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乍亮,城市尚未从沉睡中完全苏醒,一场无声的舆论风暴已在网络世界轰然引爆。
市教育局官网的公共留言板上,一个加粗标红的匿名帖文在短短一小时内被顶上了首页——《我校学生因传播古诗被停课?
公理何在!
》。
帖文内容言辞犀利,直指校方滥用职权,打压传统文化。
但真正引爆全网的,是帖文附带的一段视频。
视频画面昏暗,拍摄角度显然是偷拍,剧烈晃动着,却精准地捕捉到了最核心的画面——礼堂高台上,《谏诗书》的投影在众目睽睽之下燃烧,银色火焰冲天而起,最终化作漫天灰烬,在空中凝聚成璀璨的北斗七星。
画面在此戛然而止,却留下了无穷的震撼与遐想。
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
“我的天,这是什么特效?电影级别的吧!”“楼上的,看清楚,这是现场实拍!这哪是什么封建迷信,这分明是文化显圣,是老祖宗在警告我们!”“停课?就因为这个?这所学校的领导脑子里装的是水泥吗?”“强烈要求公布学校名称,我们要为那个学生讨个公道!”
热度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迅速从教育局官网蔓延至各大社交平台,一举冲上本地热搜榜前三。
技术部门试图追踪发帖IP,最终的定位却让他们面面相觑——来源竟是青藤中学内部,一台早已报废、堆在打印室角落里积满灰尘的旧电脑。
与此同时,校长办公室内,陈副校长正盯着屏幕上飞速滚动的评论,脸上不见丝毫紧张,嘴角反而噙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熟练地移动鼠标,关掉了一个后台运行的远程连接程序,屏幕上那个来自废弃打印室的IP地址随之消失无踪。
他端起茶杯,轻呷一口,目光深邃如海。
教务处的紧急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市教育局派来的督导员脸色铁青,将一份打印出来的网络舆情报告重重拍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巨响。
“谁泄露的视频?查!必须给我查出来!这件事性质极其恶劣,已经从校内违纪上升到了严重的公共安全事件!必须追责!”
一众校领导噤若寒蝉,没人敢接话。
一直低头翻看着一份文件的陆校长,此时却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上个星期,全市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出来了,各位知道我们青藤中学的情绪稳定率,排在第几吗?”
众人皆是一愣,不明白校长为何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提起毫不相干的事。
督导员皱眉正要呵斥,却听陆校长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第一。全市第一。尤其是那些报名参加了‘传统文化选修课’的学生,他们的整体焦虑指数,比上个学期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一。”
百分之四十一!
这个数字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会议室里瞬间鸦雀无声,连那位盛气凌人的督导员也收起了训话的姿态,眼神中流露出难以置信的惊愕。
在这个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时代,这个数据所代表的意义,重如泰山。
而这场风暴的真正核心,李砚,此刻却并未出现在任何人的视野里。
他避开了教学区的喧嚣,独自一人潜入了实验楼的地下室。
这里是旧校区广播系统的控制中枢,布满了老旧的线路和蒙尘的设备,早已废弃了整整十年。
他手中紧握着一根粗壮的铜线,另一端,则连接着一个用净墨泉泉水浸泡过的特制宣纸卷轴。
卷轴之上,是他昨夜刚刚用文气书就的诗篇。
就在他将铜线接入老旧广播功放的瞬间,一行淡蓝色的文字在他眼前悄然浮现:“检测到信息封锁场,激活特殊技能‘文气加持·隐频共振’(限时触发)。”
这是他在地宫之中领悟到的新技巧,以身为笔,以气为墨,更以诗为载波,将独属于华夏文明的文化频率,嵌入到现代电子信号的残频之中,无声无息,润物无声。
午间休息的铃声响起,校园里恢复了短暂的喧闹。
就在这时,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高音喇叭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杂音,让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捂住了耳朵。
然而,杂音只持续了短短几秒,紧接着,一段低沉、苍凉、仿佛从千年时光中传来的吟诵声,悠悠响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声音并不响亮,甚至有些模糊,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直接叩问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
这不是录音,没有任何电子合成的痕迹,那是一种由文字本身的力量所引发的“文气回响”。
几乎在声音响起的瞬间,所有听到这段吟诵的学生,无论在做什么,都感到心头猛地一震,仿佛有一行行磅礴的诗句,正自动在他们的脑海中奔腾浮现。
正在操场上打篮球的大壮,一个急停,篮球脱手而出,他却浑然不觉,双目圆睁,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攫住,脱口接道:“奔流到海不复回!”
他的声音仿佛一个信号,紧接着,在食堂里,在走廊上,在树荫下,十几个传灯社的成员几乎在同一时刻抬起头,用一种近乎本能的冲动,齐声高诵,将整首《将进酒》一气呵成。
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洪流,在校园上空激荡回响,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悲壮与豪迈。
教师办公室内,苏绾将一份厚厚的文件夹递到了辅导员小雅的面前。
“小雅老师,这是我们收集到的《关于请求恢复古籍阅览区正常开放的家长联署书》。”
小雅接过,只翻了两页,便被上面的数字惊得倒吸一口凉气。
三百二十七个家长签名,密密麻麻,而其中超过七成,都来自于非传灯社成员的家庭。
在联署书的末尾,甚至还有几位早已退休、在学术界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用遒劲的笔迹写下的亲笔批注:“诗书乃民族之根骨,若此校敢轻毁之,吾等老朽,愿赴校门前静坐以抗!”
字字千钧!
小雅深吸一口气,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她当着所有同事的面,毅然决然地打开了年级教师的微信群,将自己手机里收藏的那张《谏诗书》残页燃烧、化作北斗的照片,发送了出去。
紧接着,她敲下了一行字:“我不懂什么系统,也不懂什么能量,但我以我的人格担保,我亲眼看见,书里的古人,真的从纸上走了出来。”
夜深人静,宿管老周的房间里,灯光依旧亮着。
他第无数次翻开那本兄长留下的《长安诗考》,手指一遍遍抚过扉页上那行熟悉的题字。
忽然,他的指尖触及到了一处极细微的凸起。
他心中一动,借着灯光仔细看去,竟发现扉页的夹层之中,用朱砂笔写着一行几乎小到无法辨认的批注:“守卷之责,不在护纸,而在传心。”
刹那间,老周如遭雷击,浑身剧震!
这行字的笔迹,那种独特的运笔顿挫之间形成的能量波动,竟然与今天中午响彻校园的“隐频诗音”,其后台监测到的波动曲线,完全吻合!
他猛地从椅子上弹起,踉跄着冲到书房的保险柜前,用颤抖的双手输入密码,从最深处取出一本用牛皮纸包裹、早已尘封多年的档案。
档案的封面上,用毛笔赫然写着一行大字:“守卷会·民间传音计划(1978年试行)”。
就在他心神激荡之际,桌上的老式电话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
他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他那位在文化联合会任职的老友急切的声音:“老周,出事了!有人实名举报你们青藤中学,说你们在校园里搞大规模的‘精神控制’实验!我们紧急调用了技术参数进行分析,但是……但是那根本不是音频信号,我们无法用任何已知的技术手段去解释……那东西,是‘活的诗’!”
话音未落,老周的目光死死盯住了窗外。
不知何时起,数辆闪烁着红蓝警示灯的黑色公务车,已经悄无声息地包围了整个青藤中学。
一场远比网络舆论更加猛烈的风暴,已在现实中降临。
风暴眼已经形成,现在,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份即将决定无数人命运的官方通告,将如何落下它的第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