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诗灰未冷,笔锋又起
书名:从28分到诗魂附体 作者:字游世界 本章字数:2814字 发布时间:2025-09-24

  

    晨光刺破厚重云层,为江城一中镀上一层冷峻的金边。

    然而,今日的校园却无半点朝气,反而被一股无形的低气压笼罩。

    教学楼主屏幕上,平日里滚动播放校内新闻的电子屏,被一行猩红的大字占据:“紧急通知:今日‘传统文化选修课’暂停,全体教师于上午九点参加紧急师德培训。”

    一石激起千层浪。

    走廊里,办公室中,压抑的议论声如暗流涌动。

    几位年轻教师凑在茶水间,声音压得极低:“你们说……昨晚那首诗,真的能让人看见古人幻象?太玄乎了。”“玄乎?我听说高三有几个学生回去就大病一场,说是被吓的,嘴里还念着什么‘诗魂’。”“闭嘴!校长刚在群里发通知,严禁讨论此事,违者后果自负!”

    嘈杂声中,小雅独自站在办公室窗边,背影挺得笔直。

    清晨的凉风拂动她的发丝,却吹不散她眼中的灼热。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藏在教案夹里那枚焦黑的纸页残片,昨夜礼堂之上,李砚那句振聋发聩的“尔等锁书如锁月”,至今仍在她耳畔轰鸣。

    她深吸一口气,解锁手机,屏幕亮起,壁纸赫然是她昨夜混乱中偷偷拍下的那片北斗诗灰影像,黯淡的背景下,七个光点仿佛蕴藏着一个失落的宇宙。

    校门口,气氛更是凝重如铁。

    一辆挂着特殊牌照的黑色轿车缓缓停下,教育局特派督导组一行三人面色严肃地走下车。

    陆校长早已等候在此,他强压下心中的波澜,挤出一丝公式化的笑容迎上前去。

    为首的中年男人不与他握手,直接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红头文件,语气冰冷地递了过来:“陆校长,根据上级指示,这是关于你校高三学生李砚,涉嫌在公开场合煽动集体舆情、传播封建迷信思想的初步处理意见,建议即刻停课,接受调查。”

    “停课调查”四个字,如四柄重锤砸在陆校长心头。

    他沉默地接过文件,纸张的边缘仿佛带着刺骨的寒意。

    他的目光越过督导组的肩膀,望向身后办公楼三楼的窗口——那里,一道清瘦的身影正倚栏而立,正是李砚。

    少年神色平静,仿佛楼下这场决定他命运的交锋与他无关,那支名为“遗墨”的古朴毛笔,就静静地插在他的袖中,像一柄未出鞘的利剑。

    就在督-导组以为他会默认接受时,陆校长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我们可以全力配合调查。但,我有一个条件。”他没等对方回应,转身从自己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个小小的U盘,举到对方面前,“请允许我,把这段视频的完整版,交给全校每一位学生的家长。”

    U盘里,正是陈副校长连夜从监控室备份的《谏诗书》全程录像,分毫未剪。

    为首的督导员脸色骤变,他没想到一个中学校长竟敢如此强硬。

    他想发作,却被陆校长平静而坚定的眼神逼得后退了半步。

    那眼神在说:你们敢动我的学生,我就敢把事情彻底闹大,让全社会的眼睛都来评判对错!

    僵持之际,午休的铃声突兀地响彻校园。

    广播里,原本舒缓的午间音乐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清朗而坚定的女声,是小雅!

    她对着话筒,一字一句地念出那句诗:“天地有诗如呼吸,何须铁锁镇书楼?”

    话音刚落,广播里,《阳关三叠》的古琴音缓缓流淌而出。

    琴音苍凉而高远,带着无尽的离愁与不屈的叩问,瞬间攫住了整个校园。

    操场上、食堂里、走廊中,数以百计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抬头望向广播室的方向,

    镜头切换至实验楼顶层,平日里尘封的风琴室,阿声正坐在那架老旧的风琴前。

    她的手指因紧张而微微颤抖,但落下时却异常坚定,将那段古琴谱用风琴的音色演绎得别有风味。

    在她身旁,大壮正抱着一摞刚刚复印好的《谏诗书》节选,他看着楼下驻足的学生,咧开嘴,露出一个憨厚而骄傲的笑容,低声对阿声说:“苏姐说了,咱们这叫‘声音传灯’,用声音把火种传下去!”

