事。"

陈军笑了笑,将烟头按灭在垃圾桶上。明天,还要带技术总监去沌口的汽车工业园,那里的库存仓库里,积压的活塞环正在等一场蜕变。而新艺诚办公室里,那幅齿轮浮雕在月光下泛着金属光泽,仿佛在诉说着,每个齿轮都有自己的轨迹,只要找到合适的啮合点,就能让整个机器重新转动起来 —— 跟武汉这座城市似的,再难也能转起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