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失踪的结尾
1
2019 年 4 月 1 日,凌晨 1:47,雾江出版社编辑部仍亮着灯。
编辑林阅把第 7 次排版的《雾中星》大样摊在桌上,用红笔在第 387 页画了一个巨大的“×”。
“结尾还是找不到。”
她对空气说话,像对某个不肯现身的作者。
《雾中星》是沈星 10 年前交稿的长篇,合同签的是“完结付梓”,可沈星在交稿第二天失踪,只留给出版社一个 U 盘,里面 387 页正文 + 一行 txt:
“结尾在雾江,如果我回不来,请替我写下去。”
10 年,林阅从实习编辑做到副总编,每年 4 月 1 日都做一次“寻找结尾”的选题会,每次都失败。
直到今晚,她收到一封快递:
没有寄件人,快递单号查不到源头,里面是一卷 8mm 胶片、一把铜钥匙、一张电影票根——
票根上印着:
“雾江电影院 2023-04-01 02:00 专场《雾中星》”
而那场电影,根本不存在。
林阅把胶片塞进旧式放映机,按下开关——
哗——
第一帧画面亮起:
少年纪远站在 1998 年的雾江码头,回头冲镜头笑,嘴唇开合,像在说话。
林阅把音量调到最大,终于听见那句被时间泡得发皱的台词:
“沈星,别把我写死,好不好?”
画面戛然而止,胶片自燃,火光像一颗坠落的星。
林阅猛地回头——
编辑部墙上,沈星 10 年前的宣传照正在滴水,像从里面渗出江雾。
她伸手去擦,照片却愈发潮湿,最后“啪”一声落在地上,背面写着:
“想看完,就来雾江。”
2
同一天凌晨,纪远被一通电话吵醒。
“纪导,有人给电影节投了一部匿名片,片名叫《雾中星》,署名却是你。”
纪远 42 岁,拍过 7 部长片,拿过 3 个国际二等奖,被媒体称作“永远差一点的大师”。
他最近一部片子,拍的是雾江沉船事故,片尾用了一段 1998 年的 8mm 家庭影像——
影像里,12 岁的他牵着 11 岁的沈星,在船头数星星。
那卷胶片他珍藏了 20 年,却在洗印厂离奇失踪。
此刻,它回来了,剪在一部他根本没拍过的电影里。
电影节要求他 48 小时内确认授权,否则将以“盗用”名义下架。
纪远打开试看链接——
画面正是那夜轮渡:沈星抱盒、他数八、雾江的水黑得像墨。
镜头一路跟着他回家,跟到浴室,跟到镜子——
镜子里的人却不是他,而是 1998 年的少年纪远。
少年对着镜头说:
“替我告诉沈星,我把结尾藏在了她最害怕的地方。”
视频下方,只有一行放映时间:
“2023-04-01 02:00,雾江电影院,专场,一人一票。”
纪远把进度条拖回开头,发现片头字幕有一行小字:
“根据沈星未完结同名小说改编。”
他忽然意识到:
沈星失踪的 10 年,其实是在拍一部电影;而他,不过是她电影里一个迟到的角色。
3
雾江电影院建于 1932 年,1944 年被炸毁一半,剩下的一半改成仓库,2010 年又被改回电影院,只放老胶片,每周一场,观众从未超过 10 人。
2023 年 4 月 1 日 02:00,电影院门口亮着一盏钨丝灯,灯下摆着一张课桌,桌上放一本《雾中星》校样,缺第 387 页。
林阅先到,把铜钥匙插进课桌抽屉,转出一封手写信:
“林编辑:
如果你读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死了,或者,我终于把自己写死了。
别担心,结尾我早写好了,只是藏在了一个没人敢翻的页码里。
——第 0 页。”
林阅把校样翻到扉页,撕开衬纸,掉出一张泛黄的照片:
1998 年,雾江码头,少年纪远、少女沈星,中间站着一个小男孩,脸被钢笔涂黑。
照片背面,一行稚拙的字:
“哥哥,姐姐,别把我丢在雾里。”
林阅忽然想起:
沈星交稿那天,怀里抱着一只空木盒,盒盖内侧刻着同样的字。
“哥哥”“姐姐”是谁?被涂黑的脸,又是谁?
她抬头——
纪远拎着一只旧行李箱,站在电影院门口,像刚从另一个时空赶来。
两人对视,同时开口:
“我收到一封电影票。”
“我收到一封胶片。”
话音落下,电影院大门自己开了,放映机咔哒咔哒转起,像有人在黑暗里翻书。
银幕亮起——
第 387 页,终于出现。
可那一页,没有字,只有一条雾江,江面漂着一只空木盒,盒盖敞开,里面是一卷 8mm 胶片,胶片拉出来,尽头连着一只小小的、小小的手。
镜头顺着那只手往上摇——
被涂黑的脸,缓缓抬头,冲他们笑了一下。
轰——
电影院所有灯同时炸裂,黑暗中,只剩放映机转片的声音,像心跳。
林阅听见纪远低声说:
“原来,我们都不是读者——
我们是,被写丢的那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