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武林大会 迫在眉睫
关于《暮春赋》与传国玉玺的事情,王家人一开始是知道的,后来不知道传到哪一代就断了,后人只知道保护祖传字画,却不知道真实原因。
倘若明空当年知道此事,断不会将《暮春赋》随随便便就送给秦兰月。
如今王效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自然也会将其告知父亲明空,这就验证了先前的猜测。
可是,现在虽然知道了真相,《暮春赋》却下落不明。
其实吧,李氏后人到了霍千山这一代,已经接受现实,不再幻想所谓的复国大业,所以对传国玉玺的下落,也不是那么在乎。
但是因为《暮春赋》引发了一系列武林灾祸,让他不得不下定决心找到字画,并欲将其毁掉。
毕竟这幅字画是因他们李家而生,理应由他们这些后人来结束这场闹剧,终止武林纷争。
霍千山的想法与王效祖不谋而合,他们都想结束这一切。
王效祖询问霍千山:“师父,既然你的最终目的不是传国玉玺,那么关于你们的身份,是否可以跟李中阳公开?我这两头瞒来瞒去,好辛苦啊。”
霍千山微微一笑:“心里装不住事的人,如何在江湖立足?你这毛病得改改。”
话虽这样说,但最终霍千山还是默许了。
虽然伏虎山以前劫了不少官银,但说到底是为民解忧,算不得恶贯满盈,如今危在旦夕的朝廷,也没精力去追究这个了。
现在朝廷追究的是那些贪官污吏,国库亏空,总得想法子填补一下。
于是,太子陈昊书就对那些“蛀虫”们下手了。不管是在朝为官的还是已经告老还乡的,一律通查。
混迹于官场,没有几个人是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
不查不要紧,这一查,就激怒了某些官员,他们为了自保,不惜勾结外贼,卖国求荣。
尤其是宰相孙成勋,他原本以为自己在大昭国危难之时尽表忠心,能得到重视,岂料陈昊书铁面无私,一视同仁,逼着孙成勋交出先前私吞的税银。
这样一来,孙成勋就倒戈,投奔二皇子去了。他们一丘之貉,一起鼓动北靖王起兵造反。
北靖王迟迟没有动作,是忌惮关北的马帮。
马帮驻地与北靖王属地相邻,若要进攻大昭,必须要经过马帮地盘。
马帮,顾名思义,主业养马,朝廷军队需要的马匹几乎都由马帮提供。马帮的马匹质量好,他们的骑术也是一流的,战斗力自然也是响当当。若真要打起来,一个马帮骑兵能抵十个军队骑兵。
这一点,陈昊书知道,李中阳也知道,所以他们也在想方设法稳住马帮,防止他们被外族撺掇。
王效祖将霍千山身份告知李中阳时,他又无语了一会儿。这小子一再玩“明牌”,虽打乱了李中阳的某些计划,但是从某些方面讲,这样也省了不少心。至少不用防备这、隐藏那的。
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发布江湖令,召集武林义士,选出武林盟主,统领各派,与朝廷一起抵御外敌。
召开武林大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明确场地,在哪里召开?其次要制定规则,选武林盟主是用投票方式,还是用比武方式?
毕竟是第一次召开,没有先例供参照,每个环节都要兼顾。这件事,只靠李中阳和王效祖是做不来的。
于是,霍千山,钱庚,方天明,明空等人就被王效祖叫到一起,群策群力,才能万无一失。
召开武林大会也需要经费啊,这些钱从何而来呢?朝廷是没有多余的银两赞助了,只能靠王效祖他们自己想办法。
王效祖想到了宋火火留下的嫁妆,本来他打算找机会将那些嫁妆退还给宋火火,靠这些嫁妆,焚天宗或许可以东山再起。
可思来想去,王效祖决定将这笔嫁妆先用在武林大会上。毕竟一个门派的危亡与整个武林、整个国家的危亡比起来,孰轻孰重,王效祖还是分得清。
在此期间,野猪帮的那些老成员自觉帮主名头大了,就有些飘,常常趁王效祖休息的时候来找他出去吃喝玩乐。
“帮主,城东新开了一家馆子,咱们去尝尝。”
“帮主,城北新开了一家茶馆,咱们去瞧瞧。”
“帮主,城南怡红院新来了一个花魁,咱们去瞅瞅。”
、、、、、、、
王效祖觉得都是自家兄弟,也不好不给面子,就时不时跟他们出去玩乐一番,放松一下紧绷的情绪。
可是,在旁人眼里,王效祖这是不务正业,因为那些兄弟们总是把吃喝玩乐的账记在野猪帮名下。
首先看不下去的是明空大师,他不止一次劝说王效祖不要跟那些所谓的酒肉兄弟们出去挥霍,当下应该把心思放在正事上。
王效祖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帮中成员是关心他,拉他出去也是怕他过于劳累。
其次就是霍千山,作为师父,当然有义务管教徒弟。
“效祖,有多久没练功了?”霍千山问道。
王效祖嗫嚅回答:“有几天了吧?”
