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茫的跟踪
书名:无声之证 作者:朝燃 本章字数:2597字 发布时间:2025-09-26



老陈佝偻的背影消失在公园小径的尽头,仿佛将一段沉重的过往也一并带走了。林凡独自站在冬青树丛的阴影里,阳光斑驳地洒在身上,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只有一种浸入骨髓的冰冷。


“李静……有个儿子。”


这句话在他脑中反复回响,像是一把钥匙,插入了一把锈迹斑斑的锁,但能否打开那扇通往真相的门,还是未知数。老陈提供的线索极其有限——案发时孩子还小,下落不明,甚至不确定是否知情。这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且是在一片被刻意遗忘和掩盖的海域里捞针。


“小心你身边的人……监视你的可能不止一拨人。”


老陈的警告则像一层无形的寒冰,覆盖在这刚刚浮现的线索之上。信任成了最危险的奢侈品。他不能去公安局查询户籍,那无异于自投罗网,告诉潜在的监视者他的调查方向。他也不能再轻易相信网络上主动提供帮助的陌生人。


他必须依靠自己,用最隐蔽、最不引人注意的方式开始。


回到那间令人窒息的一居室,林凡反锁好门,拉紧窗帘,甚至用毛巾塞住了门缝。他打开笔记本电脑,但没有连接Wi-Fi,而是使用了手机开启的热点,并且选择了一个需要付费的、号称更安全的VPN服务,将IP地址隐藏起来。他知道这些措施在真正的技术高手面前可能形同虚设,但这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自我保护。


他首先需要确认李静这个人的基本身份信息。仅仅一个名字和一件近四十年前的悬案,范围太广了。他在本地市的档案馆公开目录、地方志电子资源中搜索“李静”,结合“1985年”、“百货公司”等关键词。结果大多是些无关的同名者,或是需要线下调阅权限的内部档案,线上无从查看。


此路不通。


他转变思路。如果李静曾是嫌疑人,并且接受过审讯,那么当时的报纸在报道初期,会不会提及她的部分基本信息?比如年龄、大概住址(哪个区、哪个街道)?他重新聚焦在那张剪报的电子版(他之前已高清扫描存入加密U盘)上,仔细审视每一个字。报道正文没有。但他放大那张模糊的百货公司外景照片,在围观人群的更边缘,靠近图片说明的位置,发现了一行几乎被裁剪掉的小字:“……疑似涉案人员李某某(女,约25岁)被带离现场接受询问。”


李某某!年龄约25岁!这是极其重要的信息!根据1985年25岁左右推断,李静大概出生于1960年前后。如果她还活着,现在应该是六十多岁的老人。而她的儿子,案发时如果年纪很小,比如5-10岁,那么现在也应该是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


范围缩小了:寻找一个大约1960年出生的、名叫李静的女性,她在1985年左右卷入一场悬案后失踪。进而寻找她可能存在的、如今四十岁上下的儿子。


接下来是最困难的一步:如何在这个范围内,在不触发警报的情况下,找到蛛丝马迹?


林凡想到了社交媒体和专业寻人平台。他注册了一个全新的、没有任何个人信息的账号,在几个大型平台和本地论坛的寻人版块,发布了极其谨慎的求助信息:


“寻一位失联长辈的亲属。长辈名李静,女,约1960年生,约1985年后与家人失去联系。如有知情者,恳请提供线索,重谢。”


他没有提及任何与案件相关的内容,将目的包装成普通的寻亲。他将这条信息设置了仅部分板块可见,并选择在深夜流量较低的时候发布,希望能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深潭,尽量不引起大的涟漪。


做完这一切,已是深夜。林凡疲惫地靠在椅子上,感觉精神力的消耗远比体力消耗更甚。这种在黑暗中摸索、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的感觉,几乎让人崩溃。


他起身去厨房倒水,目光无意间扫过窗外。对面那栋楼四层的空置房窗户,依旧漆黑一片。但不知为何,他总觉得那片黑暗比以往更加深沉,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里面无声地酝酿。老陈说的“不止一拨人”让他看什么都觉得可疑。小区里晚归的车辆、楼下便利店深夜的顾客、甚至隔壁夫妻的争吵声,都让他神经紧绷。


第二天是周日,林凡强迫自己出门,像往常一样去超市采购一周的食物。他刻意走了不同的路线,在人群中穿梭,不时借助商店橱窗的反光观察身后。没有发现明确的跟踪者,但那种被窥视的感觉并未消失,反而变得更加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下午,他忍不住用手机登录那个新注册的账号查看。有几条回复,但大多是无效信息或广告。有一条回复引起了他的注意:


“楼主找的这个李静,名字和年龄好像跟我妈以前的一个同事有点像,不过那个阿姨很多年前就搬家了,联系不上了。”


林凡的心跳漏了一拍,立刻尝试与对方私信。但对方似乎只是随口一提,回复很慢,也提供不了更多细节,只说好像以前在“红星纺织厂”工作过。


红星纺织厂!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地名!虽然可能是巧合,但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可能将“李静”与一个具体单位联系起来的线索!林凡激动得手指有些发抖。他立刻搜索这个纺织厂。结果显示,红星纺织厂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市的一家大型国营厂,但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改制破产,原址现在建成了商业区。


厂子没了,意味着查询旧职工档案的难度极大。但这至少提供了一个方向:李静可能曾是该厂的职工。那么,她的儿子,如果存在,在填写某些社会关系时,或许会留下痕迹。


林凡尝试在社交媒体搜索“红星纺织厂”相关的群组或话题,加入了一些“老红星厂子弟”之类的群。群里大多是中老年人,在怀旧地谈论父辈在厂里的时光。林凡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不敢轻易发言。他试图从他们的聊天记录、分享的老照片中,寻找有没有姓李的家庭,或者提及哪个李姓阿姨后来遭遇变故、家庭破裂的零星信息。但这如同沙里淘金,进展缓慢且希望渺茫。


傍晚时分,当他准备暂时放弃,下楼取外卖时,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那个寻人账号收到了一条新的私信。


发信人是一个头像一片空白、昵称是一串乱码的新注册账号。


信息内容只有简短的、冷冰冰的一句话:


“停止寻找李静。如果你还想见到你父母的话。”


林凡的血液仿佛在瞬间凝固了,手机差点从颤抖的手中滑落。他猛地抬头,惊恐地环顾四周——他刚刚才决定下楼!对方不仅知道他在找李静,甚至能精准地把握他查看手机、准备出门的时机?


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攫住了他。威胁不再局限于他自己,而是直接指向了他远在老家的父母!


他们是怎么知道他在寻亲平台上的活动的?那个平台他已经尽可能匿名了!难道他的网络活动一直在被实时监控?还是说,他寻找“红星纺织厂”信息的举动,触动了某个敏感的警报?


他瘫坐在沙发上,外卖的提示音反复响起,他却充耳不闻。那条简短的信息,像一把淬毒的匕首,抵在了他最脆弱的地方。


对方不再只是警告和监视,而是露出了狰狞的獠牙,进行了赤裸裸的、针对他家人的威胁。


寻找李静之子的线索刚刚浮现,就被更深的黑暗与更直接的暴力所阻断。


林凡感到自己正站在悬崖边缘,后退是未知的威胁,前进则可能将至亲之人拖入深渊。


他该怎么办?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无声之证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