    风暴的中心,李砚,却并未出现在任何一间教室。

    他独自一人,来到了被警戒线层层封锁的图书馆旧址外。

    三层小楼静默地伫立着,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

    两名保安警惕地守在门口,禁止任何人靠近。

    李砚没有言语,只是缓步走到门前的石阶上。

    他从袖中抽出那支遗墨笔,在布满青苔的地面石阶上,轻轻一点。

    就在笔尖触碰石阶的刹那,一行只有他能看见的金色文字,在他眼前悄然浮现:“检测到高浓度文化封印场,被动技能‘史海钩沉·遗迹唤醒’已激活。”

    刹那间,异变陡生!

    他脚下的青砖缝隙中,竟泛起微不可察的淡金色光芒。

    光芒流转,汇聚成行,一行早已褪色、几乎无法辨认的古代题刻,竟在光芒的映照下重新变得清晰可见:“开元廿三年,李白访此阁,与书吏对弈三局,大醉,留诗一首,今佚。”

    “天啊!快看!那是什么?”一个路过的学生眼尖,发出一声惊呼。

    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过来,围在警戒线外。

    有人拿出手机放大拍摄,随即爆发出更大的惊叹:“我想起来了!这不是去年市里文物普查时,专家说疑似唐代墨迹,但因无法确认而漏记的那处题刻吗?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清楚了!”

    人群的骚动中,苏绾悄然出现在李砚身后。

    她将一份打印出来的文件递给他,上面是市文物局的一份内部通报扫描件。

    “我父亲在文化厅的朋友帮忙调的。”她压低声音,语速极快,“官方鉴定结果出来了,我们学校这批古籍,绝大多数都是清末民初的民间流通本,根本不是他们口中的一级保护文物,完全不具备强制收缴的法律依据。”

    她顿了顿,”

    李砚接过文件,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失控。”

    他猛然转身,面向越聚越多的人群,高高举起手中的遗墨笔,声音如洪钟般传遍整个广场:“告诉所有人,明天升旗仪式,我要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念完《谏诗书》的最后一段!”

    夜,深了。

    周家书房,老周独坐其中,手中反复摩挲着那个被他称为“诗心匣”的沉重木匣。

    窗外,清冷的月光洒落,恰好照亮了书桌抽屉里,那张周老夫人年轻时的黑白照片。

    他凝视着亡妻的笑颜,许久,才仿佛下定决心般,缓缓打开了木匣。

    出乎意料的是,匣中并无任何书籍秘本,只有一枚冰冷的铜质印章,静静地躺在红色绒布上。

    印章底部,深刻着五个古朴的篆字——守卷不守愚。

    老周浑身一震,仿佛一道闪电劈入记忆深处。

    他清楚地记起,妻子病重时曾拉着他的手,气若游丝地说:“老头子,你守了一辈子书,可别忘了,你守的是火种,不是灰烬啊……”

    火种……不是灰烬……

    他猛地站起身,踉跄地冲向书柜最深处,从一堆蒙尘的旧书中,抽出了一本他尘封了许多年的《长安诗考》。

    颤抖着手翻开扉页,一行遒劲有力的钢笔字赫然在目:“赠弟周全,愿汝持灯,莫焚于途——兄,周明远。”

    周全……他的本名。

    他的手剧烈地抖动起来,最终,他从抽屉最底层翻出一个陈旧的通讯录,找到了一个已经褪色,十年未曾拨打过的号码。

    电话接通了,漫长的沉默后,他用沙哑到几乎变调的声音开口:“喂……是我……我想……重新加入‘民间古籍保护联合会’。”

    电话那头沉默了足足三秒,随后,传来一个带着无法抑制的哽咽与狂喜的回应:“老周……我们,等你很久了。”

    这一夜的江城,注定无眠。

    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睁开,无数颗心因白日的激荡而无法平息。

    暗流在寂静的校园深处涌动,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悄然汇聚。

    当时钟的指针悄然滑过凌晨五点,城市的大部分肌体仍在沉睡,但黎明前最深沉的黑暗,已被这些提前醒来的意志刺破。

    一场无人预料的风暴,即将在第一缕晨曦中,于那片最熟悉也最肃穆的广场上,悍然引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从28分到诗魂附体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