霍千山叹了口气:“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百日空。”
王效祖当然明白师父的意思,于是赶忙说道:“师父,我知道错了,这就去练功。”
霍千山摆摆手:“不急于这一时,你陪师父去河边捉些螃蟹吧。”
王效祖虽不明白霍千山为什么突然要去捉螃蟹,但总归是外出游玩,这可比蹲在房间里开会议事有趣得多。
王效祖还顺便叫上了霍听雪:“小雪,去捉螃蟹不?”
霍听雪听说王效祖经常去怡红院,大为不悦,对于王效祖的邀请,她充耳不闻。
王效祖见霍听雪不搭理自己,便重复一遍:“师父要带我去捉螃蟹,你去不去?”
霍听雪满口醋意问道:“怎么?你今天不去怡红院了?”
王效祖这才恍然大悟,急忙解释道:“嗨!我去怡红院只是听小曲,又不是找姑娘。”
霍听雪半信半疑:“当真?”
王效祖信誓旦旦:“我敢对天发誓!”
霍听雪这才有了点好脸色,说道:“走吧!”
三人来到郊外河边,霍千山率先捉到一只螃蟹,扔给王效祖,并说道:“放进竹篓里,记得把盖子盖紧了,别让它跑了。”
王效祖谨遵师命,紧紧捂着竹篓盖子,生怕螃蟹跑出来。
随后,三人又捉了很多螃蟹,负责竹篓的王效祖一会儿开盖子,一会儿盖盖子,手忙脚乱。
霍千山见状,说道:“你这多费劲,把盖子扔了吧。”
王效祖一愣:“把盖子扔了,螃蟹岂不是都逃跑了?”
霍千山胸有成竹说道:“放心吧,一个也跑不了。”
王效祖疑惑不解:“师父,没道理啊,竹篓里有一个螃蟹的时候,你叮嘱我把盖子盖紧,怕螃蟹跑了,现在竹篓快满了,你反而说不用盖子,它们也跑不了,这是为何?”
霍千山呵呵笑道:“你看一下喽。”
于是,三个人蹲在河边,研究起竹篓里面的螃蟹。
看了一会儿,王效祖恍然大悟:“我知道了,当一只螃蟹试图向上爬时,下面的螃蟹就会把它往下拽,最终导致所有螃蟹都逃不出去。”
霍千山缓缓说道:“所以,你现在还觉得你那些酒肉朋友是真正关心你吗?”
野猪帮创建之初,王效祖也不过是个籍籍无名之辈,要背景没背景,要能力没能力,跟所有成员处在同一个阶层,大家能力水平都差不多。
如今,王效祖靠着朋友的扶持,坐上了侯爵的位子,可谓是一步登天。
昔日那些好兄弟们无不羡慕、嫉妒,他们就像竹篓里的螃蟹,唯恐王效祖一个人爬到最高端,于是打着关心的幌子,阻止他上进。
王效祖终于明白师父的一片苦心了,捉螃蟹不是目的,主要是通过螃蟹的故事劝导王效祖。
霍千山的做法,相较只会喋喋不休讲大道理的明空来说,更有智慧,更容易让人接受。
明白了这个道理,王效祖便不再出去玩乐,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武林大会和练功上了。
一日,明空对王效祖说:“阿祖,马上就到中元节了,你是不是该回去祭奠一下你爹娘?”
王效祖这才意识到自己离开雷家庄已经许久了,是该回去祭奠爹娘了。
考虑到外面兵荒马乱的,大家都建议王效祖带上几个护卫,路上好有个照应。于是,王效祖从野猪帮中挑选了几个忠心的兄弟伴行。
收拾妥当,刚要出门,一个半大小子跑来:“帮主,我刚买了热乎的猪大肠,你带在路上吃。”说着把一包卤大肠塞给王效祖。
王效祖本想推脱,但是一股熟悉的味道冲进鼻孔。
这味道?像极了上次在青蔓宫闻到的,他一闻到这个味道,就会想起逝去的爹娘。
王效祖问:“这大肠在哪里买的?”
小子回答:“城西新开了一家卤肉店,我排了好久的队才买到呢。”
闻听此言,王效祖动了想去看看的念头。随行成员中的一个人,对小子说道:“城西那家店啊?咦!还是不要吃了吧,他家的儿子是个傻子,当心吃了他家的东西,你也会变傻!”说着就把王效祖手中的大肠拿过去还给小子:“帮主才不稀罕这玩意儿呢,赶紧拿走!”
听那人这样说,王效祖彻底断了念想,人家里有儿子啊,自己怎么会幻想那是爹娘开的店呢?
王效祖带着随从赶往雷家庄,途经城西卤肉店,只见门前排了长长的队伍,他心想,原来这么多人喜欢吃卤肉啊。
一路畅通无阻,王效祖赶回了雷家庄。
他惊讶的发现,父母坟前,竟然摆放着一些祭品,看样子是不久前有人来祭奠过,会是谁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