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天工与人工
书名:锦书云中来:我的蜀锦时空对话 作者:白茶与风 本章字数:2600字 发布时间:2025-09-19


蜀江锦院的织坊里,晨光刚漫过织机的横梁,陈师傅的手指就已经在纸带上翻飞。他正用传统的“挑花结本”手法制作万象纹花本,每打一个结,都要眯着眼核对纹样,指尖因反复用力而泛着红肿,指缝里还沾着细碎的纸纤维。

“陈师傅,您看这个!”林晚抱着笔记本电脑快步走来,屏幕上亮着用CAD软件生成的数字化花本——淡蓝色的网格上,红色经线、蓝色纬线与黄色暗纹线的交织角度标注得清清楚楚,旁边还附着动态模拟视频,能直观看到梭子穿梭的轨迹。

“这是什么?”陈师傅放下手里的纸带,凑过去看,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

“是数字化花本,”林晚解释道,“能自动计算每根丝线的角度和张力,还能模拟织造过程,比手工挑花结本快多了,也不容易出错。咱们接下来复现万象纹,用这个效率能提高不少。”

没想到陈师傅却摇了摇头,拿起桌上的手工花本,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结扣:“晚晚,你不懂。老祖宗传下来的挑花结本,每一个结都藏着织工的手感——这个结紧一点,织出来的纹就密一点;那个结松一点,丝光就更柔一点。电脑算出来的东西,精准是精准,可没有‘魂’啊!”

他顿了顿,又摸了摸织机上的经线:“织锦靠的是手上的感觉,不是机器的参数。就像万象纹的三线互锁,我织了几十年,闭着眼都知道梭子该用几分力,电脑能算准这个‘度’吗?”

林晚知道陈师傅对传统技艺的执着,没再争辩,只是把动态模拟视频调出来:“您先看看这个,说不定能发现点不一样的。”

可陈师傅却转过身,重新拿起纸带,继续打结:“不用看了,老法子错不了。我还是手工做花本,你要是想用这个,就自己试试吧。”

林晚看着陈师傅固执的背影,心里有些无奈,却也理解他的顾虑——对老匠人来说,手工不仅是技艺,更是几十年的心血与坚守。她没再多说,抱着电脑走到另一台现代织机旁,开始调试数字化花本。

转眼到了午后,织坊里的阳光渐渐西斜。陈师傅的手工花本只完成了万象纹凤羽部分的三分之一,手指被丝线勒出了几道细痕,额头也渗了汗;而林晚的数字化花本已经完成了全纹样生成,还通过3D模拟,找出了两处手工结本容易出错的“丝线交错死角”。

就在这时,陆承宇带着现代织机的调试数据赶来,看到两人的进度差距,忍不住对陈师傅说:“陈师傅,要不咱们试试用数字化花本试织一段?就当是对比一下,说不定效果不错呢。”

陈师傅还是有些犹豫,可看着林晚期待的眼神,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行,那就试试,我倒要看看电脑织出来的纹,到底有没有你说的那么好。”

林晚立刻连接现代织机与电脑,将数字化花本导入系统。织机启动的瞬间,梭子按照参数自动调整角度,在经线间快速穿梭,发出规律的“咔嗒”声。不过半小时,一寸长的万象纹小样就织好了。

林晚把小样递给陈师傅:“您看看。”

陈师傅接过小样,用放大镜仔细查看——凤羽的弧线角度精准,三线互锁的结构严密,珍珠纹暗纹嵌套得恰到好处,甚至比手工织造少了常见的“线迹偏移”,与他珍藏的清代老锦质感几乎一致。

“这……这真是电脑织的?”陈师傅的声音带着惊讶,手指反复摩挲着小样,“连丝光的柔劲,都和老锦差不多。”

“其实电脑只是把您的经验转化成了数据,”林晚笑着说,“您之前说的‘几分力’,我都转换成了具体的张力参数,比如浅刻纹对应0.6N,深刻纹对应0.8N,和您手工织的手感是一样的。”

陈师傅沉默了半晌,突然拿起自己的手工花本,走到林晚身边:“晚晚,你帮我看看这个。我总觉得凤冠珍珠纹的密度不对,可又说不出哪里错,你用电脑分析一下?”

