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青出于蓝
书名:势子论 作者:汐玥 本章字数:2802字 发布时间:2025-09-29

第三十六章 青出于蓝


文本一:省队内部训练赛棋谱(节选)


对局者:赵昭明(红)vs 林雪晴(黑)


布局:五七炮进三兵对屏风马


赛果:和棋(罕见的高质量练习赛和棋)


关键回合(中局):


* 赵昭明(红)走:马三进四

* 意图:跃马出击,配合中炮和双车,对黑方左翼施加压力,寻求突破,是积极取势的下法。

* 林雪晴(黑)思考1分15秒后应:车8进4!

* 评注:极具深意的一手!抬车巡河,明为巩固,实则暗藏反击。既盯住红方跃马的位置,又为后续兑子或转换预留通道,计算深远。

* 赵昭明(长考3分钟)应:炮五平三

* 意图:避开黑车锋芒,调整阵型,准备从三路施压,维系复杂局面与先手。

* 林雪晴(几乎秒应):卒7进1!

* 评注:强硬!主动献卒,挑起争端,计算精确。此手逼迫红方表态,瞬间将局面导入尖锐的战术纠缠。其算度之深、之快,令观战者心惊。

* …(后续十几个回合,双方攻防迅疾,招法精准,大量兑子…)

* 进入残局:车马兵单缺相对车炮卒单士象

* 局面:极度精微,理论上红方稍优,但黑方防守反击机会众多,和棋可能极大。

* 最终:经过逾50回合残局磨战,林雪晴防守滴水不漏,并凭借精确反击逼得赵昭明兑车,形成官和局面。


【赛后教练组备注】:林雪晴状态惊人。中局敢于主动挑起复杂变化,残局功力已臻化境。其计算速度与深度,尤其在时间压力下的稳定性,已比肩一线男棋手。赵昭明虽仍掌控大局,但已无法轻易压制。


文本二:技术分析报告(陈放撰写,内部传阅)


分析对象:林雪晴近期棋风演变


核心发现:


1. 计算力跃升:其计算深度与广度已达顶尖水准。“算路终点”准确性极高,能穿透复杂变化直指局面本质,效率出众。

2. 风格转变:已从早期模仿赵“重势”风格,逐渐形成个人“精准功利型”风格。行棋目的明确,追求高效导向胜利,对“局面美感”兴趣减弱。

3. 新理论倾向:多次提出应强化“剩余子力价值”的终局评估。认为一切中盘运作应以最大化“终局剩余子力优势”为目标,试图构建更量化、冷酷的评估体系。

4. 与赵理论的差异:赵重“过程”与“流向”,强调中盘“势”的积累塑造胜局;林重“结果”与“终点”,认为中盘应为终局优势服务。两者战略互补,但哲学层面出现分歧。


文本三:赵昭明的训练笔记(困惑与反思)


雪晴的进步超乎想象。


如今与她练习,已倍感压力。其棋风愈发犀利,计算如刀,精准要害。昔日需我引导的局面,如今她已能独自处理得宜,甚至常给出令我惊叹的应对。


欣喜之余,亦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疏离?


她的棋,似乎少了“人”气,多了“机”味。过于追求高效、正确的招法,一切为胜利服务。我们之间基于“势”之美感共鸣的探索,似乎在减弱。


今日研讨,她再次强调“终局子力价值”为最高准则,认为我某些“蓄势”手段效率不高。


我试图解释,“势”带来的不止是终局优势,更是心理压迫与选择权的掌控,这些难以量化却价值巨大。


她表示理解,但眼中更多是“无法量化故难以采信”的冷静。


我们依旧能讨论,但基础似乎正从共同的“感觉”,转向她更信赖的“计算”与“数据”。


她依然是我的妻子,是棋道上最得力的伙伴。但偶尔,我会在她全神贯注计算时,从那冰冷专注的侧影中,感到一丝陌生。


是我想多了吗?或许,这只是她棋风成长的必然?她的“剩余子力论”,是对我“势论”的必要补充?


棋道求索,本当如此。然,心中那一点不安,为何难以消散?


