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盛夏的答卷
高考那天,江城的清晨没有往日的闷热,反而吹着一阵清爽的风。沈知棠站在考点门口,手指无意识地攥着书包带,直到一只温热的手轻轻覆上她的手背——是顾行砚。
“别紧张,”他递过来一颗橘子味的糖,包装纸上印着小小的笑脸,“就当是平常的模考。”
沈知棠剥开糖纸,橘子的甜香在舌尖散开,心里的慌乱也跟着消散了大半。他们跟着人流走进考场,在教学楼门口分开时,顾行砚又回头看了她一眼,比了个“加油”的手势,阳光落在他眼底,亮得像星星。
语文考试的作文题是“那一刻的光”,沈知棠握着笔,脑海里最先浮现的不是名人名言,而是去年冬天停电的夜晚,顾行砚递过来的那支手电筒,暖黄的光束里,他认真讲解错题的侧脸。她笔尖不停,把那些藏在备考日常里的细碎温暖,都写进了答卷里。
考数学时,最后一道大题难住了沈知棠。她盯着题目,额角渗出细汗,想起顾行砚说过“遇到难题先跳过去,别慌”,便深吸一口气,先完成其他题目。等回头再做时,突然想起他们一起整理过的同类题型,思路瞬间清晰,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起来。
两天的考试很快结束。最后一门英语考完,沈知棠走出考场,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梧桐树下的顾行砚。他穿着白T恤,手里拿着两瓶橘子汽水,和三年前那个午后一模一样。
“结束了。”顾行砚把汽水递给她,声音里带着一丝轻松的笑意。
“结束了。”沈知棠拧开瓶盖,“呲”的一声,气泡冒出来,溅在手指上,凉丝丝的。她看着顾行砚,突然笑了——那些刷不完的题、改不完的错、熬到深夜的灯,都在这一刻有了意义。
他们没有立刻回家,而是去了学校后山的草地。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云慢慢飘,谁都没有说话,却觉得无比安心。过了一会儿,顾行砚突然开口:“等录取通知书到了,我们再去一次海边吧。”
“好啊,”沈知棠侧过头看他,“还要带着橘子汽水。”
“一定带。”顾行砚笑着点头,伸手轻轻拂去她头发上的草屑。
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像被拉长的夏天。他们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起帮家里做家务,偶尔还会回高中校园,坐在曾经的教室里,回忆那些紧张又温暖的日子。
七月底的一天,快递员敲响了沈知棠家的门。当她看到信封上“江城大学”四个字时,手都在发抖。她拆开信封,拿出录取通知书,第一时间拍照发给了顾行砚。
几乎是同时,顾行砚的消息也发了过来——一张同样印着“江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照片,下面配了一行字:“知棠,我们做到了。”
沈知棠拿着手机,眼泪突然掉了下来。不是因为难过,而是因为庆幸——庆幸这三年里,他们一直并肩同行,把“一起去江城大学”的约定,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未来。
那天晚上,他们约在学校附近的小餐馆。点了几个家常菜,还点了两瓶橘子汽水。碰杯时,沈知棠看着顾行砚,认真地说:“谢谢你,行砚。如果没有你,我可能走不到这里。”
“我们是彼此的光啊。”顾行砚看着她,眼底满是温柔,“以后在大学里,也要一起加油。”
窗外的蝉鸣依旧,晚风带着夏天的热气吹进来,却一点都不觉得闷热。他们知道,高中的故事结束了,但属于他们的未来,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