林晚立刻将手工花本扫描进电脑,通过纹样密度分析软件一看,很快发现了问题:“陈师傅,您看这里,每寸的经线根数少了2根,所以密度才会显得松散。咱们把参数调整一下,再模拟试试。”

她修改完参数,重新生成模拟图。陈师傅凑过去一看,眼睛瞬间亮了:“对!就是这个密度!我心里想的就是这样,可手工结本总调不对,没想到电脑一下就算准了。”

他放下手里的纸带,拍了拍林晚的肩膀:“走,咱们再试试!把我挑花的‘分寸感’都输进电脑里,看看能不能织出和云织当年一样的万象纹。”

接下来的几天,织坊里的氛围变得格外热闹。陈师傅坐在现代织机旁,一边口述自己的织造经验,一边手把手教林晚调整参数:“织凤羽的时候,梭子要稍快一点,力度往食指偏,这样丝光才会灵动;织珍珠纹暗纹的时候,要等经线完全张开再下梭,不然暗纹会模糊……”

林晚则把这些“模糊的手感”转化成具体的数据:梭速1.2m/s、食指受力占比60%、经线张开角度15度……每调整一次参数,就试织一段小样,陈师傅再根据小样的效果提出修改意见。

有一次,试织凤冠转角处时,现代织机突然卡顿,梭子卡在了经线中间。陈师傅立刻上前,手把手调整林晚的手:“这里要松半分力,让丝线能‘喘口气’,机器太死板,不知道变通,得咱们教它。”

林晚按照陈师傅说的,在参数里添加了“弹性形变补偿”,重新启动织机——梭子果然顺利通过,织出的转角处弧线流畅,没有一丝卡顿的痕迹。

“这就对了!”陈师傅看着织好的小样,笑得格外开心,“电脑是‘天工’,咱们的手是‘人工’,只有‘天工’和‘人工’结合,才能织出最好的纹。”

到了第五天,完整的万象纹锦缎终于织了出来。展开锦缎的瞬间,织坊里的人都发出了惊叹——绯红的凤冠、银灰的凤羽、金线勾勒的凤尾,在光下层层透出珍珠纹暗纹,与谢云织当年的“百鸟朝凤”锦相比,既有古法的温润,又有现代科技的精准,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第二天清晨,蜀江锦院的年轻织工们都围到了现代织机旁,看着数字化花本和织好的万象纹锦缎,满脸好奇。

“陈师傅,这个电脑花本真的能学会吗?”一个年轻织工问道。

“当然能!”陈师傅拿起数字化花本,笑着说,“老法子不能丢,咱们的手感和经验是根;但新法子也得学,电脑能把咱们的经验保留下来,还能教给更多人。以后啊,咱们就用‘天工’加‘人工’的法子,让万象纹传得更远,让更多人知道咱们蜀锦的厉害!”

林晚看着眼前的画面,心里满是感动。她想起了谢云织,想起了苏姑姑,想起了所有为蜀锦技艺付出的人——他们当年坚守的,不只是技艺,更是让这份美好延续下去的希望。而现在,她和陈师傅用“天工与人工”结合的方式,正在实现这份希望。

陆承宇走到林晚身边,轻声说:“咱们接下来可以编写《万象纹数字化传承手册》,把这些参数和经验都记下来,再开个课程,教更多年轻织工。”

林晚点点头,目光落在织好的万象纹锦缎上。阳光洒在锦缎上,丝光流转,仿佛谢云织的笑容就在其中。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会让蜀锦的光芒,在新的时代里,更加耀眼。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