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蹲在杂货铺门口择菜,眼角余光瞥见李姐又拎着空购物袋过来了 —— 这是她连续第五天来买毛线,每次都直奔柜台最左边那卷奶白色毛线,付完钱就攥着毛线团往包里塞,活像揣着什么宝贝,连老陈递过去的购物袋都摆手拒绝:“不用不用,我手拿着稳当。”
老陈直起腰,看着李姐转身时露出的半截创可贴,忍不住多嘴:“小李啊,你这指尖都磨破了,织毛衣得戴个顶针,不然针脚没织好,手先废了。”
李姐脚步一顿,慌忙把手指往袖子里缩了缩,含糊应了句 “知道了陈叔”,就快步拐进了旁边的单元楼。老陈望着她的背影,心里犯嘀咕:这姑娘刚生完娃三个月,按理说该在家歇着,怎么天天忙着织毛衣?上次还听见她在铺子里打电话,跟电话那头吵得声音都颤了:“您别管了行不行!我织个东西怎么就不务正业了?”
隔天一早,李姐来得比平时早,买完毛线转身时,包里的东西 “哗啦” 掉了一地 —— 除了刚买的毛线团,还有个没拆封的奶瓶、半包婴儿湿巾,以及一团缠得乱七八糟的旧毛线。老陈赶紧帮她捡,指尖碰到那团旧毛线时,突然摸到张硬邦邦的东西,翻开一看,是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里的老太太抱着个皱巴巴的婴儿,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背后用蓝墨水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想给小宝织件小毛衣,怕手艺不好,先练着。”
老陈心里咯噔一下 —— 这老太太看着像李姐的婆婆,上次还来铺子里买过婴儿袜子,说 “我家小宝脚嫩,得穿纯棉的”。这么看来,李姐跟婆婆吵嘴,是嫌婆婆织毛衣手艺不好?
等李姐走后,老陈从柜台底下翻出个铁盒子,里面装着他老伴生前织的婴儿袜 —— 粉嘟嘟的袜口绣着小草莓,针脚算不上整齐,却软乎乎的,摸起来特别暖和。他把袜子摆在柜台上,想着明天李姐来,让她看看老一辈的手艺,劝劝她别跟婆婆置气。
果然,第二天下午李姐又来了,刚走到柜台前就盯着那两双婴儿袜发呆。老陈趁热打铁:“这是我老伴当年给我孙子织的,她那时候眼睛不好,织一只袜子得花俩小时,针脚歪歪扭扭的,可我孙子穿了好几年都舍不得扔。老一辈的手艺慢,但每一针都裹着心意,软得很。”
谁知这话刚说完,李姐的眼圈 “唰” 地就红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掉,攥着毛线团的手都在抖:“陈叔,我不是嫌我婆婆手艺不好…… 我生完娃之后总失眠,一到半夜就胡思乱想,怕自己当不好妈,怕小宝不跟我亲。后来发现织毛衣能让我静下来,就每天织一会儿,想着等小宝满月,给他织件小外套当礼物。”
她抹了把眼泪,声音哽咽着:“可我婆婆总说‘你歇着吧,我来织’,我怕她觉得我不待见她帮忙,怕她心里不舒服,就跟她吵了两句…… 其实我每次织到手指疼,都想跟她学学怎么织才不磨手,可我拉不下脸。”
老陈这才明白,原来俩人为了件小毛衣,都在跟自己较劲 —— 婆婆怕儿媳累着,想帮忙又怕唐突;儿媳想自己动手,又怕婆婆多心。他刚想劝两句,就听见铺门口传来个熟悉的声音:“陈哥,你这儿有织毛衣的教程吗?简单点的,我想学学。”
抬头一看,居然是李姐的婆婆王阿姨,手里还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好几团彩色毛线。王阿姨看见李姐,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 我看小李天天织到半夜,手指都磨破了,想跟她一起织,俩人分工快,她也能早点睡。上次我跟她吵,是怕她累着,没跟她说明白。”
李姐看着王阿姨手里的毛线,眼泪掉得更凶了,却笑着说:“妈,我其实早就想跟您学织毛衣了,就是不好意思说。您看我织的这半截袖子,针脚歪得都能当波浪线了。”
王阿姨走过去,拍了拍李姐的肩膀:“傻孩子,谁一开始就会啊?我当年给你老公织毛衣,第一件还织反了领口呢!走,回家我教你怎么起针,保证织出来的小外套比商店买的还好看。”
老陈看着婆媳俩肩并肩走出去的背影,心里暖乎乎的,赶紧从柜台里拿出两卷新毛线 —— 一卷浅蓝,一卷浅粉,都是适合婴儿的软毛线,追出去塞进李姐手里:“拿着,给小宝织件亲子款的,你跟王阿姨一人织一件,织好了记得带来让我瞧瞧。”
李姐接过毛线,眼眶又红了,连声道谢:“谢谢陈叔,等织好了,我一定带小宝来给您看!”
一周后的周末,老陈正在铺子里整理货物,突然听见门口传来婴儿的笑声,抬头一看,李姐抱着小宝,王阿姨跟在旁边,俩人手里都拿着件浅粉色的小外套 —— 李姐织的那件,袖口绣着个歪歪扭扭的小太阳;王阿姨织的那件,领口缝着圈软软的花边,两件外套摆在一起,特别好看。
“陈叔,您看!” 李姐把小宝抱到柜台前,小宝穿着王阿姨织的外套,小手抓着外套的花边,笑得特别开心,“这是我跟我妈一起织的,昨天刚完工,今天就带小宝来给您看看。”
王阿姨也笑着说:“多亏了你那两卷毛线,我们织了件亲子款,以后我跟小李换着给小宝穿。现在我每天下午都跟小李一起织毛衣,她教我用手机看教程,我教她织花样,俩人聊得可开心了,再也不吵架了。”
老陈看着眼前的祖孙三代,心里比喝了蜜还甜。他从柜台里拿出个小布包,里面装着两副顶针,递给李姐和王阿姨:“拿着,以后织毛衣别磨破了手。我这杂货铺啊,别的没有,就是能装下大家的小烦恼,等你们织出更好看的毛衣,记得再来给我报喜。”
夕阳透过杂货铺的窗户,洒在三人身上,小宝的笑声、婆媳俩的说话声,混着毛线的软乎气,在铺子里绕来绕去,暖得人心都化了。老陈看着柜台上那两双婴儿袜,突然觉得:生活里的小矛盾,就像缠乱的毛线团,只要多份理解,多份退让,总能理出顺顺当当的线,织出暖乎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