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铺子纪事:那台把评剧唱成 “rap”
书名:梗王的人间观察日记:笑泪交织版 作者:琉璃水 本章字数:3053字 发布时间:2025-09-21


六月的风裹着巷口槐花香往 “解忧杂货铺” 里钻,老陈正蹲在柜台后擦那台 1980 年的半导体收音机 —— 外壳掉了漆,调频旋钮转起来 “嘎吱” 响,最绝的是播放键,按下去十次有八次没反应,好不容易响了,还总把评剧《刘巧儿》唱得跟 “东北 rap” 似的,拖腔能拐三个弯,高音能把柜顶的玻璃罐震得嗡嗡转。

“老陈!给我拿包盐!” 门口传来老李的大嗓门,跟敲锣似的。老陈抬头一看,老李拎着个布袋子,背着手慢悠悠走进来,蓝布褂子上还沾着点面粉,一看就是刚从早市买完菜回来。他眼神扫过柜台角落的收音机,脚步顿了顿,跟被磁铁吸住似的,却嘴硬道:“你这破机子还没扔啊?吵得我家窗台的牵牛花都快蔫了。”

老陈把收音机往他面前推了推,故意按了下播放键,里面立刻传出跑调的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尾音还带着电流的 “滋滋” 声。“扔了干啥?这可是‘古董级音乐播放器’,现在年轻人都追求复古,我这叫走在潮流前线。”

老李撇撇嘴,伸手想去调台,手指刚碰到旋钮又缩回来,假装整理布袋子:“潮流个屁!也就你当个宝。对了,我儿子小李今天从城里回来,说要接我去住,你说他是不是闲的?城里楼高得能戳着天,出门买个菜还得坐电梯,哪有咱巷子舒服。”

老陈心里门儿清 —— 老李哪是嫌城里不方便,是舍不得这台收音机。前阵子他就听见老李跟巷口修鞋的王师傅念叨,说这收音机是当年跟李婶处对象时买的,花了他半个月工资,李婶最爱听里面的评剧,每次听都笑得眼睛眯成缝,说 “巧儿的命跟咱一样好”。去年李婶走后,老李就把收音机当宝贝,每天睡前都要听一段,哪怕跑调也听得津津有味。

正说着,巷口传来汽车喇叭声,跟催命似的。小李拎着个大行李箱冲进来,西装外套皱巴巴的,领带歪在一边,一看就是赶路赶得急。“爸!我可算找着您了!车都在巷口停十分钟了,再不走赶不上城里的晚饭了!”

老李脸一沉,往椅子上一坐,跟钉在那儿似的:“我不去!要去你自己去!我在这儿住得好好的,去城里干啥?”

“城里房子我都装好了!暖气、空调全有,比您这老房子舒服十倍!” 小李急得直跺脚,行李箱轱辘还在地上转圈圈,“您就别犟了,我妈走后您一个人住,我总担心您出事,去城里我也好照顾您。”

“我不用你照顾!” 老李猛地站起来,布袋子里的土豆滚了一地,“我在这儿住了四十年,街坊邻居都熟,去城里我认识谁?再说了,我这收音机还在这儿,去城里没它我睡不着!”

这话一出口,小李眼睛都红了:“爸!您咋还跟个小孩似的?一个破收音机有啥好留恋的?我给您买新的,智能音箱,能唱评剧能说相声,比这破机子强一百倍!”

“你懂个屁!” 老李急了,声音都拔高了八度,“这不是破机子!这是…… 这是我跟你妈的回忆!你说换就能换?” 说完他拎起布袋子,弯腰捡土豆,手却抖得厉害,半天没捡起一个,最后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跟受了委屈的小孩似的,眼圈红了。

老陈赶紧打圆场,把小李拉到一边:“你别急,你爸不是跟你置气,是心里有坎儿。这样,你先回去,明天再来,我帮你劝劝他。” 小李没办法,只好拎着行李箱走了,临走前还跟老陈说:“叔,您可得帮我多说说,我真怕我爸一个人在家出事。”

小李走后,老李还坐在地上不起来,老陈递给他一瓶冰汽水:“别跟孩子置气,他也是为你好。” 老李接过汽水,“咕咚” 喝了一大口,打了个嗝:“我知道他好,可我…… 我就是怕去了城里,忘了你李婶的声音。她最爱听这收音机里的评剧,每次听都跟我抢调台,说我把巧儿唱得像哭丧。”

老陈心里一软,突然一拍大腿:“有了!我帮你修这收音机!保证修得跟新的一样,不跑调,不卡壳!不过你得给我当‘技术指导’,我这手笨,别修坏了。”

