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屏风马之悟
文本一:《梅花谱》影印本批注页(陈放提供)
页面内容:清版《梅花谱》卷三“屏风马破中炮”章节首页影印件。纸张泛黄,上有大量朱砂圈点与蝇头小楷批注,非现代墨水笔迹,似为前人遗留。
主要批注(毛笔字):
*(于“屏风马局势图”旁)批曰:【屏风非为藏拙,实为蓄势。双马如门,护中兼控肋道;士象连环,固守犹待天时。看似退守,实含劲弩千钧之意。】
*(于“马八进七”着法旁)批曰:【此着非怯!退一步海阔天空。避其锋芒,挫其锐气,敌势稍怠,则我势渐盈。】
*(于一段局势分析后)总批:【善战者不羞退。棋道之守,非石木之守,乃水之守。水无常形,因势而变,隙则乘之,涌则破之。习此谱,首重悟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之魂,而非死记步法。得势者,弃子亦胜;失势者,得子亦亡。】
(页面下方有陈放钢笔字补充):
昭明,此乃前清国手周懒予研习《梅花谱》之心得,世所罕闻。望你细品其“势”论,与尔所思,或有相通。今日训练,暂忘胜负,只观“势”之流转。
文本二:训练日志(赵昭明个人记录)
*日期:X月X+15日
*天气:晴,微风
*心情:初时抵触,渐生疑窦,终有所惑
陈教练今日竟不让我与AI对战,亦不安排队内赛。只将一页泛黄棋谱置于我前,命我整日只打谱,只研“屏风马”对中炮之局。尤其要我体会其中“退”、“让”、“蓄”、“待”四字。
初时极为不耐。观谱中着法,多迂回退守,诸多“软手”、“缓手”,若依“弈途”平台,必判胜率下跌。与我惯用之雷霆手段相比,简直憋屈至极。心中暗忖:此等绵软之棋,何以称雄于古?
*日期:X月X+16日
*天气:多云
*心情:震撼,恍然,如推开一扇新门
今日继续打谱。陈教练让我重点复盘郑坤上月一轮全国联赛的对局录像(执黑屏风马胜)。
初看平淡无奇,甚至沉闷。郑坤开局处处避战,甚至主动兑掉一车,局面似呈“亏欠”。然二十回合后,我渐觉异样:红方虽多一兵,看似主动,但其子力散漫,攻势已如强弩之末,难再深入。而黑方阵型俨然,双马如龙,暗藏于河口与卒林,各子联系紧密,犹如一张悄然收紧的罗网。
至中盘,红方一着稍显急躁的进炮,郑坤立刻捕捉到那稍纵即逝的“隙”!一手“马7进8”跃出,并非直接将军,却如针刺气球,瞬间引爆全局潜力。之前所有“退让”所积蓄的力量,于此刻轰然爆发!后续着法如水银泻地,一气呵成,竟于十步内构成绝杀。
我反复观看此局,冷汗涔涔。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那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势”!它不在某一子的得失,而在全局子力的协调、占位的优劣、时机的把握。屏风马之妙,不在于“守”,而在于“守中寓攻,待时而动”!其所追求的非一城一池之得失,乃最终之胜利。古谱所言“固守待时,蓄势反击”,竟是此等精妙!
往日我所恃之攻杀,若遇此等铜墙铁壁与绵绵后劲,岂非如浪拍礁石?我所欠缺者,正是这份韧性,这份对“势”的耐心培育与精准释放。
文本三:AI分析平台“弈途”数据报告(节选)
生成对象:赵昭明
时间范围:X月X+15日至X月X+20日
分析模块:特定布局(屏风马)训练模式分析
*训练时长:屏风马相关谱例研究:18.5小时(远超同期其他队员单一布局研究时长)。
*模式识别:使用者初期操作滞涩,复盘视频显示其频繁蹙眉、长时间停顿。后期操作流畅度提升47%,暂停思考间隔时间分布趋于合理。
*胜率曲线关注度变化:训练初期,使用者80%的注意力集中于实时胜率变化曲线。训练后期,其对曲线的即时关注度下降至35%,更多时间用于全局画面审视、子力位置关系分析。
*着法选择与AI推荐吻合度:初期吻合度较低(平均65%),中后期显著提升至85%,且非常规招法选择中,出现部分系统判为“高风险高回报”但后续验证效果极佳的着法(标注为“灵感性选择”,占比约5%)。
*评估:使用者对屏风马布局的理解深度、局面评估维度、耐心均有显著提升。开始尝试将直觉感性与系统数据分析进行结合。
文本四:教练室内对话录音转录(片段)
时间:X月X+20日晚
人物:陈放,赵昭明
陈放:(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报告)这一周,感觉如何?是不是觉得以前小看了“防守”二字?
