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行动部署细化
书名:末世开挂,基建称王 作者:爱吃故城熏肉的 本章字数:3072字 发布时间:2025-09-27

金属门在秦烈身后无声闭合,走廊顶部的应急灯由红转绿,映得他制服肩线泛出冷调的灰蓝。上一章那辆启动的运输车已驶入地下通道入口,震动通过墙体传导至指挥室地板,细微如脉搏跳动。他没有立刻走向沙盘台,而是驻足三秒,将掌心贴在墙面接缝处——温度比昨日升高0.6度,说明通风系统正在超负荷运行,这与张峰早前报告中提到的老线路负载异常吻合。


他抬步向前,靴底与地面接触时发出短促的“咔”声,像是某种启动信号。


指挥室内,全息投影正缓缓旋转着城市地下管网模型,旧检修道如一根枯萎的藤蔓缠绕在主干管道旁。林雪站在左侧战术区,手指悬停在三维路径标记点上方,指尖距界面仅两厘米,却未触发任何响应——她在等命令,也在等节奏。


“开始。”秦烈开口,声音不高,但每个音节都落在众人神经节点上。


投影瞬间切换为三级任务链结构图:侦察、干扰、主攻,时间轴自左向右延伸,精确到分钟级刻度。


“第一阶段,T+0至T+90,目标是完成监听网络布设与敌方哨点定位。”秦烈手势微推,侦察模块亮起淡蓝色光晕,“林雪带队从塌陷井口进入维修夹层,沿电缆隧道推进,每五十米部署一台伪装监听终端。终端外形必须与三十年前标准接口完全一致,安装过程禁止断电或调试。”


林雪点头,随即提出:“我建议A组先行三十米探路,B组跟进布控。若遭遇结构松动或电磁扰动,可立即转入备用通道。”


陈浩坐在右侧数据分析席,眉头微蹙:“如果先清障再布控,可能会错过最佳信号静默窗口。他们的Δ-7脉冲周期只有七分十四秒,我们最多有六分钟窗口进行无源接入。”


“那就不是‘清障’,是‘规避’。”秦烈调出空间内生成的动态推演画面,模拟出无人单元巡逻轨迹与信号扫描盲区重叠区域,“看这里——它们每隔八分钟才会对深层管段进行一次低频回扫。只要我们在第七分钟完成终端植入,并让装置进入休眠态,就能避开检测。”


画面中,一道细小的光点沿着管道缓慢移动,在接近某个交汇节点时突然停滞,随即被阴影吞噬。


“这是系统预测的下一个中继埋点?”林雪问。


“是概率最高的三个候选位置之一。”秦烈回答,“优先排查C区三号分支。张峰,微型无人机群准备情况?”


张峰从工具箱中取出一枚扁平圆柱体,直径不过五厘米,表面覆盖仿腐蚀涂层。“三台原型机已完成最终校准,被动储能环充能98%,爬行速度设定为每分钟四米,误差±0.3米。一旦接触强磁场会自动蜷缩成球状,模拟脱落金属碎屑。”


他说完,将设备轻轻放入托盘,动作轻得像在安放一颗心跳暂停的机械心脏。


“第二阶段,T+90至T+150。”秦烈继续推进时间轴,干扰模块转为橙黄色,“陈浩负责远程激活监听阵列,获取敌方数据流向。一旦确认中继节点位置,立即启动信号伪装程序,注入虚假阻抗反馈,制造‘线路正常’假象。”


陈浩快速翻阅手写笔记,目光停留在那页写着“+0.03Hz偏移”的记录上。他没说话,只是用指甲轻轻刮去纸面一处墨渍,露出底下更细密的波形草图。


“第三阶段,T+150起。”秦烈手掌下压,主攻模块骤然亮起猩红光芒,“林雪率突击组突袭中枢物理节点,执行硬切断。同时,张峰带领支援队在外围待命,随时应对突发结构坍塌或能源过载。”


林雪忽然抬手:“我需要明确一点——主攻组内部轮替机制是否启用?”


会议室短暂安静。


“你是担心节奏脱节?”秦烈问。


“不只是节奏。”她目光扫过战术屏上的人员配置表,“A组习惯快进快出,B组倾向于逐点排查。上次行动就因协同延误导致撤离延迟十二秒。这次深入敌后,一秒都耗不起。”


周敏低头在记录本角落写下一行小字:“配合度评估:A组与B组合并风险↑”,笔尖顿了一下,又补了个三角标记。


秦烈沉默两秒,随即调出通讯代码面板。“从现在起,启用双轨指令响应系统。除了红黄绿三级应急代码,增设‘节奏同步码’——每三十分钟,各小组需在同一秒内发送确认信号。若偏差超过0.5秒,视为失联预警。”


