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释青灯
第二章 《忘忧非字》
一 无字经
秦淮雪霁,五灯同泊。青灯摩挲腕上佛头心珠——雪殿火后所余,内藏《忘忧经》半页残箓,无字,只一焦黑掌印。他以指循纹,火毒沿经络悄走,如蚁行冰。每循一次,掌纹便淡一分,似经卷自焚而焚不尽,"忘忧"二字终不可见,唯余灼痛。痛里,他第一次疑:佛忘己,己是谁?
二 雪中梵唱
除夕夜,五人放灯毕,青灯独步入城。帝京新令:废和亲,撤毒楼,然鸾仪卫残部仍暗巡。他赤足踏雪,足痂被冻裂,血珠沿趾纹画地成莲,莲未绽即被雪覆,如生即灭。街头有盲老僧卖唱,梵音沙哑,却与雪落同韵。青灯侧耳,听至"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处,忽悟:寒烟毒发、无咎火亡、雪殿弑主,皆生灭一瞬;而经卷无字,恰是留白纸待他写。于是,他以血指于雪上写"忧"字,字未成,已被足覆——写即忘,忘即写。
三 毒莲开
归舟五日,青灯体内双毒并驰:寒烟"摧心"攻心,雪魄"冰魂"封脉,心脉之间,佛音如线,线牵两毒成莲,莲心空。每夜子时,莲开一瓣,瓣上现一幻象:
第一瓣,母狼哺婴,血乳交融;
第二瓣,老僧断臂,以火封口;
第三瓣,雪殿佛头裂,泪落如潮。
莲开至第七瓣,将现"忘忧"真容,他却不敢看——怕真容亦是空。
四 火中抄经
为缓毒发,青灯于舟中燃烛,以火为墨,抄《忘忧经》于掌心。火墨所过,肤起泡即焦,焦成黑纹,纹即经文,经成即灭,灭后复生,如蛇蜕皮。抄至"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处,烛爆,火舌卷掌,掌肉卷如莲瓣,他却不停,直抄至骨,骨白如瓷,瓷上经纹终现——
"忧归于空,空归于火。"
火止,掌心留一焦黑"空"字,字即伤口,亦是他新名。
五 双生毒火
中夜毒发,心脉如冰火交锯。青灯盘膝,以佛头心珠抵胸口,珠内残箓无字,却映出他双生幻象:
一影为僧,赤足踏莲,梵音清越;
一影为盗,黑衣蒙面,窃火偷天。
两影逐浪,一浪一灭。他知:僧是他,盗亦是他;佛不拒盗,盗不避佛。于是,他允两影重合,重合处,毒火自焚,焚出一朵赤莲,莲心空,空可容纳众生,也可容纳自己。
六 雪夜辨机
舟泊江浦,雪覆岸。青灯梦一老僧,僧面焦糊,无唇,却语分明:"忘忧非字,乃火;火非火,乃心;心非心,乃空。"言讫,僧以指触他眉,眉燃,火沿面下,烧至足,足化灰,灰被风吹散,散而不灭,每粒皆莲。他惊醒,足心确起一莲形火疱,疱破,水流出,水沾地,地生小莲,莲瞬枯,枯成灰,灰被雪覆,覆而复发,如经卷反复。青灯悟:火与毒,皆生莲;莲与灰,皆归空;空不须忘,只须照。于是,他不再以佛音压毒,而以毒孕火,以火照空。
七 江心焚经
翌日,江心薄雾,五人围船头。青灯以焦掌捧灰——昨夜火中莲枯之灰——撒向江,灰被风卷,卷成一条灰龙,龙入水,水不浊,反清,清可见底,底现六字:同生共死。灰龙绕船三匝,化作七瓣莲影,影随流远去。青灯合十,低语:"经归水,毒归火,我归空。"自此,他体内双毒暂歇,莲开一瞬,空留永恒。江风来,吹他袈裟,裟破,破处露焦掌,掌无纹,却透光,光里映五人影,影被波拉得极长,像五条不肯回头的龙。
八 无字灯
灰龙尽,青灯解下佛头心珠,珠内残箓已成灰,灰被江风吹出,吹进他眸,眸瞬黑,黑里透碧,碧成莲。他以指挖珠,珠空,空如碗,他便以焦掌为灯盏,以空珠为灯芯,以毒火为灯焰,焰燃于掌心,掌不焦,只暖。暖扩散,五人皆觉心口一松,似被无形手抚过。灯成,无字,无名,只一朵赤莲在掌心跳,跳如心,心即灯。青灯举掌,灯照江面,江面映出一轮月,月与灯同辉,辉成一句——
"忘忧非字,灯即空。"
九 余生·灯照
自此,青灯体内毒火未消,却与佛心同生:寒烟"摧心"成莲瓣,雪魄"冰魂"成莲茎,佛音成莲心,莲心空,空生火,火长明。每战,他以掌灯照敌,照见敌心毒,毒自焚;每夜,他以掌灯照己,照见己心空,空自明。五人腕上金线,因莲灯一照,线结自发打成"无结"——结即空,空即结。江州雪夜,他于破庙画莲,莲无字,却照五人影;雁门关前,他以灯照敌,敌自溃,溃如雾散。灯,终无字,却长明;人,终无名,却长命。
忘忧非字,灯即空,空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