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山都
书名:异物志 作者:苗疆公子 本章字数:2802字 发布时间:2025-09-29

大宋治平二年,荆湖南路,苍梧岭。

苍梧岭,乃南岭余脉,千峰叠嶂,万壑幽深,古木参天,瘴疠横行。自古便是人迹罕至之地,只在山外零星散布着些许依山而生的村落。山中俚人、獠人部族,世代口耳相传着一个古老的训诫:苍梧有神,名曰“山都”,形如巨岳,百年一动,动则地裂山崩,万灵蛰伏。不可惊,不可扰,需以敬畏之心,远观其静默。

这“山都”,并非虚幻传说。它实是苍梧岭地脉龙气与万载山石精华交感而生的巨灵,是这片群山意志的具象化身。其形貌确如连绵山峦,皮肤是覆盖着苔藓与古藤的坚硬岩层,呼吸是山间的云雾,血脉是地下奔涌的暗河。它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沉睡,一梦便是甲子轮回,其存在本身,便是一种无言的守护,维系着苍梧岭的生态平衡与灵机运转。

老猎人盘阿公是山外盘家峒的峒主,也是族中最年长、最了解苍梧岭的人。他记得幼时曾听曾祖说起,百年前山都最后一次苏醒,只是翻了个身,便让一条溪流改道,一座小山丘挪移了数里。那时,先祖们便是唱着古老的《镇山谣》,献上传承的獠人铜鼓,才让山都缓缓平息,重归沉睡。

然而这一次,山都的苏醒,却与先祖记载截然不同。

未到百年之期,苍梧岭深处便传来沉闷如雷的轰鸣,并非地动,而是源自山都本体。那声音不再是自然的律动,充满了痛苦与狂躁。随之而来的,是异常的地动山摇,不是缓慢的地壳运动,而是毁灭性的崩塌与撕裂。鸟兽惊惶奔逃,不再是寻常的兽潮,而是仿佛在逃避某种灭顶之灾。天空被扬起的尘土与一种不祥的灰黑色雾气笼罩,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土腥气,还夹杂着一丝令人作呕的、仿佛什么东西正在腐烂的异味。

盘阿公站在峒外高地,望着远处那仿佛活过来、正在扭曲咆哮的群山轮廓,脸色前所未有的凝重。他浑浊的老眼中,看到的不再是守护神,而是一头正在被无形痛苦折磨、濒临疯狂的庞然巨兽。

“山都大神…病了。” 盘阿公对聚集过来的族人嘶哑道,“不是自然的苏醒,是被污秽了!”

他回忆起近些年来,山中偶尔发现的那些行为异常、甚至变得极具攻击性的野兽,还有几处水源莫名变得浑浊腥涩。如今看来,恐怕都是征兆。那灰黑色的雾气,与古籍中记载的、能侵蚀心智、污染灵机的“灵蚀”极其相似!

山都的狂暴在加剧,它那由岩石组成的巨大手臂胡乱挥舞,扫平山峰;它发出无声的咆哮,震塌崖壁。照此下去,不仅苍梧岭将生灵涂炭,山外的村峒也难逃被泥石流或地震吞噬的厄运。

“不能逃,也逃不远。” 盘阿公下定了决心,“必须安抚山都,就像先祖做过的那样!”

他召集了族中所有还记得古礼的老人和嗓音清亮的年轻人,带着他们,迎着不断滚落的碎石和弥漫的尘埃,向着苍梧岭深处,向着山都躁动最核心的区域跋涉而去。同时,他让儿子捧出了世代传承、非祭天大典不得动用的宝物——一面镌刻着繁复山水纹路、遍布铜绿的巨大獠人铜鼓。

历经艰险,他们终于抵达了一片相对开阔、却已被震得四分五裂的山谷。在这里,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山都的“存在”——前方,那并非简单的山体,而是隐约能看出头颅与四肢轮廓的巨大石质身躯,正在痛苦地翻滚、撞击。它体表原本青翠的苔藓与植被大片枯死,露出底下黯淡无光、甚至浮现出丝丝黑气的岩石。一股令人窒息的狂乱威压笼罩着整个山谷。

盘阿公深吸一口气,率先用苍老而沙哑的嗓音,唱起了那首调子古朴、音节古怪的《镇山谣》。起初,声音微弱,几乎被山都的咆哮和地动山摇的声音淹没。但随着更多的族人加入,歌声渐渐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如同涓涓细流,顽强地流向那狂暴的巨灵。