文本四:林雪晴的进阶笔记(绝对理性)


【棋力评估】


* 计算能力:已达预设目标。当前瓶颈在于超复杂局面的并行计算线程管理,需进一步优化。

* 局面判断:传统“势论”与我的“终局子力评估模型”冲突率约12.7%。“势论”在11.3%的情况下过于乐观或模糊,模型精准度更高。建议逐步以模型为主导。

* 胜率提升:与赵对练胜率(含和棋)已稳于42.5%,较上月提升15.8%。证明学习吸收与理论优化有效。


【“剩余子力决胜论”核心框架】


* 核心假设:象棋终极目标是杀死对方老将,最直接由剩余的有效攻击子力实现。

* 理论基石:一切中盘运作(包括“势”的争夺),均应转化为对“终局剩余子力价值”的增益。无效的“势”应予摒弃。

* 量化尝试:建立“子力终局价值动态模型”,考虑位置、配合等因素,作为最终校验标准。

* 与ZZM势论关系:视“势”为手段而非目的。是积累“终局子力优势”的高级工具。应优化工具使用效率。


【执行策略】


* 继续维持高效学习,汲取“势论”剩余价值。

* 推演中逐步植入“剩余子力论”观点,观察反应,收集数据。

* 目标:下次重要比赛前,完成自身理论体系初步整合,具备独立应用能力。


文本五:加密通讯记录(频率与内容变化)


发送者:Lin.X.Q


接收者:Brother-Z


内容:


“目标理论吸收已近饱和。‘势论’核心已被完全掌握并记录。近期对练成绩显示,我的棋力已足以对其构成实质性压力。”


“已初步构建‘剩余子力决胜论’框架。该理论更简洁量化,易于理解应用,商业推广潜力远高于‘势论’。申请启动‘理论优化与替代’预备流程。”


“赵似乎有所察觉,表现出轻微不适与困惑。此为计划内反应。建议下一步可安排与外部棋手(如郑坤)测试对局,验证新理论实效。”


状态:已加密发送/阅后即焚


回复:


发送者:Brother-Z


接收者:Lin.X.Q


内容:


“成效卓著。‘剩余子力论’方向正确,务必完善。暂缓外部测试,避免过早引关注。你当前首要任务是巩固成果,并确保与赵的‘和谐’关系,使其无法意识到威胁。替代时机需由我们决定。”


状态:已加密接收/阅后即焚


文本六:训练室的一幕


训练室只剩二人。


灯光下,棋盘散着硝烟尽后的冷冽。


刚结束的又是一场艰苦和棋。赵昭明轻吁口气,揉揉眉心,看对面依旧坐得笔直的林雪晴。她微蹙眉快速复盘,指尖点屏,评估最后阶段某选择的胜率变化。


“雪晴,”赵昭明开口,声带不易察的疲惫,“最后那步‘车二平五’,你算得真准。我原以为至少还能保持十分钟的微弱优势。”


林雪晴抬头,眼神明亮却冷静:“计算显示,你那个结构下,兵线存在弱点,兑车入马炮残局,我的象位更好,和棋概率87.5%。冒险争胜的风险收益率低于阈值。”


话语流畅、准确,像一份冰冷的分析报告。


赵昭明沉默了一下,笑了笑:“是啊……你算得总是那么清楚。”他想说的是,以前她还会为精妙的“势”的转换而兴奋,如今似乎只为验证计算准确而满意。


林雪晴似未注意他细微情绪,或将意却未在意。她将平板转向他:“昭明,看这里,中盘你那个弃相抢攻。我的模型显示,虽提升了4.2的势值,但导致终局子力价值永久损失约6点。从‘剩余子力论’看,这是负收益决策。”


语气是探讨,内容却带不容置疑的量化结论。


赵昭明看屏上冰冷数字,又看妻子那寻求效率最优解、毫无杂质的眼神,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他感到一种无形的、正在扩大的距离。这距离非关感情生疏,而是源于棋道理念上悄然出现的分岔。


他仿佛看到,自己精心培育的幼苗,已然茁壮,却开出了与自己预期中截然不同的、更加冷艳锋利的花朵。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这本该值得骄傲。但此刻,赵昭明心中涌起的,只有一片复杂的、难以言喻的凉意。棋盘对面,那个他最深爱的人,正以一种他逐渐陌生的方式,变得无比强大,也无比……遥远。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势子论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