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完结并后记
书名:胡来 作者:闪灭 本章字数:4095字 发布时间:2025-09-28

 

这么一说,胡问答感觉自己进入社会以来,工装这事算是第一件有深刻记忆的大事件,不管有没有这事,所经历的思想过程对自己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胡问答感觉自己长大了,这才是社会,社会是复杂的,这才是有意思的社会,像纯净水一样清纯的社会,有吗?社会能教会人很多,不是由这种形式,就是由那种形式,也许,只有到了共产主义,全民思想达标,那时才有真正的清纯社会。

 

胡问答再次想起《话来》中谈教育问题时的两段话,“当一个人能真正做到读死书,死读书的时候,而且能长时间的坚持下来,已经足够的聪明,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很快、很强大的,你当以前读的书白读了么。”另一段是“这一综合能力不仅体现在本专业内,还体现在对社会的适应、对单位、对岗位、对人际关系的适应。”胡问答心里又在感叹,《话来》诚不欺我。

 

吴伟:“思想不要受影响,认真工作要形成习惯,没有认真工作习惯的人,把工作看成是给老板打工,那么,谈创业可能就是指找工作,或者做点小买卖,也许能挣点钱。”

胡问答心里一紧,然后在心里安慰自己,不是已经下定决心要好好干了么。

 

吴伟又说道:“能以主人翁心态为现在的公司服务,以后自己创业才叫做创业。”

胡问答心里又一紧,我不是在这样要求自己了么。

 

吴伟笑了,说道:“公司和员工形成双赢,这样的公司是员工的福,这样的员工何尝不是公司的福、老板的福。”

胡问答在心里像法官敲下锤子一样,默念着:干,好好干。

 

吴伟继续说道:“员工要有为公司服务的习惯,要有为公司着想的习惯,否则就最好辞职,这才是一个员工的正常心态,只不过,很多人不仅理解不到,更做不到,也许社会需要保持人之间的这种差别,这样才能培养出和筛选出真正的企业家,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力。”

这个时候,胡问答想的是,不要再试图去弄清楚王经理有没有干这事,这事不在于事实,在于心态,胡问答心里在念道:“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甚至,胡问答在想,就算是王经理干了,关自己什么事,王经理这次能得到什么和以后会得到什么也不关自己什么事。

胡问答又想到学生实习的事,有人认为学生实习是被当劳动力使,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甚至没有收获。

其实,这似乎就是江湖规矩,学生实习就应该是拿给人算计的。

这有什么奇怪的,年轻就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劳动力,缺的是经验和阅历,应该说,实习的学生已经赚得更多,赚得的这些经验是要用一辈子的。

再说了,企业和师傅们怕实习生啊,每次实习,师傅们都要为实习生擦屁股的,实习生在某种意义上是来捣乱的,师傅们是忍了再忍的。

 

年轻人吃点亏是正常的,不吃亏长不大,就像小孩子不摔跟头长不大一样。

胡问答突然明白了那句“吃亏是福”的老话,胡问答感到,这还真是经验之谈啊,没点年龄打底还真悟不出来,感谢不管是微悟还是吴伟,胡问答心里感谢着。

 

胡问答彻底明白了,没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干什么样的工作都不会满意,也干不好,胡问答再一想,人心是相互的,首先要的是一颗为公司服务的心,当对公司的不满达到阈值就辞职。

不要一阵抱怨、一阵所谓的反击后,下不来台再辞职,那就混得很糟糕了,在辞职之前还得认真工作,辞职之后还可以回公司吹牛。

胡问答感到,现在的自己,严格来说,还没有对公司产生什么不满,这场心理纠结是一次人生的脱皮过程,仅从这一点来说,好好工作,回报公司成了最起码的江湖规矩。

 

闹钟响起,胡问答睁开眼,感觉心情很舒畅,有一种轻松、快乐的感觉,一点没有懒床的想法,翻身就起床了,心情好,穿衣服都是一种享受,感觉一切都是新的。

胡问答来到窗边,他突然想到,快到中秋节了,今天晚上给家里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也是报个平安,胡问答再左右看看窗外,没有看到月亮,但此时的胡问答有了中秋节的思绪。

 

 

中秋

 

月亮每个月都有圆有缺,唯独中秋之月最能引人围观,想来,还真只有中秋之月才能配得上这种待遇。

 

中秋节之时,人们之所以围观月亮,传统的说法主要是思念家乡和亲人,而望着月亮思念家乡和亲人,中秋节是最应景的。

当然,也可以围观太阳,那玩意儿你试试看,星星?太远了,个头也太小了,星星留天文学家吧。

 

这么说来,就剩下看月亮了,满月更能引人注目,春天也有满月,但春天事太多,对远方的思念被排在了后面。

夏天也有满月,可是,思念家乡仪式也不太能排上日程,夏天的燥热会严重影响思念的质量。

冬天就不说了,基本看不到月亮。

唯有秋天,天气不仅凉爽,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伤感,黄叶飘落、蝉虫消隐,大自然带给人们每年一伤,每年一悲,每年一忧,每年一愁,这才是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最佳配景。

 

看着大大的满月,那上面的沟壑还真像是地上的景,那上面究竟有没有月亮人?嫦娥真的奔月了吗?广寒宫肉眼可见吗?也许,此时家乡的家人们也在看着月亮,也在这么想,月亮已经不是一颗普通的天体,而是带着拟人的色彩承载着天下人的乡愁。

想来,只要是人,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凝望过月亮,大家一起喝茶赏月,顺带吟上几首和月亮有关的诗词,雅致得很啊。

不过,月亮的人文价值更在于人们对月亮的独凝,一个人向月亮寄托那孤独的相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亮俨然就是一个不说话的人,还带来了另一个不说话的人。