“山之阿兮,魂所依……” “石为骨兮,泉为脉……” “静默守兮,佑四方……”

歌声悠远,仿佛带着苍梧岭古老的历史与记忆,试图唤醒山都沉睡的灵智。与此同时,盘阿公的儿子奋力敲响了那面獠人铜鼓。鼓声浑厚沉重,不似战鼓激昂,反而如同母亲安抚婴孩的心跳,一声声,试图与山都体内那地脉的搏动达成共鸣。

起初,山都的狂暴并未减弱,反而似乎被这“噪音”激怒,一块巨石呼啸着砸向人群附近,溅起漫天烟尘。但盘阿公和族人们没有退缩,他们闭上眼睛,更加投入地歌唱,将所有的信念与祈求,都灌注在这古老的仪式之中。

歌声与鼓声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渐渐地,那狂暴的撞击和无声的咆哮,频率开始降低。山都那巨大石质身躯的动作,变得迟缓了一些。它体表闪烁的黑气,似乎被歌声与鼓声形成的柔和力量暂时压制了下去。

终于,在黎明将至,朝阳将第一缕金光投向这片狼藉山谷时,山都彻底停止了动作。它静静地匍匐在那里,恢复了山峦的形态,只是那形态比以往更加支离破碎。巨大的石质眼皮缓缓开合了一次,那原本应是清澈如深潭的眼眸,此刻充满了疲惫、痛苦,还有一丝恢复清明的困惑与歉意。它深深地“望”了下方那些渺小却执着的人类一眼,然后,陷入了比以往更加深沉、仿佛是为了自我疗伤的沉睡之中。

山谷恢复了寂静,只有风声呜咽。

盘阿公筋疲力尽,几乎虚脱。他强撑着,带人上前查看。走近了,他才骇然发现,在山都那如同岩壁般的体表上,尤其是在几处关节和疑似心口的位置,布满了巨大而狰狞的腐蚀痕迹。那并非自然的风化或损伤,而像是被强酸泼过,岩石变得酥脆、漆黑,并且不断向外渗出极其微弱的、带着灵蚀特有气息的黑气。这些腐蚀伤痕,如同丑陋的疮疤,深深地烙印在山都的身体上,也仿佛烙印在了苍梧岭的地脉之中。

“魔根…已种下……” 盘阿公抚摸着那冰冷的、被腐蚀的岩石,老泪纵横。他知道,山都的暂时平静,是用部族传承法器的灵性与众人的心力换来的,治标不治本。这显眼的伤痕,不仅是山都的痛苦印记,更是灵蚀污染已经深入此地山川龙脉的可怕证据。

消息传出,不仅周边村峒震动,也开始引起一些游历方士与隐秘修士的注意。苍梧岭山都的伤痕,如同一座无声的警钟,在知情者心中敲响。

---

妖谱诠释:

· 妖物:山都(巨妖·地脉守护者) ·出处: 《山海经·海外南经》有“枭阳国”其人形怪兽记载,后世岭南地方志多有“山都”如人、巢居、畏人的描述。本章取其“如山”、“守护”之意象,将其升格为山脉地脉之灵,体型巨大,与山川同寿。 ·本相: 非血肉之躯,乃地脉龙气与万载山川精华凝聚而成的巨灵。其存在与所守护的山脉休戚与共,沉睡时即是山,苏醒时便拥有移山倒海的伟力。心智古朴,遵循自然法则,守护一方水土平衡。因其本质纯净且与地脉相连,对灵蚀等外来污染极为敏感,一旦被侵蚀,痛苦与破坏力皆远超寻常妖物。寻常法术难伤,但惧怕能直接污染地脉本源的力量,也可被蕴含同源山川之力的古老仪式或法器安抚。 ·理念: 地脉化灵守四方,秽染心识祸苍生。 山都的故事,将灵蚀的危害提升到了宏观的生态与地理层面。它的狂暴并非本意,而是被污染的痛苦所致,体现了“守护者”反成“破坏源”的悲剧性。盘家峒村民的牺牲与努力,展现了人类在面对远超自身力量的灾难时,依靠文化传承(古谣、铜鼓)与坚定信念所能发挥的微弱却关键的作用。山都体表无法消除的腐蚀伤痕,成为了灵蚀污染地脉的显性证据和血色警示,标志着危机已从个体妖物、局部区域,蔓延至影响山川龙脉的严重程度,为后续各方势力不得不联手应对埋下了沉重而紧迫的伏笔。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异物志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