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五十八象 鸽颂百事旺
书名:推背图起源篇 作者:星启之路 本章字数:2510字 发布时间:2025-09-23

唐贞观十五年刚过惊蛰,大王庄的地里就起了活气。王大虎光着膀子翻地,黑黝黝的脊梁上全是汗,一锄头下去,土坷垃碎得像细沙;王三石蹲在边上捡石头,把地里的碎石子都拢到一起,指甲缝里嵌满了泥,裤脚也沾了不少潮气。

两人忙到日头偏西,才坐在田埂上歇脚。大虎摸出个粗面馍递过去,三石咬了一口,含糊道:“哥,这十响地,咱俩种着绰绰有余,二弟在家总蹲在算盘前琢磨,倒像闲得慌。”

这话刚说完,就见王二贵从村口过来,手里攥着张纸,老远就喊:“哥!三弟!我算明白了!”

他跑到田埂边,把纸摊开——是张画得歪歪扭扭的地图,标着咸阳城、邻村的集市,还有几处画着“粮”“布”的记号。“咱家庄稼打得好,可光自己吃、卖给村里,赚不了几个钱。我去咸阳城问过,城里杂货铺、饭庄都缺好粮,要是我拉着粮去卖,再顺带把城里的针头线脑、盐油带回来,在村头开个小铺,比守着地里强!”

大虎皱着眉:“你走了,地里的活……”

“地里有你俩啊!”二贵指着地,“哥你力气大,管翻地、浇水;三弟细心,管选种、除虫,正好!我出去跑买卖,你们在家种好粮,咱分工干,比仨人挤在地里耗着强——去年分家闹的别扭,不就是因为各管各的、没凑到一块儿?现在这样,地里的粮有出路,买卖能赚钱,这不比啥都强?”


日头沉到西坡时,王大虎把锄头往肩上一扛,王三石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粗面馍,王二贵小心翼翼叠好地图揣进怀里,三人顺着田埂往家走。风卷着地里的土腥味,没一个人说话——大虎还皱着眉琢磨地里的活计,二贵手里的算盘珠子在心里拨得噼啪响,三石则低头踢着路上的小石子,只盼爹能拿个准主意。


刚到院门口,就见王老财主坐在堂屋门口的石凳上,手里捏着旱烟杆,烟锅里的火星忽明忽暗。听见脚步声,他抬眼瞅着三个儿子,一眼就看出了不对劲:“咋了?脸都拉得老长,地里出啥岔子了?”


二贵率先开口,把地图往石桌上一铺:“爹!我想出去跑买卖,把咱的粮拉去咸阳城卖,再带些货回来开个小铺,可大哥总担心地里少了人忙活!”


大虎紧跟着接话,声音沉了沉:“爹,不是我拦着,这十响地虽说我和三弟能种,但春灌、夏锄哪样离得了人?二弟走了,万一赶上忙时,我俩顾不过来咋办?”


三石也小声补充:“爹,二哥说得有道理,咱的粮在村里卖不上价,可大哥担心的也是实情……”


老财主听着,慢慢磕了磕烟锅,烟灰落在青砖上:“你们仨的心思,我明白。大虎是怕地荒了,二贵是想多赚点钱,三石是两边都惦记着——都是为了这个家,没谁错。”他顿了顿,抬头望向咸阳城的方向,“去年分家,也是听了陈砚先生的话,才知道‘分’是为了更好地‘合’。现在这事拿不准,不如再去问问他,看看这买卖能不能做,地又该咋种。”


二贵眼睛一亮:“爹,您是说再去聚文斋找陈先生?”


“嗯。”老财主点了点头,把旱烟杆往腰里一别,“明儿一早,我跟你俩去城里。大虎在家看着地,三石跟我一起,路上也能搭个手。”


大虎愣了愣,随即松了口气:“爹,那您路上小心,要是陈先生有啥说法,让二弟赶紧捎信回来。”


二贵拍着胸脯:“放心!明儿我套上最快的骡车,保准巳时前就到咸阳城!”


