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释青灯·忘忧经
——“我诵忘忧,却忧众生未度;我证菩提,却菩提无路。”
【忘忧·小引】
他们都说:释青灯,酒肉和尚,不守清规,却最像佛。
佛曰放下,他却把众生一件一件背到肩上,
背到最后,连自己的命也背没了。
一、白马寺·弃婴
我不知父母是谁。
襁褓被弃于白马寺山门,怀里塞一张血书:
“愿儿青灯古佛,忘忧无怖。”
师父拾我,唤“青灯”,
却不想,我一生点灯,灯灯皆苦。
二、少年·破戒
寺规森严,我偏生反骨。
偷供果,偷月色,偷师父的戒刀去削木剑。
十五岁,偷尝人间第一口酒,辣得吐舌,却觉滋味比经声真。
师父叹:“青灯,你忧根太深,渡不得。”
我答:“那便让忧根渡我。”
三、秦淮·偷星
十九岁,我偷下山。
秦淮夜,六人同舟。
顾长命偷碗,我偷经——
把《金刚经》撕一页,折成莲灯,写:
“同生共死。”
灯入水,沈青崖问我:
“小师父,佛许杀人否?”
我答:“佛许杀己,不杀众生。”
柳寒烟笑我:“那若众生杀你?”
我饮一口偷来的酒,辣出眼泪:“那便先度众生,再杀己。”
四、雁门·舍身
三年后,义军中毒。
我携“忘忧”舍利返,欲化干戈。
朝廷却斥我“妖僧惑众”,锁我于铜柱,脚下堆薪。
火起,我合十,诵《忘忧经》:
“忧从何来?从众生来;
忧往何去?随众生去。”
火舌舔眉,仍诵不休。
信众跪地哭喊:“师父,求一声痛!”
我答:“痛也在众生,我替你们痛。”
烈火七日,铜柱化赤,我成灰,灰里竟结舍利子——
色如血泪,形若残灯。
五、残灰·渡魂
我魂未散,飘至江州。
沈青崖跳江,我伸手欲挽,却只挽住一缕风。
风里有他最后一声唤:“青灯——”
我答:“我在。”
他听不见。
我附他残躯,以灰为灯,照他沉江之路。
江水冷,我替他念往生咒,
咒声被浪打碎,碎成满天星斗。
六、忘忧经·残卷
我生前手抄《忘忧经》千卷,火刑时尽化灰。
却有一缕灰,被风吹至雁门,落在薛无咎刀冢。
刀锈沾灰,竟生新刃。
多年后,牧童拾得残刃,刃背刻一行小字:
“忧未忘,忧已忘;
灯未灭,灯已灭。”
那便是《忘忧经》最后一句——
我于火中顿悟,却来不及写完。
七、佛灯·再燃
传说雁门南坡,夜有青灯自明,无风亦晃。
灯影里,似有一僧,赤足披灰袍,持残卷,经声不绝。
过客问:“师父,何经?”
答:“忘忧。”
问:“忧忘否?”
答:“众生未度,不敢自忘。”
问:“何时得忘?”
灯忽灭,惟余一声: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菩提无路,便化青灯。”
【忘忧后记】
释青灯,卒年二十四,火刑。
骨灰舍利分三处:
一供白马寺,
一葬雁门刀冢,
一撒江州沉江处。
后人集其残灰,于原址立“忘忧塔”,塔无顶,
以便灯魂出入。
塔门石刻一行,经火犹温:
“我诵忘忧,却忧众生未度;
我证菩提,却菩提无路。
愿后来者,拾我残灰,
续我灯,
续我经,
续我忧。”
——释青灯绝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