林雪微微颔首,神情稍缓。


会议节奏重新流动。


张峰起身前往地下装备整备区,搬运箱体时发现其中一台B-7型脉冲枪外壳有轻微热胀痕迹。他立即接入便携检测仪,屏幕跳出警告:启动延迟0.3秒,能源耦合器输出不稳定。


他拆开侧板,取出一块备用电池组——来自秦烈空间储备的高密度聚合物芯体。手指熟练地调整频率匹配参数,将输出波动控制在±0.02伏以内。随后请求李薇协助测试生物电场屏蔽层。


医疗站内,李薇正将一支抗辐射凝胶注入皮下标签封装槽。这种新型被动式监测标签无需供电,仅靠外部扫描激发即可传输心率、体温和神经电位基础数据。


“我已经做了十次读取实验,平均响应时间为0.47秒,误差小于5%。”她将一枚标签贴在模拟皮肤上,用掌心压紧,“不会产生额外电磁暴露。”


林雪站在操作台前,盯着那枚几乎透明的小片,终于点头:“可以植入。”


李薇迅速为六名突击队员完成贴附,位置统一在左肩胛骨下方,避开心脏与脊柱敏感区。


“伤情分级也确定了。”她说,“红色代表危及生命,需立即撤离;黄色为可控损伤,可在现场处理;绿色即无碍。所有编码与行动代码系统联动,指挥室可实时监控。”


秦烈站在门口听完汇报,正欲返回指挥室,却被李薇叫住。


“S-0级隔离舱有问题。”她语气平静,但眼神紧绷,“微珠样本容器内壁出现裂纹,极细微,肉眼几乎不可见,但在紫外线下能看到放射状应力纹。”


秦烈走近密封柜,俯身观察。容器材质为强化石英玻璃,理论上可承受两千帕冲击。他伸手轻触外壁,指尖传来一丝不规则的粗糙感——不是划痕,更像是内部材料发生了微观龟裂。


“什么时候发现的?”


“十分钟前例行检查。”李薇低声说,“我还没上报。”


秦烈沉默片刻,取出容器,放入空间储物区最深处。系统自动识别并标注为“高危待析物”。他没有多言,只说了一句:“保持密封状态,任何人不得单独接触。”


回到整备区,张峰已完成所有武器调试。他在维修日志末尾输入一段加密备注:“建议隔离B序列电池组,疑似存在记忆性放电残留。现象表现为偶发性电压回涌,可能影响脉冲同步精度。”


他按下确认键,日志自动归档至技术档案库。


此时,距离行动启动倒计时还有四小时十七分钟。


林雪最后一次检查战术外骨骼的关节润滑度,发现右膝伺服电机有轻微卡顿。她拆下护盖,用酒精棉清理齿轮槽,重新涂抹纳米润滑剂——这一动作让她想起三年前那次失败的任务,也是因为一个轴承故障,导致她在撤离途中摔倒,队友因此丧生。


她闭了闭眼,把那段记忆压下去。


陈浩坐在信号控制台前,打开机械示波器,接入老式配电柜的次级线路。屏幕上,Δ-7脉冲如期出现,波形稳定,频率恒定。但他注意到,第三次脉冲峰值比理论值高出0.03Hz,且持续时间延长了0.18秒。


他翻开笔记本,在空白页写下:“偏移非随机,具周期性增强趋势。可能为人工调制信号,用途未知。”


纸页折成方块,塞进作战服内袋。


秦烈站在沙盘前,最后一次核对时间节点。侦察、干扰、主攻三阶段如齿轮咬合,严丝合缝。他知道,真正的风险不在计划之外,而在计划之内——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那些以为已经解决的问题。


比如张峰未上报的武器延迟。


比如林雪与陈浩之间逐渐拉大的沟通间隙。


比如那颗正在悄然裂解的微珠。


他抬起手,在空中划出一道虚拟指令。


“破网行动,进入最终准备阶段。各小组确认状态。”


林雪按下耳后通讯节点,绿灯亮起。


张峰关闭工具箱锁扣。


陈浩拔掉示波器探针。


李薇关上医疗站最后一道隔离门。


周敏将广播文案上传至移动终端。


所有人的动作整齐划一,如同精密仪器归位。


秦烈最后看了一眼碳钛晶体在意识界面中的形态——神经状纳米丝正以极其缓慢的频率收缩与舒张,仿佛在呼吸。


他退出空间,转身走向指挥台。


就在此时,整备区某台脉冲枪的能量指示灯突然闪烁了一下,红光短促亮起,随即熄灭。


张峰回头看了眼设备编号:B-7-04。


他走过去,重启系统,屏幕显示“自检通过”。


但他记得,刚才那一闪,持续了整整0.3秒。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