赵昭明:(语气恭敬且带着一丝兴奋)是,教练。弟子以往以为,攻势即是一切,唯有进攻才能争胜。如今方知,防守非是消极避战,乃是另一种形式的进攻,是更为耐心和深远的进攻。如郑坤那局,前二十回合的“退”,是为了最后十回合无可阻挡的“进”。其所蓄之“势”,远比多吃一兵一卒更为重要。
陈放:(点头)能悟到这一层,很好。那你现在如何理解“势”?
赵昭明:(沉思片刻)弟子浅见,“势”如水势。非指一水一滴,乃指河流之走向、流速、深浅、宽窄。强攻如同筑坝拦水,或可一时见效,但若不得法,反受其害。而善弈者,如善治水者,疏浚引导,顺势而为,于不知不觉间已使水势归于己用,待其蓄满,开闸即可溃敌。屏风马,即是这疏浚引导之法。
陈放:(露出欣慰笑容)比喻得好!那你可知,下一步该如何做?
赵昭明:弟子以为,不可废攻而专守,亦不可恃攻而弃守。当如阴阳相济,攻守一体。弟子往日之攻,过于直接,缺乏回旋。日后当尝试将古谱中之锐利,融入屏风马之韧劲,或可将“势”之积累与爆发,发挥得更…更…
陈放:(接口道)更有效率?更难以防范?
赵昭明:(眼睛一亮)正是!
陈放:好!从明日开始,你的训练计划进入第二阶段。我会让你和AI以及队友,用屏风马对练,但允许你在认为“势”足之时,自由选择爆发的方式和时机。记住,你的目标不是模仿郑坤,而是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融合了古今之理的“势”的表达方式。
赵昭明:是!教练!
文本五:加密通讯记录(片段)
发送者:Lin.X.Q
接收者:Brother-Z
时间:X月X+20日,赵昭明与陈放谈话后不久
内容:
目标近一周专注研究屏风马布局,心态有显著转变,从抵触转为初步接纳乃至兴奋。陈放对其指导深入,似以古典“势”论为核心,尝试融合现代布局理念。目标领悟力极快,已能初步理解并描述“势”的积累与释放,并开始思考与自身原有攻杀风格结合。此融合过程极具价值,理论雏形渐显。是否需要引导其更侧重于“攻”的一面,以便更快形成可为我所用的“利器”?
状态:已加密发送/阅后即焚
回复(约半小时后):
发送者:Brother-Z
接收者:Lin.X.Q
内容:
不必引导。切勿干涉其自然领悟过程。陈放所做,正是我等所需——助其完善理论。务必保持记录其关于“势”的一切描述、感悟及尝试融合的具体棋例(尤其是那些AI判为高风险高回报的灵感着法)。其融合过程越自然,理论越具完整性与说服力。继续观察,及时汇报。
状态:已加密接收/阅后即焚
文本六:典型棋局分析-“蓄势反击”实例(基于郑坤对局改编)
布局:中炮直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
红方:(模拟赵昭明往日风格)力求复杂激战
黑方:(郑坤/赵昭明学习对象)屏风马固守待机
关键回合:
1....马7进8!
*AI初始判定:风险系数高。并非直接威胁,且暴露己方阵型弱点。
*实际意图/势的体现:此着并非直接攻击,而是“投石问路”兼“蓄力跃击”。它轻微地打破平衡,试探红方反应,同时为黑方左车开辟通路,将子力导向更具威胁的位置。这是将潜在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关键一步。
2.车四平三?
*红方选择吃卒,看似得利,实则为“贪子失势”。
*此着后,黑方有马8进9!踩边兵,继续贯彻弃子争先策略。红方不得不车三退二,黑方则炮7进5!打相叫杀。
*至此,黑方通过弃一卒(或一子),获得了强大的攻势:左车畅通、炮镇中路、马窥卧槽,红方虽多子但阵型涣散,王城告急。“势”的天平彻底倒向黑方。
3.后续:黑方利用创造的攻势,步步紧逼,最终可能通过抽将、闷杀或得回失子并占优等方式取胜。
总结(赵昭明笔迹旁注):
此局精华不在最后之连将杀,而在“马7进8”之一着!此手一出,如睛点龙,全局皆活。先前所有之“退”、“忍”、“蓄”,皆为此一刻之“进”、“发”、“击”服务。势之流转,存乎一心!吾往日只见其“攻”之形,未见其“造势”之神。今方悟,最高明之攻,源于最耐心之守。
原来攻之深厚绵长久远的伟力在于耐心之守!
(这个观点虽然不一定绝对正确,但却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