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长苏定国将我们三人带到了村子的最中央,有点最高规格接待的意思。
由于语言相通,经过简单交流,我们便大致摸清了这里的一些情况。
苏家院一共27户人家,每户2至6人不等,一共有142人。
听到这些数据,我们三人都是大大舒了一口气,这和先前在山岗所见不谋而合。
族长苏定国家里还有个弟弟,名字叫苏承志,看模样也就十七八岁上下,估摸着和苏岚差不多。
我们目前所在的这个蒙古包,就是苏定国家。
苏家院27户的布局,分为核心、内围、外围三个部分。其中核心2组6户,内围3组9户,外围4组12户。
核心地带的2组6户人家,每家都出了一位代表,集中在族长家里。
苏定国毕竟是一族之长,待遇明显还是不错的,她的家里十分宽敞明亮。
对面6人以苏定国为首,苏见山排在第2位,其余4人,2人是须发花白的老翁,2人是满脸褶子的老妪。
他们围成一个扇形,与我们三人对向而坐。
我也不完全是个愣头青,只看对方的架势,就知道这是苏家院中,类似于“长老团”的存在了。
3男3女,除了苏定国和苏见山,便全是老人。这种权力架构,平衡意味非常足。
当然,不出意外的话,这6个人里面,当以苏定国和苏见山为尊,而苏见山又以苏定国为首。
入夜,苏家院的气温下降很快。屋子里,火炉,油灯,两大件都安排得相当妥帖。
炉子上温着一壶酒,随着温度升高,酒香四溢,芬芳扑鼻。
看着面前这酒的色泽,想起来两句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上面温的正是米酒。等到接过盛酒的陶土杯子,凑到嘴边时候,发现其中隐隐蕴含着一丝微弱的奶腥味儿。
我想到这里一望无垠的草场,以及呼啸连绵的羊群,便猜测平日里,这里喝的大抵都是羊奶、马奶什么的,于是常年累月下来,腥味儿连锅碗也浸入了三分。
毕竟是一片广阔的草场,米稻肯定种得不多。拿出米酒来招待我们,算得上诚挚和重视了。
苏岚和苏承志两人,在点上油灯,旺好炉子,温起米酒之后,就齐齐退出了帐内。
这样的议事,他们没有参与的资格,只能在门外干杵着长枪,站得笔直。
虽然是护卫的假把式,但苏家院族人平日哪里见过这阵仗,随着汇聚到核心区的族人越来越多,苏岚和苏承志也有些不自在起来。
这种感觉,像是在被围观,那玩意儿真的是,灼灼目光烧得人浑身刺辣滚烫啊。有个词怎么说来着,对了,叫如芒在背。
“岚子,挺标致啊!”
“有点将军当年的意思了,承志!”
“不是,你们别笑啊,俩年轻人真像那么一回事的!”
族人们循着族制,始终离得议事堂很远,但不能靠近,却没规定不能打趣儿啊,看着平常最“跳脱得像猴”的两个年轻人,此刻那副一板一眼的模样,大家多少有些忍俊不禁起来。
“去去去!别起哄!族长他们,正和那三个外来人谈事呢!”
“对对对,都给小爷严肃点!尤其那几个年纪大些的,声音再小些,步子再退远些,大家都这么大个人了,别给我兄弟俩倚老卖老!”
“那几个小子!别看了,就你们!再嬉皮笑脸的,哥哥我是会打屁股的!”
苏家院与世隔绝多少年了,要不要守着大帐议事堂,都是自家人,大伙儿门儿清。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一种仪式感、严肃感、庄重感,该有的样子,还得拿出来,不然外人在场,那可太不着调了,会让人看笑话的。
此刻,作为临时议事堂的蒙古包内,两方势力,九个人,还处在大眼瞪小眼的状态。
苏定国再喝一口米酒,暖了暖嗓子之后,这场像模像样的议事,终于是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