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州锦屏山的清晨,薄雾还没散尽,林晚和陆承宇就跟着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望星石”附近。脚下是松软的红土,与残片边缘检测出的泥土成分完全一致,远处的蜀江泛着微光,像极了残片上那丝若隐若现的水纹纹样。
“根据清代地图和卫星定位,埋藏点应该在这附近。”陆承宇打开平板电脑,调出叠加后的地图,指着望星石南侧30米处的一片空地,“这里正好在猎户座正南射线与老锦溪河道的交汇处,符合‘星指山、水绕处’的描述。”
工作人员立刻架设好金属探测仪,仪器的探头刚贴近地面,就发出了“滴滴”的警报声。“地下1米左右有金属信号,可能是木箱的配件!”工作人员兴奋地说。
林晚蹲下身,手指轻轻拂过地面的红土,突然在一块岩石的缝隙里,发现了一小块沾着泥土的锦缎碎片。她小心翼翼地将碎片取出,放在阳光下一看——碎片的纹理与自己手中的残片完全吻合,边缘还能看到半个模糊的“云”字印记。
“是云织当年留下的!”林晚的声音带着激动,“她埋藏秘谱时,不小心蹭掉了这块碎片。”
为了避免破坏地下遗存,文物部门决定暂停勘探,先申请保护性发掘许可。林晚和陆承宇则留在蜀州,住在景区附近的民宿里,一边整理线索,一边等待审批结果。
民宿的房间里,林晚将残片和新发现的锦缎碎片放在一起,突然注意到残片背面隐约有“山水暗纹”——之前专注于破译正面的星点与折线,竟忽略了这处细节。就在这时,苏晓棠发来消息,说整理家族遗物时,发现了苏姑姑手札的补页,上面写着:“云织晚年织‘山水秘锦’,锦中藏艺,亦藏心事,言‘此锦藏我心、载我艺,待星落之时,遇懂锦人’。”
“山水秘锦!”林晚立刻将残片背面的山水暗纹与手札描述对应起来,“云织不是把秘谱藏在木箱里,而是织进了一匹锦中!这残片,就是‘山水秘锦’的一部分!”
陆承宇也补充道:“我查了清代蜀州县志,道光年间锦屏山曾发过一次洪水,石阵区域被淤泥掩埋,正好是地下1米左右的深度,和探测到的金属信号位置一致——说不定金属信号是用来固定锦缎的铜扣。”
线索越来越清晰,林晚的心里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她知道,即将被发掘的不仅是一匹锦,更是云织用一生守护的技艺与故事。
而就在林晚他们在蜀州探寻的同时,清代织坊的小织房里,正上演着一场关于“守护”的抉择。
夜色渐深,窗外传来官差巡逻的脚步声——自从身份暴露后,少卿虽未治罪,却一直派人监视云织,防止她私传技艺或逃离。云织坐在织机前,看着手中的绯红金线,向苏姑姑轻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我怕少卿迟早会反悔,更怕万象纹的核心技艺,会因为我不能公开织锦而失传。”
苏姑姑坐在她身边,沉默了片刻,提议道:“不如我们离开蜀州,去一个没人认识我们的地方,你再慢慢教别人织锦。”
云织摇了摇头,目光落在窗外的锦屏山上:“离开容易,可这蜀锦的根在这里。我若走了,万象纹就成了无根的技艺。不如……我把真秘谱和我的经历,织进一匹锦里,藏在安全的地方,等后人发现。”
她顿了顿,继续说:“隐匿不是妥协,是为了让技艺活得更久。只要锦在,总有一天,会有懂的人找到它,把万象纹传下去。”
苏姑姑看着云织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好,我帮你。”
当晚,云织取出珍藏的“云锦丝”——这是蜀江特有的蚕丝,织出的锦缎不仅光泽柔和,还能保存百年不腐。她将万象纹的核心挑花口诀,用极小的暗纹织在锦面的山水图案中,只有在夕阳斜照的角度下才能看清;又在锦的边缘,用符号织出自己的经历:梭子与女装的图案,代表女扮男装入织坊;星点与手的图案,代表那跨越时空的慰藉;绯红金线织就的凤冠,代表织贡品时的危机与坚守。
苏姑姑则连夜缝制了一个防水的油布袋,将织好的“山水秘锦”仔细包裹好,又在袋口缝上一枚刻有“云”字的铜扣——既为了固定锦缎,也为了日后能通过金属探测发现它。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苏姑姑就借着去染坊送丝线的名义,将“山水秘锦”藏到了锦屏山的石阵中。云织则站在织房的窗前,远远望着锦屏山的方向,手里摩挲着一枚空梭——织“山水秘锦”,已经用尽了她最后一批好丝线。
可没过多久,少卿就派人来“核查技艺传授进度”。看到云织只教了些基础挑花,且织房里的丝线所剩无几,少卿怀疑她私藏技艺,当即下令:“缩减织房的丝线供应,以后每日都要派人来查看传授情况!”
官差走后,苏姑姑担心地看着云织:“以后日子更难了,你后悔吗?”
云织摇了摇头,嘴角露出一抹微笑:“不后悔。只要‘山水秘锦’还在,万象纹就有希望。我苦点没关系,只要艺能传下去。”
而现代的蜀州,林晚正面临着另一种考验。一位自称“蜀锦收藏者”的人找到她,提出用高价购买可能出土的秘谱复印件:“只要你把秘谱内容抄给我,多少钱都好说。这东西在你手里,不过是研究资料,在我手里,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林晚当场拒绝:“秘谱是蜀锦文化的公共遗产,不是私人牟利的工具。我的目的是让万象纹的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蜀锦,而不是把它藏在私人的收藏柜里。”
陆承宇也帮着劝说:“如果你真喜欢蜀锦,不如支持我们的传承工作,以后‘云织系列’文创上市,你可以购买正版产品,这才是对蜀锦文化真正的支持。”
收藏者见两人态度坚决,只好悻悻离去。
几天后,文物部门传来好消息:保护性发掘许可获批,一周后就能正式开始发掘。
出发去发掘现场的前一晚,林晚做了个梦。梦里,她站在石阵旁,看到云织和苏姑姑正小心翼翼地将“山水秘锦”埋进土里。云织转过头,对着她笑了笑,轻声说:“终于等到你了,以后,就拜托你了。”
醒来时,林晚的眼角带着泪痕,却充满了力量。她知道,这场跨越百年的追寻与守护,即将迎来新的篇章。
发掘现场,随着挖掘机一点点清理掉表层的泥土,金属探测仪的信号越来越强。当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一个裹着油布的包裹从土里取出时,林晚的心跳几乎停止。
油布被缓缓打开,一匹保存完好的锦缎展现在众人面前——锦面上的山水图案栩栩如生,夕阳的光线斜照在锦缎上,隐藏的暗纹渐渐浮现,正是万象纹的核心挑花口诀。锦的边缘,那些用符号织就的图案,清晰地诉说着云织的一生。
林晚走上前,轻轻抚摸着锦缎,指尖传来熟悉的温润感。她知道,自己不仅找到了“山水秘锦”,更接过了云织的守护使命。
这场跨越百年的追寻与守护,没有终点。因为蜀锦的光芒,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中,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