当晚,二贵把骡车收拾妥当,车上放了给陈先生带的新磨的麦粉;三石则把水壶、干粮包好,还特意给爹备了件厚外套。老财主坐在灯下,又摸出旱烟杆抽了一袋,心里盘算着明天要问陈先生的话——他知道,这事不仅关乎二贵的买卖,更关乎兄弟仨往后能不能拧成一股绳,把日子过得更稳当。

第二天王老财和二贵到聚文斋的时候正好陈砚刚从外面回来,王老财说明了来意。陈砚拿出《推背图》翻到第五十八象,”鸽颂百事旺”。只见象图是:

画面分左右两景却相融:左景是露天粮场,金黄谷垛堆得齐屋檐,几羽白色鸽子落在谷垛旁;右景是相邻的杂货铺,门帘高挑,顾客进进出出,看着生意红火。

旁边四句配诗写的是四句配诗:

”谷丰堆满如山高,

商道人喧客满寮。

屋脊鸽鸣添喜色,

太平岁月乐今朝。

陈砚解象说家事

陈砚指尖先点向左侧的粮场:“老丈您看,这谷垛堆成小山,正是应了您家的地——大虎和三石守着十响地,只要用心照料,今年定是谷丰粮满,您完全不必担心地荒了。”

王老财主凑近看了眼,又指向右景的杂货铺:“那这铺子里人来人往,是说二贵这买卖能成?”

“正是。”陈砚笑着点头,指尖移到杂货铺门帘处,“‘商道人喧客满寮’,说的就是买卖红火、客源不断。二贵去咸阳城卖粮,再带货回村开铺,正好应了这句诗——您家的粮有了好销路,还能给村里添个方便,是双赢的事。”

一旁的王二贵听得心头发热,却仍忍不住问:“先生,那‘屋脊鸽鸣添喜色’是啥意思?咱家里可没养鸽子。”

陈砚抬眼看向他,语气温和:“这鸽子不是真指家禽,是说‘太平气象’。您想,地里粮满仓,铺里客满门,兄弟仨各干各的营生,却都为着这个家,这不就是‘鸽鸣添喜’?日子安稳顺遂,比啥都强。”

最后,他指向末句“太平岁月乐今朝”,总结道:“老丈,您家如今的光景,正应了这象。大虎守地、二贵经商、三石帮衬,分工而不分心,往后只会越过越红火——这买卖,放心让二贵去做便是。”

王老财主听完,悬着的心彻底落了地,连连对着象图点头:“多谢先生!这下我心里总算亮堂了,回去就跟孩子们说,让他们好好干!”


陈砚送王老财主父子到聚文斋门口,望着骡车碾过石板路远去,回屋看着《推背图》上的粮垛与杂货铺,轻声叹:“各安其位,便是兴旺气象。”

骡车上,王老财主叮嘱二贵:“买卖要做,良心得守,粮要足秤,货要地道。”二贵攥着算盘应:“爹放心!赚了钱先给铺里置缸,再给哥和三弟添衣裳。”

回村后,分工即刻落地。大虎带着三石翻地、修渠,玉米苗蹿得齐腰高时,便挑着新菜送进村头铺子;二贵每月两趟跑咸阳,拉粮去、载盐油针线回,铺子里顾客排到邻村,夜里算账算到指尖发僵,嘴角却没落下过。

秋收刚过,二贵赶着骡车回村,车板上堆着银锭,还载着青布与好酒。他把银子往堂屋桌上一放:“爹!哥!今年卖粮赚八两,铺子落五两,够过肥年了!”

王老财主捏着银锭笑,大虎扛着玉米棒进门:“明年开西坡荒田种豆子,给铺子添新粮!”三石也笑:“开春在铺边种葱蒜,方便乡邻。”

当晚,王家堂屋灯亮如昼。桌上炖肉冒着热气,糖糕摆得齐整。王老财主举酒碗:“敬地里的粮,敬铺里的客,更敬咱仨一条心!”月光从门隙溜进来,混着粮香与笑声,正是陈砚口中太平岁月的踏实欢喜。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推背图起源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