 

月亮成不了太阳那样的猛士,月亮是婉约派大师,以其永不改变的忧思风格为人们所器重,人们彻底相信月亮,愿意把所有心里话都告诉月亮。

中秋之夜,人月相对,叙述衷肠,借助月亮,人们思念的目光有了交点,其实,古人和今人也有过目光的交汇,那是通过月亮跨越历史的交汇,关键是这交汇的目光有着共同的情怀,还包括相同的疑问。

 

我们今天看到的月亮还是当年李白、杜甫、苏轼看到的月亮,这月亮不知道引发过多少孤独的眼泪,也不知道安慰过多少颗漂泊的心。

今天,我们依然有中秋节,依然抬头看月亮,不过,我们的心情和古人相比是明显不一样的,我们今天看月亮是因为有这个节,借这个节吃月饼,借这个节放假,今天的我们看月亮只是个幌子,甚至根本就不看月亮。

有事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开个视频,怪不得今天的人写的那些诗都是干瘪的,想煽情,还真成了煽情,好像只是在煽情,都是因为有了现代化通信工具,灵感被限制了。

 

这不是月亮的错,错永远都在人,但改正错误是极其困难的,谁离得了手机?谁能为了那份纯真而砸掉手机?现代人只能是在错误的道路上尽量少错一点吧。

每一次凝望月亮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那就故意有空走出房间,抬头看看那永不变心的月亮,让我们希望我们的心永远是那颗月亮般明亮的心。

 

 

胡问答站在窗前,看向遥远的天际,又看看楼下的早市摊,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人生处处好,不在那里就在这里,总在月亮的视线下,人生总是精彩。


--全文完结--


 

 

后记5

 

《胡来》完结了,首先明确,《胡来》这本书绝对是小说,然后需要说明这个“后记5”是因为来系列已经有“后记4”,故此为“后记5”。

 

一看到上面这段表达,来系列的老读者肯定猜到后面要说什么了,本书虽说是小说,其实有很强的社科书情结,社科印迹明显,可以当社科书来读。

也就是说,对该书不要用小说的要求来作严格要求,建议不要太在意该书的情节,我不太追求这个,其实是不太擅长追求这个。

我以前就表达过,我是被迫用不擅长的小说方式来表达社科内容,把社科内容写成小说,这也是迫不得已,写成小说是为社科这个标题服务的。

不过,刚才说了,这书绝对是小说,当小说来读是绝对可以的。

 

我到处表达我不擅长写小说,这可能有一个隐藏的原因,就是想掩盖我不太会写小说的事实,但是,只要一讲但是就有事,结果就有读者直言不讳的说,你那社科内容也写得无味呀!感谢这位读者,这位读者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才猛然发现,其实我啥都不擅长,除了擅长码字,这个,你不能再批评我了吧,倒是欢迎评论我,评论当然也包括批评,好像是人就逃不过批评,好在肯定有人能逃过批判,即使不是我,总会有人能幸免。

 

其实我还是不错的,我们来实事求是的说明一下这个问题,鲁迅够伟大了吧,但鲁迅最长的小说《阿Q正传》也就3万多字,《胡来》好歹写了30多万字,我强过鲁迅10倍。

曹雪芹厉害吧,你见过他写的社科文吗?我写了,这一点,我明显超过曹雪芹。

我草,原来实事求是有时是拿来搞笑的,但是你能说这不是实事求是吗?这段是写给大殖子的,我的意思是,大殖子是拿来搞笑的,只是我的校对软件要求我把“大殖子”改为“大狮子”。

 

《胡来》是来系列的一部分,依然是对《来则居》的一种解释,只是这种解释不再像《话来》、《探来》那样按《来则居》目录进行,这次是尽量将这些解释由故事主人公胡问答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而引出。

这样写起来比较自由,既沿用来系列观点,也对这些观点加以补充性解释,不追求全,点到为止,这样,压字数比较方便。

之所以要压字数,是由于出版方面的考虑,据说30万字左右的书最适合出版,《胡来》压在了35万字以内,这个对出版应该没什么影响。

 

还有一个问题,每次都要提到,这就是敏感问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提到我和我的书就想到敏感这个词,而且还不避我,我也已经习惯了。

其实,我每次都想躲开敏感,但我似乎每次都没能躲得开,这真是宿命,难以破解。

真想写一本说不敏感就不敏感的文,但人的习惯就是宿命,人人都活在各自的习惯中,人人都有各自的宿命。

我已经不反感说我敏感,不这样说还不习惯了。

我说过,“不在折腾中生存,就在折腾中死去,不在折腾中沉思,就在沉思中构思怎么折腾。”现在可以套用这句话,“不在敏感中生存,就在敏感中死去,不在敏感中沉思,就在沉思中构思怎么敏感。”

胡问答的故事似乎并没有讲完就草草结束了,显得很仓促,这个既有出版的考虑,压一压字数好出版。

同时也有网络书的特点,写网络书似乎都仓促,而且,写网络书有一个好处就是随时可以结束,这好像有个名叫切书。

切书可能是由于江郎才尽,也可能是由于有新的构思,也许是我需要停下来回味,《胡来》中有一句话:人生处处好。

故事中的胡问答领悟了这句话,我是从胡问答那里领悟了这句话,这是我写《胡来》的最大收获,我可能就是因为需要花时间来回味这句话,同时也可能是要回避江郎才尽的尴尬,所以得切书。

 

胡问答后面的故事要不要继续写下去,我现在也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吧,出版的事也许只是想一想,但也得去试一试不是,我现在对读者能承诺的只能是:如果出版,必将告知。

  

上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胡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