老李眼睛一亮,立刻从地上站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灰:“你早说啊!这机子我熟,当年你李婶修的时候,我都在旁边看着呢!得用松香擦触点,还得把里面的线圈捋顺了,不然就跑调。”

第二天一早,老李就拎着工具箱来了,里面螺丝刀、钳子、松香摆得整整齐齐,比老陈的铺子还规整。老陈把收音机放在桌上,老李戴上老花镜,小心翼翼地拆开外壳,跟拆宝贝似的。老陈凑过去看,只见里面的零件密密麻麻,跟蜘蛛网似的,他刚想伸手碰一下,就被老李拍开:“别乱动!这零件娇贵着呢,碰坏了就没地方配了。”

老李拿着松香,一点一点往触点上擦,手稳得跟老中医号脉似的。老陈在旁边递工具,故意把钳子递成螺丝刀:“是不是用这个?我看城里修手机的都用这个。”

“你懂个啥!” 老李白了他一眼,接过钳子,“这叫尖嘴钳,用来夹细铁丝的。你这铺子开了二十年,连工具都认不全,还好意思叫‘解忧杂货铺’,我看叫‘糊涂杂货铺’还差不多。”

正修着,巷口传来小李的声音:“爸!我给您带了城里的酱肘子!” 小李拎着个食盒走进来,看见老李修收音机,愣了一下:“爸,您咋还修这破机子?我不是跟您说买新的吗?”

老李没抬头,手里还在擦零件:“新的哪有这个好?这机子有你妈的味道,新的没有。” 小李脸一红,没再说话,把食盒放在桌上,凑过去看:“爸,我帮您递工具吧,我在城里修过电脑,手比老陈叔巧。”

老李哼了一声,却把松香递给了他:“小心点,别弄手上,洗不掉。” 小李接过松香,小心翼翼地递过去,父子俩一个修,一个递,配合得还挺默契。老陈在旁边看着,偷偷笑了 —— 这父子俩,跟俩犟驴似的,心里都有对方,就是嘴硬。

修到中午,收音机终于修好了。老李按了下播放键,里面立刻传出清晰的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不跑调,不卡壳,跟当年新买的一样。老李眼睛都湿了,手轻轻摸着收音机外壳,跟摸着李婶的手似的:“你李婶要是在,肯定高兴。”

小李突然从包里拿出个智能音箱,放在桌上:“爸,我也给您准备了这个,里面下载了五十段《刘巧儿》,还有您爱听的京剧。我知道您舍不得老收音机,咱把它带着,城里也能听。”

老李愣了愣,看着小李,又看了看收音机,突然笑了:“你这小子,还挺有心。不过这智能音箱,你得教我用,我这老骨头,学不会新玩意儿。”

“我教您!保证一学就会!” 小李赶紧打开音箱,里面传出京剧《贵妃醉酒》的声音,老李跟着哼起来,调子还挺准。老陈在旁边凑趣:“哟,老李,你这嗓子不错啊,比收音机里唱得还好,不去当京剧演员可惜了。”

“你少来!” 老李笑骂道,眼里却满是笑意。小李看着父子俩斗嘴,也笑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下午,小李要带老李去城里,老李拎着收音机,跟抱着宝贝似的,还特意用布包了三层。临走前,他跟老陈说:“我每周都回来,跟你下棋,顺便看看你这破铺子。对了,你那收音机要是再坏了,别自己修,等我回来修,省得你修坏了。”

“知道了知道了,你赶紧走吧,别让城里的酱肘子凉了。” 老陈挥挥手,看着小李的车消失在巷口,心里暖暖的。他拿起桌上的智能音箱,按了下播放键,里面传出跑调的《刘巧儿》—— 原来老李偷偷把收音机的声音录进了音箱,还故意调了跑调的效果,跟当年一模一样。

过了一周,老李真的回来了,还拎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城里的点心。他一进门就跟老陈炫耀:“你不知道,城里也挺好,楼下就有公园,还有老头跟我下棋,我赢了他三盘!对了,我还教隔壁王阿姨用智能音箱,她还跟我学唱《刘巧儿》,就是跑调跑得比你这收音机还厉害,笑得我肚子都疼了。”

老陈递给他一杯茶:“怎么样?没骗你吧,城里也有城里的好。”

“是挺好,不过还是咱巷子舒服。” 老李喝了口茶,眼神扫过柜台角落的收音机,“下次回来,我再帮你修修这机子,争取让它唱得跟我一样好。”

老陈笑了,风从门口吹进来,带着槐花香,收音机里传出跑调的《刘巧儿》,跟老李的笑声混在一起,暖暖的,甜甜的,比巷口的槐花还香。他知道,这台收音机,不仅装着老李和李婶的回忆,还装着父子俩的温情,装着巷子里的烟火气,永远都不会过时。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