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一个荒唐的念头闪过脑海,都说诸葛亮精通周易之术,算无遗策,或许这东风,他也能有办法。虽然周瑜没有把这事笃定到诸葛亮身上,但是见上一面,谈上一谈还是有必要的。
于是就来到了诸葛亮住处,此时诸葛亮和越天辰对坐着,品着茶。但是赵云一丝不苟,在屋外正立。
周瑜的到来,自然是被赵云迎了进来。
“公瑾,今日怎么有空来我寒舍。”
“此来,我有一事与孔明相谈。”
周瑜也不生分,自己找了座位坐了下来,翻开桌面仅剩的一盏茶杯,倒起茶水,而这茶杯,好像是为他专门准备的。
“如今看来,战事将起,公瑾此次前来,恐怕是一件相当重要之事吧。”诸葛亮问道。
“没错,眼见曹操要将船连好,恐怕那时便是决战之日,经过计算,也就是三日左右了。而我军也准备妥当,欲与曹操在江上一战。可记得我与你说过,要赢曹操,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可少,如今地利人和已妥,可这天时......”
“公瑾有话直说,你我两家结盟,自然应该是同仇敌忾,有何困难,能办的,我们自然会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说道。
“东风?”
“没错,就是字面意思的东风。火攻之计能得以实施,必须要有东风相助,而这个季节,江面只会吹西南风,如此一来,这火攻之计便不能成效。”
诸葛亮假做沉思状,其实眼光偷瞄着越天辰呢。只见越天辰微微点头,诸葛亮意会,开口笑道。
“哈哈,原来只是此事啊,那也简单。”
“简单?”
“没错,这几日,公瑾命人在江边搭建祭坛,高十丈,上印八卦图案,正中摆好案台,面朝长江并以太牢之礼。”
“孔明兄,这是作何?”
“自然是开坛做法,借东风。”
多么荒诞的说法,但配合着诸葛亮严肃的表情,周瑜竟然信了。不过他不信也不行,因为他可拿那天没有办法,要是没有东风,他只能按计划行事,胜率大打折扣,也就只能拼了。
闲聊几句,周瑜去行事了,留下会通知诸葛亮的话语。
“越公子,此事也能办?”诸葛亮也发出质疑。
“你刚才不是还说的头头是道,怎么,办不了?”
“我那是糊弄周瑜的,我哪有这能力,还不是见公子点头。”
“确实能办,吹几个时辰的风,那还是相当简单的。只是还有一事,恐怕东风起时,周瑜就要对你不利了。”
“嗯......”诸葛亮深思,“越公子说的不错,战事一起,这结盟也就到头了,他杀我之心早就有了,恐怕正如公子所言。那这东风,我是借还是不借?”
“借是肯定要借的,但周瑜想要杀你,可没那么容易。你带着我来,不就是打着这主意嘛,我还能让你出事?”
“哈哈...哈哈...”诸葛亮在那里傻笑,一种被看破的囧像。
“子龙,你过来。”
越天辰把赵云喊来,然后吩咐着他。
“你偷偷准备几艘小舟,江东与曹操开战那日......”
时间一晃,就来到决战之日。赤壁,以崖壁赤红而闻名,但今日却以另外一种方式赋予,那就是滔天的大火,烧的火红。
一大早,曹军和江东都开始部署,有条不紊。但有一小只队伍,却是偷偷的在行动,隶属于黄盖,今日也是黄盖答应投诚的日子。只是这么一小支不起眼的船队,对战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黄盖驾船慢慢前行,明显他也在等待一个契机,以风为信。
此刻的周瑜,还有另外一个安排,他安排丁奉和徐盛去祭坛,在发动总攻的时辰,要是没起东风,就把诸葛亮杀了,那是以诸葛亮祭奠东吴即将逝去的将士。如果起了东风,也把诸葛亮杀了,那是因为如此神人,以后定会给江东带来灾难。反正就是,周瑜没有打算让诸葛亮活着离开江东。
祭坛上,只有诸葛亮和越天辰,以不得干扰为由,把人都赶到了祭坛之下。
“越公子,接下来我要怎么做?”诸葛亮问道。
“你随便做做样子即可。”
诸葛亮拿起法剑,嘴里开始念叨着,看起来还真有做法事的样子。而越天辰呢,来到祭坛前端,手中多出几张符箓,拍在祭坛前沿,手中一指弹出,完事。
“好了,我们离开吧。”越天辰说道。
“完了?”
“自然,难道你还等着周瑜的人来要你命的时候再走啊。”
“可是...风向还没变呢。”
没错,此时的风,还是西南风。
“急什么,等到风向变了,你还想走的掉啊。”
“即便是现在走,可是祭坛之下,也是重兵把守,周瑜是压根就没打算让我们离开。”
“有我在呢,怕什么,你靠过来。”
说完,诸葛亮靠近,越天辰再打出两道符箓,分别贴在诸葛亮和自己的身上,然后身体开始变得透明起来,而最后消失的脑袋还为诸葛亮解惑,此乃隐身符。
黄盖的船还在慢悠悠的行驶着,突然间,风向改变,刮起了东风,这便是越天辰贴出的那几张符纸起了作用,狂风符。
江东众人心中都知道这东风的意义,天时地利人和,所有的胜利条件都已经具备,就剩下最后一步,点火。
而曹军这边,对于突然起的东风,心中隐隐不安。这时,又见投降的黄盖出现,这时机未免把控的太好了吧。所以,就有细心的智囊提出黄盖投诚所用之船,吃水和他们投诚时所说带的东西不符合。曹操刚要下令攻击,可是已经晚了。黄盖点燃船只,整船的火油驶向那连成一片的船,在距离和风向的双重因素加持下,火攻之计已经完成。
大火映天,同样也是丁奉和徐盛的行动信号,但等到他们冲上祭坛,哪里还能看得到诸葛亮的人。他俩面面相觑,很确定的是,没有人在重围中离开过祭坛,那么这诸葛亮又在何处?
在何处?这时一个声音给了他们答案,很明显还是诸葛亮的声音。二人闻声而动,惊讶的看到此刻的诸葛亮已经在江面上的船上,这让他们心中都产生了恐惧之意。能呼风唤雨,能遁地而走,这等神人,还好自己没有痛下杀手啊。
“回去告诉都督,孔明恭贺都督造就奇胜,名留青史。哈哈......”
笑声远去,船也远去,只留下通红的天空和战场的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